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武漢晴川學院網絡與新媒體普通批專業分數線是多少分
根據2023年武漢晴川學院招生辦官方公布的錄取數據,我們可以知道武漢晴川學院的網絡與新媒體專業在全國各省的最低分數線數據如下:1、武漢晴川學院網絡與新媒體專業在山西省份2020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400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36111名;
2、武漢晴川學院網絡與新媒體專業在江蘇省份2019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313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139332名;
3、武漢晴川學院網絡與新媒體專業在浙江省份2021年的綜合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40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110274名;
4、武漢晴川學院網絡與新媒體專業在浙江省份2020年的綜合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45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107515名;
5、武漢晴川學院網絡與新媒體專業在湖北省份2021年的歷史科目最低錄取分為482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45543名;
6、武漢晴川學院網絡與新媒體專業在湖北省份2019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420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102607名;
7、武漢晴川學院網絡與新媒體專業在廣西省份2019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387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102120名;
8、武漢晴川學院網絡與新媒體專業在海南省份2019年的文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77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7673名;
9、武漢晴川學院網絡與新媒體(語種:不限)專業在貴州省份2021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376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119338名;
10、武漢晴川學院網絡與新媒體專業在云南省份2020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445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88640名;
二、武漢晴川學院網絡與新媒體專業2019-2022年錄取分數線統計表
專業名稱 | 年份 | 錄取省份 | 科目 | 選科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
武漢晴川學院網絡與新媒體專業 | 2021 | 山西 | 理科 | - | 353 | 33910 |
武漢晴川學院網絡與新媒體專業 | 2020 | 山西 | 理科 | - | 400 | 36111 |
武漢晴川學院網絡與新媒體專業 | 2022 | 山西 | 理科 | - | - | - |
武漢晴川學院網絡與新媒體專業 | 2021 | 江蘇 | 物理 | 物理+不限 | - | - |
武漢晴川學院網絡與新媒體專業 | 2020 | 江蘇 | 理科 | - | 320 | 139846 |
武漢晴川學院網絡與新媒體專業 | 2019 | 江蘇 | 理科 | - | 313 | 139332 |
武漢晴川學院網絡與新媒體專業 | 2022 | 江蘇 | 物理 | 物理+不限 | - | - |
武漢晴川學院網絡與新媒體專業 | 2021 | 浙江 | 綜合 | 不限 | 540 | 110274 |
武漢晴川學院網絡與新媒體專業 | 2020 | 浙江 | 綜合 | 不限 | - | - |
武漢晴川學院網絡與新媒體專業 | 2020 | 浙江 | 綜合 | 不限 | 545 | 107515 |
武漢晴川學院網絡與新媒體專業 | 2019 | 浙江 | 綜合 | 不限 | - | - |
武漢晴川學院網絡與新媒體專業 | 2019 | 浙江 | 綜合 | 不限 | 535 | 118518 |
武漢晴川學院網絡與新媒體專業(21000元/年) | 2022 | 安徽 | 理科 | - | - | - |
武漢晴川學院網絡與新媒體專業 | 2021 | 福建 | 物理 | 物理+不限選考科目 | 445 | 80009 |
武漢晴川學院網絡與新媒體專業 | 2022 | 福建 | 物理 | 物理+不限選考科目 | - | - |
武漢晴川學院網絡與新媒體專業 | 2021 | 江西 | 理科 | - | 456 | 103456 |
武漢晴川學院網絡與新媒體專業(21000元/年) | 2021 | 河南 | 理科 | - | 450 | 221117 |
武漢晴川學院網絡與新媒體專業(18000元/年) | 2020 | 河南 | 理科 | - | 467 | 220020 |
武漢晴川學院網絡與新媒體專業 | 2019 | 河南 | 理科 | - | 425 | 222067 |
武漢晴川學院網絡與新媒體專業(21000元/年) | 2022 | 河南 | 理科 | - | - | - |
武漢晴川學院網絡與新媒體專業 | 2021 | 湖北 | 歷史 | 歷史+不限 | 482 | 45543 |
武漢晴川學院網絡與新媒體專業 | 2021 | 湖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436 | 98256 |
武漢晴川學院網絡與新媒體專業 | 2020 | 湖北 | 文科 | - | 452 | 36062 |
武漢晴川學院網絡與新媒體專業 | 2020 | 湖北 | 理科 | - | 432 | 102995 |
武漢晴川學院網絡與新媒體專業 | 2019 | 湖北 | 文科 | - | 471 | 34551 |
武漢晴川學院網絡與新媒體專業 | 2019 | 湖北 | 理科 | - | 420 | 102607 |
