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在外地打工生活的家長想要自己的孩子就近上學,卻不知道有什么樣的條件和流程,下面大風車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關于外地人員的小孩在本地上學需不需要借讀費?外地戶口上學的相關問題。
1、泰安外地人小孩上學條件要求
1、外地戶口小孩入學條件如下:
(1)父母至少一方與本地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或辦理工商營業執照,并務工一年以上;
(2)父母至少一方持有本地公安部門核發的居住證,另一方為非本地戶籍的;
(3)在本地有穩定的住所;
(4)符合本地規定的入學政策年齡。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十二條
適齡兒童、少年免試入學。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在戶籍所在地學校就近入學。
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在非戶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適齡兒童、少年,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義務教育的,當地人民政府應當為其提供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條件。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
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亮枝的軍人子女接受義務教育予以保障。
二、異地入學需要哪些材料
1、父陸鍵攔母戶口簿或有效期內的居民身份證;
2、父母與務工單位簽訂的正式勞動合同;
3、父母住所證明材料;
4、經商人員須出示工商營業執照,納稅證明材料;
5、一年級入學需提供兒童預防接種卡,七年級入學需提供小學畢業證。
2、泰安農民工子女教育政策規定
(一)把農民工納入城市公共服務體系。 各縣(市、區)在編制城市發展規劃、制定公共政策、建設公用設施等方面,要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統籌考慮長期在本城市就業、生活和居住的農民工對公共服務的需要。要加大城市各類公用設施建設力度和各種公共服務的供給能力,保證各類公用設施公平向農民工開放,各種公共服務覆蓋到所有常住人口。要增加公共財政支出,逐步健全覆蓋農民工的城市公共服務體系。
(二)保障農民工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 堅持農民工子女義務教育與當地人口一視同仁,并納入當地教育發展規劃,列入教育經費預算,以全日制公辦中小學為主接收農民工子女入學,并按照實際在校人數撥付學校公用經費。公辦學校對農民工子女接受義務教育要與當地學生在收費、管理等方面同等對待,不得違反國家規定向農民工子女加收借讀費及其他費用。農民工在務工地連續居住2年以上的,其子女應本著就近入學的原則就讀,各地不得指定學校。要進一步完善支持民辦學校發展的政策,把民辦學校納入教育發展規劃,提高輸入地接收農民工子女入學的能力。對委托承擔農民工子女義務教育的民辦學校,要在辦學經費、師資培訓等方面給予支持和指導,提高辦學質量。農民工輸出地政府要做好“留守兒童”教育工作,提高農村義務教育水平,滿足“留守兒童”和廣大農村適齡兒童學習的需求。 ?
(三)加強農民工疾病預防控制工作。 輸入地要加強農民工疾病預防控制工作,強化對農民工健康教育和聚居地的疾病監測,落實國家關于特定傳染病的免費治療政策。要把農民工子女納入當地免疫規劃,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國家免疫規劃疫苗的接種率。?
(四)進一步做好計劃生育管理和服務工作。 進一步建立健全“以輸入地管理為主、輸入地和輸出地協調配合”的計劃生育管理服務體制,加強“流動人口計劃生育信息交換平臺”建設。用人單位要依法履行農民工計劃生育相關管理服務責任,將計劃生育納入用工合同之中。輸出地要做好農民工計劃生育宣傳、教育和技術服務工作,免費發放《流動人口婚育證明》,及時向輸入地提供農民工婚育信息。?
(五)多渠道改善農民工居住條件。 有關部門要加強監管,保證農民工居住場所符合基本的衛生和安全條件。招用農民工數量較多的企業,在符合規劃的前提下,可在依法取得的企業用地范圍內建設農民工集體宿舍。農民工集中的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可建設統一管理、供企業租用的員工宿舍,集約利用土地。加強對城鄉結合部農民工聚居地區的規劃、建設和管理,把改善這些地區的基礎設施條件納入城市建設范圍,提高公共基礎設施保障能力。各地要把長期在城市就業與生活的農民工居住問題,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