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湖北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在湖北招生錄取數據顯示,湖北考生上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的分數在200至200分,位次為186193至112758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湖北高考考生需要考在200至200區間才能上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一、湖北考多少分能上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1、2022年湖北考生上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歷史(歷史+不限)最低分需要30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12758名;
2、2021年湖北考生上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歷史(歷史+不限)最低分需要28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40764名;
3、2020年湖北考生上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理科最低分需要20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86193名;
二、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在湖北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在湖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湖北 | 歷史 | 歷史+不限 | 專科 | 302 | 112758 | 省政府 |
2、2021年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在湖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湖北 | 歷史 | 歷史+不限 | 專科 | 287 | 140764 | 省政府 |
3、2020年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在湖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湖北 | 理科 | - | 專科 | 200 | 186193 | 省政府 |
高考是否服從調劑的影響
1、影響到能否被錄取。高考志愿是否服從調劑,會影響到考生是否能被真正錄取,因為考試院公布的只是學校錄取分數最低的那個專業的分數線,而沒有公布某所學校所有專業的錄取分數線,部分學校的專業之間分差達到100多分、一般都會在30分左右,最低也在7-8分左右,如此很容易讓考生填報失誤,從而喪失錄取機會。
2、影響到學校錄取層次。剛剛我們在上面的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到,相同的分數,如果不服從調劑,與自己高考分數相近、最好的學校讀不了,比該學校稍微低一等級的學校的好專業也讀不了,只能選擇它的中檔的專業,或者將學校的層次進一步降低才能讀到其最好的專業,此時學校的層次可能與那能被調劑錄取的學校相差太懸殊了,這是所有考生與家長所不愿接受的結果吧。
雙一流大學和985211的區別
1、985、211側重對大學的評定,“雙一流”側重對學科的評定
無論是“985工程”的39所大學(含國防科技大學)還是“211工程”的100多所大學,都是基于對學校綜合實力的整體評價。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則是先有“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137所),再在此基礎上選出“一流大學建設高校”(42所)。也就是說,先看一所大學有沒有若干個很強的學科(專業),再主要根據學科綜合實力來評定一所大學的強弱。
2、985是211的“升級版”(211包含985),“雙一流”則不存在交叉
如果說211是重點班,985就是重點班里的重點班。“985工程”大學均為教育部或其他中央部委直管,也稱部屬高校;除985外的“211工程”大學則多為省部共建高校,地方屬性更強一些。但985大學都是211大學。“雙一流”則是兩個平行的評價體系。“一流大學建設高校”重在一流學科基礎上的學校整體建設、重點建設,全面提升人才培養水平和創新能力,共計42所,在原來39所985大學基礎上新增3所。
3、985、211是固化的標簽,“雙一流”則是有進有出
985高校名單確定已有近20年,這兩項工程對促進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缺陷也有目共睹,很多非985/211高校發展很快,但是受制于“非重點”“非部屬”的標簽,學校辦學實力并不為社會所認可。而“雙一流”是一個動態建設過程,遴選認定不是一勞永逸的。
三、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最新介紹
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的前身為創建于1938年的廣西省立桂林師范學校。學校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被譽為“桂北革命的搖籃”,并以其獨特的辦學方式和辦學成就,成為辦學成績突出,對革命貢獻較大的全國四所著名師范之一。2000年,經教育部批準,桂林市教育學院與桂林市師范學校合并組建為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校實行自治區、市(桂林市)共建,以市為主的辦學體制。在多年的辦學實踐中,學校堅定了以培養優質小學教育和學前教育師資為主的辦學方向,做優教師教育專業,做強藝術教育專業,做大應用教育專業,形成了鮮明的教師教育和藝術教育辦學特色。 辦學條件齊備優良。學校校園規劃占地面積1300畝,校舍總建筑面積36.9萬平方米,其中教學科研行政用房面積24.6萬平方米。現有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2.1億元,生均16473.1元。校內有313個實驗(實訓)室和實訓基地,建設面積49554.444平方米。校外建有穩定可靠的實習實訓基地136個,其中固定實習學校44所。教學用計算機5054臺,多媒體教室和語音實驗室座位14648個。