武漢晴川學院網絡與新媒體專業 | 2022 | 湖北 | 歷史 | 歷史+不限 | - | - |
武漢晴川學院網絡與新媒體專業 | 2022 | 湖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 | - |
武漢晴川學院網絡與新媒體專業 | 2021 | 湖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474 | 105988 |
武漢晴川學院網絡與新媒體專業 | 2022 | 湖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 | - |
武漢晴川學院網絡與新媒體專業 | 2021 | 廣東 | 歷史 | 歷史+不限 | 491 | 57058 |
武漢晴川學院網絡與新媒體專業住宿費:待定,辦學地點:校本部 | 2022 | 廣東 | 物理 | 物理+不限 | - | - |
武漢晴川學院網絡與新媒體專業(理工類,4年,21000元/年) | 2021 | 廣西 | 理科 | - | 350 | 132559 |
武漢晴川學院網絡與新媒體專業(理工類,4年,18000元/年) | 2020 | 廣西 | 理科 | - | 372 | 116096 |
武漢晴川學院網絡與新媒體專業 | 2019 | 廣西 | 理科 | - | 387 | 102120 |
武漢晴川學院網絡與新媒體專業(理工類,4年,21000元/年) | 2022 | 廣西 | 理科 | - | - | - |
武漢晴川學院網絡與新媒體專業(文史類,4年,21000元/年) | 2022 | 廣西 | 文科 | - | - | - |
武漢晴川學院網絡與新媒體專業 | 2021 | 海南 | 綜合 | 不限 | 505 | 29148 |
武漢晴川學院網絡與新媒體專業 | 2020 | 海南 | 綜合 | 不限 | 502 | 28484 |
武漢晴川學院網絡與新媒體專業 | 2019 | 海南 | 文科 | - | 577 | 7673 |
武漢晴川學院網絡與新媒體專業 | 2022 | 海南 | 綜合 | 不限 | - | - |
武漢晴川學院網絡與新媒體專業 | 2021 | 四川 | 理科 | - | - | - |
武漢晴川學院網絡與新媒體專業 | 2020 | 四川 | 理科 | - | 460 | 154134 |
武漢晴川學院網絡與新媒體專業(語種:不限) | 2021 | 貴州 | 理科 | - | 376 | 119338 |
武漢晴川學院網絡與新媒體專業(語種:不限) | 2022 | 貴州 | 理科 | - | - | - |
武漢晴川學院網絡與新媒體專業 | 2021 | 云南 | 理科 | - | 435 | 93066 |
武漢晴川學院網絡與新媒體專業 | 2020 | 云南 | 理科 | - | 445 | 88640 |
武漢晴川學院網絡與新媒體專業 | 2022 | 云南 | 理科 | - | 435 | 93926 |
武漢晴川學院網絡與新媒體專業 | 2021 | 陜西 | 理科 | - | - | - |
武漢晴川學院網絡與新媒體專業 | 2019 | 新疆 | 文科 | - | 410 | 11236 |
武漢晴川學院網絡與新媒體專業 | 2022 | 新疆 | 理科 | - | 321 | 32966 |
三、武漢晴川學院介紹
武漢晴川學院的前身為武漢大學舉辦的武漢大學珞珈學院。2017年4月,學校更名為“武漢晴川學院”,是經教育部批準設立的普通本科高校。學校現為中國教育改革創新示范院校、湖北省轉型發展試點本科院校、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基地、湖北省服務外包人才培養(訓)基地,連續五年獲評為湖北最具影響力民辦本科學校、中國高水平民辦大學。 【辦學基礎設施一流】 學校占地面積千余畝,主校區位于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光谷中華科技產業園,坐落在4A級龍泉山風景區,校園背靠龍泉山,面朝梧桐湖,依山傍水,空氣清新、四季如畫,被公認為“最美大學校園”之一,是讀書治學的理想場所。學校建有現代化、功能齊全的教學區、實驗實訓區、學習休閑區、住宿生活區、體育運動區。其中現代化的教學大樓、近百個設備先進的實驗實訓室,可同時容納13000人上課或實驗實訓;花園式的學生公寓,均配有獨立衛浴、空氣能熱水器、空調等設施,光纖網絡全覆蓋;學生食堂(安裝中央空調)被譽為武漢高校中“最質優價廉”的食堂,金融服務網點、醫院、超市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 【學科專業特色鮮明】 學校現設會計學院、商學院、計算機學院、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北斗學院(電子信息學院)、外國語學院、傳媒藝術學院、設計工程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部、公共課部等10個學院(部),42個本專科專業,涵蓋經、管、工、文、藝、教育學6個學科門類,全日制在校生近13000人。學校在全國同類院校中率先聯合培養專業碩士研究生,現有2個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電子與通信工程、計算機技術,已招收6屆),1個“楚天學者計劃”設崗學科,播音與主持藝術、會計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等4個專業獲評為湖北省本科高校一流專業,會計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等專業獲批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建有管理類、計算機類、傳媒藝術類等多個應用型專業集群,2個省級教學團隊,3個省級優秀基層教學組織。學校在全國同類高校中率先設立北斗學院,開辦導航與位置服務、物聯網應用等相關專業。 【師資力量雄厚】 學校堅持共享武大優質資源,高起點辦學。各二級學院院長均由武大教授、博士生導師擔任,教師團隊中,教授、副教授教師占比近40%,碩士、博士學歷教師占比近90%,博士生導師及享受國務院或省政府津貼等專家學者近40人。學校還自主培育了一批“湖北省青年崗位能手”、“湖北省巾幗建功標兵”、全國學科競賽“優秀指導教師”和高素質的“雙師型”青年教師隊伍,聘請了一批企業高管、高級工程師等行業精英為特聘教授、客座教授。 【人才培養成果豐碩】 學校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堅持協同發展、特色發展、創新發展,在全國同類高校中率先推行分級教學、分段分類培養,努力搭建“橫向能拓展、縱向能提升”的創新型、應用型人才培養平臺,獲湖北省政府第八屆教學成果獎。學校先后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