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在外地打工生活的家長想要自己的孩子就近上學,卻不知道有什么樣的條件和流程,下面大風車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關于外地人員的小孩在本地上學需不需要借讀費?外地戶口上學的相關問題。
1、金華外地人小孩上學條件要求
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永康市申請就讀公辦初中、小學應當同時符合下列“積分入學”條件:
(1)父(母)或其他法定監護人員(即申請人)持有永康市核發的有效《浙江省居住證》,并在規定時間內向居住地公安流管部門申請積分;
(2)在永康市有相對穩定工作;
(3)申請就讀城區公辦學校的積分不低于120分且要分類參加全市積分排名,在年度指標限額內按照積分高低排名確定錄取對象;
就讀其他公辦學校的積分不低于100分。符合條件的非本市戶籍的適齡兒童少年,可到相應的非城區公辦初中和小學預登記,在學額有空余的情況下,按照積分高低排名錄取。
未被預登記公辦學校錄取的,由原各鎮中心學校、城區教育輔導中心根據區域內學校剩余學額情況進行統籌調劑。
2、金華農民工子女教育政策規定
1、明確農民工子女的教育財政責任主體。中央財政在安排有關專項資金時,向接受農民工子女就讀人數較多的地區給予傾斜,并明確要求地方加大對進城務工就業農民子女就讀學校的投入。支持地方政府切實改善進城務工農民子女就讀學校的辦學條件,使地方城市學校有更大的能力接受更多的進城務工農民子女就讀。中央和省級政府設立進城農民工的子女教育專項資金,并加強調控和監督,按實際招收農民工子女人數劃撥到各地,分擔流入地政府和學校的財政壓力3。運用財政轉移支付政策分擔和配置義務教育資源,解決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
2、建立完善的教育法制和政策體系。國家應從法律角度,盡快明確農民工子女受教育的權利,明確規定他們的平等教育權。使各級政府、教育等機構在處理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時,有法可依;農民工家庭和子女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時,有明確的法律憑證。
3、鼓勵和支持更多的民辦學校參與農民工子女教育。降低民辦學校的辦學門檻。在當前農民工子女數量大幅增加、公辦義務教育資源供給有限的客觀現實下,應允許農民工子女學校繼續存在,扶持尚不具備基本條件的農民工子女學校積極創造條件轉為民辦學校4。根據實際情況,降低民辦學校的辦學門檻,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創辦以接納農民工子女為主的民辦學校。
4、關愛農民工子女的成長,營造和諧平等的成長環境。本地學校既然接收了農民工子女入學,就要關愛這些孩子,讓孩子有機會享受同等的教學條件、教育資源,客觀看待他們與城市孩子在家庭背景、環境教育、生活習慣等方面的諸多差異,讓農民工子女健康成長。本地居民應該從心理上接納農民工及其子女,以平等的眼光看待他們。社會輿論應該發揮作用,社會各界要關注農民工子女的教育問題,并且給予農民工幫助平臺。國家教育部目前針對農民工子女教育政策的方面主要包括,鼓勵并且支持更多的民辦學校能夠參與到農民工子女的教育當中,不斷建立完善的教育法制和政策體系,最重要的是必須要關注農民工子女的健康成長,給農民工子女營造出一個和諧平等的教育成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