建有能容納2%以上在校生的創新創業中心1個(1921㎡)。目前,學校設有1個學院、9個教學系和1個公共教學部,有5個專業群、47個專業。以廣西為主面向全國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招生。 師資隊伍實力雄厚。目前,學校現有專任教師有588人,其中正高職稱42人,副高職稱159人,高級職稱人員占比34.2%;具有研究生學歷306人(其中博士8人),“雙師型”教師199人,分別占專任教師總數的52%和33.8%。有教育部課程思政教學團隊1個、廣西高等學校教學名師1名、廣西高校自治區級教學團隊3個、廣西高等學校高水平創新團隊1個、廣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和廣西高校卓越學者1人、廣西高校優秀中青年骨干教師培養對象2人。 辦學特色鮮明彰顯。學校83年的發展歷史積淀凝練了“走藝術興學路,創特色師范牌”的辦學特色。 ——特色師范面向基層。學校堅持“面向基礎教育、研究基礎教育、服務基礎教育”的發展思路,以培養全科型師資為目標,創新師范人才培養模式,強化師范生實踐技能,教師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學校是自治區示范性教師教育基地、廣西基礎教育教學法研究基地、廣西小學全科教師教育協同創新中心、桂林基礎教育發展聯盟理事長單位、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項目實施學校、廣西小學校長幼兒園園長培訓基地和自治區職業教育培訓基地。建校以來,學校為社會培養、培訓10萬多名基礎教育合格師資和各類應用型人才,桂林市中小學近80%的教師和70%的校長均系我校畢業生,100余位校友被評為特級教師或基礎教育學科帶頭人,為廣西基礎教育和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藝術興學特色鮮明。長期以來學校不僅強力打造音樂、美術等教師教育特色專業,還積極創新藝術教育教學工作,將藝術教育融入教師教育人才培養全過程,全面提高學生的藝術素質和綜合能力,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和諧發展。學校是“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先進單位”,師生熱心投身于桂林“文化立市”戰略的實踐中,積極發揮特色專業優勢為地方文化繁榮貢獻力量。2017年,學校學生成功參演央視春晚桂林分會場的演出,學校榮獲“2017年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桂林分會場籌備工作優秀組織獎”榮譽稱號;2018年,學生出色完成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慶祝大會上群眾文藝演出任務;學生藝術作品在第二屆全國高校大學生思政課藝術作品主題創作展中榮獲二等獎、優秀獎各1項;學校現有國家藝術基金項目1項。 教學水平穩步提升。學校不斷強化質量意識,健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穩步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教學工作取得顯著成效,是全國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優秀”學校,是自治區依法治校示范校。學校現有教學改革及質量工程建設主要成果46項。其中,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門、自治區級精品課程10門,國家級課程思政示范項目1項,國家級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項目1項,自治區級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項目1項,教育部《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項目認定骨干專業1個,有中央財政支持的高等職業學校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項目2個,廣西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及課程一體化建設項目6個,自治區級教師教育優勢特色專業1個,職業教育國家級規劃教材4種,中央財政支持的職業教育實訓基地2個,廣西示范性高等職業教育實訓基地3個,廣西職業院校示范特色專業及實訓基地4個,廣西職業教育專業發展研究基地2個。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近三屆自治區級教學成果獎評選中獲特等獎2項、一等獎3項、二等獎7項、三等獎3項。 科研實力不斷增強。學校高度重視科學研究工作,不斷創新科研機制,在自然科學、哲學社會科學等方面取得了較好成績。近三年來,學校共承擔各類科研項目152項。其中,國家級科研項目1項,自治區級科研項目6項,市廳級項目90項。獲得專利授權(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241項。完成的咨詢報告30余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816余篇,其中SCI、EI、ISTP收錄論文54篇、中文核心期刊論文56篇。出版著作、教材49部。全國美術作品展入選作品1件,廣西藝術作品展入選作品3件。學校學報榮獲2016—2017年度廣西高校優秀學報一等獎、第八屆廣西優秀期刊、第六屆全國高校社科優秀期刊和2019年度廣西高校精品學報,居于同類同級刊物的前列。 人才培養成效顯著。近三年,學生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職業技能大賽、語言文字大賽、大學生藝術展演等各類競賽中屢獲佳績,獲國家級一等獎1個、二等獎2個、三等獎6個;自治區級特等獎2個,一等獎82個、二等獎121個、三等獎155個,最佳創意獎1個。畢業生在社會各類事業、各條戰線上貢獻突出,當地政府和社會的評價較高,學校自2013年以來,連續8年被評為全區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先進單位。面向未來,學校將抓住機遇,堅持“以德立校,以藝興學”的辦學理念,弘揚“勤學慎思、明德篤行”的校訓精神,團結一致、砥礪前行,深化綜合改革、強化內涵特色,以更加務實的“雙高建設”夯實本科院校基礎,努力開創學校升格轉型、發展創新的新局面,為加快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地方師范院校努力奮斗! (數據統計截至2021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