根據最新湖北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廣州體育學院在湖北招生錄取數據顯示,湖北考生上廣州體育學院的分數在481至510分,位次為76980至18179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湖北高考考生需要考在481至510區間才能上廣州體育學院。
一、湖北考多少分能上廣州體育學院
1、2022年湖北考生上廣州體育學院:歷史(歷史+不限)最低分需要49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3797名;
2、2022年湖北考生上廣州體育學院: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48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76504名;
3、2022年湖北考生上廣州體育學院:物理(物理+化學)最低分需要48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75023名;
4、2022年湖北考生上廣州體育學院: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48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74346名;
5、2021年湖北考生上廣州體育學院:物理(物理+化學)最低分需要49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72618名;
6、2020年湖北考生上廣州體育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8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76980名;
7、2020年湖北考生上廣州體育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51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8179名;
二、廣州體育學院在湖北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廣州體育學院在湖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湖北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495 | 23797 | 省政府 |
2022 | 湖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481 | 76504 | 省政府 |
2022 | 湖北 | 物理 | 物理+化學 | 本科 | 483 | 75023 | 省政府 |
2022 | 湖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484 | 74346 | 省政府 |
2、2021年廣州體育學院在湖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湖北 | 物理 | 物理+化學 | 本科 | 490 | 72618 | 省政府 |
3、2020年廣州體育學院在湖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湖北 | 理科 | - | 本二 | 481 | 76980 | 省政府 |
2020 | 湖北 | 文科 | - | 本二 | 510 | 18179 | 省政府 |
國企為什么不承認民辦二本
民辦二本院校的師資、硬件、生源相較于公辦學校確實不是很好,縱使學校很好,教育出來的學生質量也不會很高,作為國企肯定不愿意去招這樣的人了。
因為大部分的二本都是屬于民辦本科,因為屬于民間自己創立的,所以只能是收取學費來運作學校。
還有在師資力量方面二本也是不如一本的,我國會給好的大學分配好的師資力量和教育資源,就連獎學金也是要很多的,這也是為什么在就業的時候,一本的學生始終是很吃香,那么985名校畢業生就更加不用說了。
填志愿必須要服從調劑嗎
選擇服從調劑,如果考生沒有達到該校專業分數要求的話,可以被調劑到其他專業,從而提高錄取概率;如果分數達到考生所報考的專業,該專業人數也未錄滿的話,那么也會直接被該專業所錄取,選擇服從調劑對考生是否能進入喜歡的專業沒有太大影響,重要的還是考生自己的分數,因此選擇服從調劑對考生來說是非常有利的。
被退檔是不服從調劑最嚴重的后果,熱門的學校和專業自然是大家都想去的,在這種情況下,考生優勢不明顯或者是競爭力較差的考生,很大幾率會被學校退檔,而退檔之后將不再檢索該考生其他平行志愿,考生只能參加下一批次錄取或者是補錄。
如果有考生一定要選擇不服從調劑的話,就盡量選擇自己的位次在錄取位次以上的學校報考,這樣才能避免被退檔。
服從調劑可以提高考生的錄取概率,同時減少被退檔的幾率,運氣好的話可以低分進入一個好大學。要說服從調劑的弊端,那就是不能保證考生被喜歡的專業錄取,甚至與自己初衷相差甚遠,但目前很多高校都有轉專業的機會,考生也可以在大學里轉專業。
總得來說,服從調劑會為考生增加錄取機會,在服從調劑這一欄一定要慎重思考,如果考生沒有勾選,默認是不服從調劑的。
三、廣州體育學院最新介紹
廣州體育學院位于粵港澳大灣區廣州市中心,是華南地區唯一獨立建制的體育高等學府。學校創建于1956年,占地面積432畝,各類在校生8000余人,在職在編教職工550人。2008年取得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成績。 學校自1979年開始招收研究生,1985年成為廣東省首批體育學碩士學位授權單位,2000年獲得港澳碩士研究生招生權,2006年獲體育學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并與國家體育總局體科所和單項中心聯合培養研究生,2007年招收國外碩士留學生,2009年成為廣東省新增博士授權單位立項建設單位,2018年與美國西密西根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 學校擁有教育學、文學、經濟學、管理學、藝術學、醫學6大學科門類。體育教育訓練學、體育人文社會學、運動人體科學、體育新聞傳播學、運動醫學等8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新聞與傳播碩士、體育碩士等2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體育學一級學科、舞蹈表演、新聞學被評為廣東省重點學科。 