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武漢輕工大學簡介
武漢輕工大學創建于1951年,位于有“九省通衢”之稱的湖北省武漢市,是全國最早培養糧食行業專門人才的學校。先后隸屬于原國家糧食部、商業部、國內貿易部,1998年實行中央和地方共建,以湖北省管理為主的管理體制,是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與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湖北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和湖北省第一批本科招生高校。學校現有常青和金銀湖兩個校區,占地面積100萬平方米;現設14個教學院(部),舉辦有國際教育學院和繼續教育學院;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17000余人;校舍建筑面積55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3.27億元;圖書館館藏紙質文獻161萬余冊,數據庫53種,電子圖書177萬余冊,是湖北省研究級文獻收藏單位和湖北省自動化水平優秀級圖書館。
學校堅持以學科建設為龍頭,大力實施“特色興校”戰略。現已形成了食品營養與人類健康領域相關學科特色鮮明,食品類學科優勢明顯,以工科為主干,工、管、理、文、經、農、藝、法等學科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大學格局。現有本科專業65個,國家級特色專業4個,省級品牌專業7個,“荊楚卓越人才”協同育人計劃項目專業6個,國家級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項目專業1個,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17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3個,二級學科碩士點70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9個類別(14個領域);省一級學科重點學科7個,省級優勢特色學科群2個,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學科1個;學校擁有國家級、省(部)級科技創新平臺53個,其中國家級平臺2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4個。學校被列為2019年度湖北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
學校把“立德樹人”放在首位,大力實施“質量立校”戰略。積極探索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創新,著力培養理論基礎扎實、知識結構合理、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社會責任感強、富有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的應用型創新人才,不斷強化學習、應用、探究、創新“四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學校建有國家特色專業、國家精品課程、國家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和國家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等一大批本科教學工程建設項目;擁有實驗教學(中心)27個,其中湖北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7個。學校積極開展教育教學研究,在近三屆省級教學成果評選中,獲優秀教學成果獎27項,其中一等獎8項。學校以“常青科技文化藝術節”、創業大賽等為依托,積極開展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學生在“挑戰杯”、數學建模、電子設計、機械創新設計、大學生英語競賽等各類學科競賽中,每年均榮獲大批國家級、省部級獎勵。學校畢業生一次就業率連續多年位居省屬高校前列,他們以“能吃苦、能干事、能創業”的優良素質,受到社會廣泛贊譽。
2、武漢輕工大學比較好的專業名單
項目類型 | 項目名錄 |
---|---|
國家級特色專業 | 食品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包裝工程、動物科學 |
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 改革試點項目 | 動物科學、水產養殖學、動物藥學 |
國家級精品課程 | 包裝機械、食品工廠設計 |
湖北省品牌專業 | 食品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包裝工程、動物科學、水產養殖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
3、武漢輕工大學所有的專業名單
學院(部) | 專業名錄 |
---|---|
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 | 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糧食工程 |
生物與制藥工程學院 | 生物制藥、生物科學、生物技術、制藥工程、生物工程、藥物制劑、釀酒工程 |
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 | 輕化工程、應用化學、材料化學、化學工程與工藝、環境工程、環境科學 |
機械工程學院 |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業設計、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包裝工程 |
動物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 | 動物科學(動物生物技術)、動物藥學、水產養殖 |
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自動化、應用物理學 |
數學與計算機學院 |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信息與計算科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軟件工程、網絡工程、數字媒體技術、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物聯網工程 |
土木工程與建筑學院 | 土木工程、給排水科學工程、交通工程、建筑學、工程管理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物流工程、金融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工商管理、 市場營銷、會計學、物流管理、 旅游管理 |
藝術與傳媒學院 | 漢語言文學、廣告學、文化產業管理、行政管理、動畫、 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 產品設計 |
外國語學院 | 翻譯、英語 |
醫學技術與護理學院 | 護理學、康復治療學 |
體育部 | 體育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