學校以本科教育為主,有體育教育、運動訓練、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運動人體科學、新聞學等18個本科專業,其中,運動人體科學、體育教育、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為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新聞學、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運動訓練專業是廣東省特色專業建設點;運動人體科學、體育教育、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3個專業是廣東省高等學校名牌專業;休閑體育專業是廣東省重點專業;特殊教育是廣東省特色專業;學校現有2門國家精品課程和1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7門省級精品課程,10門省精品資源共享課程,3門省精品視頻公開課。1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1個省部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6個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3個省級教學團隊,10個省級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4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學校現有專任教師415名,其中碩士以上學位教師324人,占比近八成,副高及以上職稱172人,占比超四成。現有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學科評審組專家、全國高等學校體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家體育總局全民健身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和省級優秀教師、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獲得者、國家體育總局“優秀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人選”、“廣東省特支計劃”教學名師和珠江學者特聘教授。 學校擁有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國培”基地、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基地、國家健美操訓練基地、國家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等15個省部級教學訓練基地。有3個廣東省聯合培養研究生示范基地、114個本科校外實習基地。學校擁有首批國家體育總局重點實驗室和體育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擁有運動與健康促進實驗室、運動生物化學實驗室等6個廣東省高校重點研究平臺。學校主辦《廣州體育學院學報》等3種綜合性體育科學學術期刊。 學校形成了高水平的教學科研團隊,承擔一大批國家級研究項目、省部級研究項目以及委托研究項目,獲一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多項奧運會科技攻關與服務一等獎、科技奧運先進集體和多項省部級科技優秀成果獎和一大批科學發明專利。2018年學校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數、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項目體育學立項數,均名列全國體育院校第二名。近年來,學校在體育舞蹈、健美操、啦啦操等競技項目上形成特色優勢,多次在國際級比賽中位列前茅。2018-2019年,學校在省政府倡導下牽頭粵港澳三地80余所高校、中學、體育機構成立粵港澳大灣區體育教育與發展聯盟,并成功舉辦兩屆粵港澳大灣區學生體育節,為構建開放辦學新格局、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做出新貢獻。學校開展足球援疆、排球援藏服務,促進民族團結事業。 學校積極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分別與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等20多國家和地區30多所高校及科研機構建立了交流合作關系。學校承辦2010廣州亞運會科學大會,開創了我國高校一校承辦國際大型綜合性體育科學盛會的先河。學校與美國西密西根大學構建博士研究生聯合培養體系,與英國阿伯泰大學合作開展本科2+2學分互認雙學位項目。近年來,一大批中華民族傳統體育專業教師受國家委派出國援外,加強體育文化交流,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動服務“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 建校63年來,學校堅持立德樹人,培養了各類優秀人才4萬多人,其中世界冠軍60多人(奧運會冠軍7人)、政府高級管理人員60多人(大學校長30多人)。廣東省50%的體育本科生和70%的體育研究生為本校培養。 辦學以來,包括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等黨和*多次接見我校優秀學子并鼓勵他們為國爭光。黨的十八大以來,學校堅持以*新時代**思想為指導,全面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創建容國團先鋒連等9個黨建特色品牌,培育全國、省級黨建工作“標桿院系”“樣板支部”和教師“雙帶頭人”工作室等14個先進基層黨組織,榮獲“全國高校黨建工作樣板黨支部”“全省教育系統黨建工作先進集體”“廣東省新時代高校黨建示范單位”稱號,學校是廣東省唯一連續獲得三屆“感動南粵校園年度人物”榮譽的高校。 在未來發展中,高舉*新時代**思想偉大旗幟,全面推進“四個回歸”,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以建設一流體育大學為目標,弘揚嶺南休閑體育文化,致力于運動與健康研究與實踐,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服務國家體育發展戰略和人類健康事業,為廣東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當好“兩個重要窗口”,建設體育強國、教育強國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