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湖南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西藏大學在湖南招生錄取數據顯示,湖南考生上西藏大學的分數在501至550分,位次為79006至11283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湖南高考考生需要考在501至550區間才能上西藏大學。
一、湖南考多少分能上西藏大學
1、2022年湖南考生上西藏大學:歷史(歷史+思想政治)最低分需要53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1283名;
2、2021年湖南考生上西藏大學:歷史(歷史+(思想政治或地理))最低分需要52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2083名;
3、2021年湖南考生上西藏大學:歷史(歷史+不限)最低分需要52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9669名;
4、2022年湖南考生上西藏大學:物理(物理+化學)最低分需要50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9596名;
5、2021年湖南考生上西藏大學:物理(物理+化學)最低分需要51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6112名;
6、2021年湖南考生上西藏大學:物理(物理+(思想政治或地理))最低分需要52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1561名;
7、2020年湖南考生上西藏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50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79006名;
8、2020年湖南考生上西藏大學:文科最低分需要55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9662名;
二、西藏大學在湖南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西藏大學在湖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湖南 | 歷史 | 歷史+(思想政治或地理) | 本科 | 521 | 16647 | 省政府 |
2022 | 湖南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525 | 15010 | 省政府 |
2022 | 湖南 | 歷史 | 歷史+思想政治 | 本科 | 536 | 11283 | 省政府 |
2022 | 湖南 | 物理 | 物理+化學 | 本科 | 502 | 69596 | 省政府 |
2022 | 湖南 | 物理 | 物理+化學和生物 | 本科 | 505 | 66834 | 省政府 |
2022 | 湖南 | 物理 | 物理+(思想政治或地理) | 本科 | 513 | 59621 | 省政府 |
2022 | 湖南 | 物理 | 物理+(化學或生物) | 本科 | 515 | 57830 | 省政府 |
2022 | 湖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18 | 55267 | 省政府 |
2、2021年西藏大學在湖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湖南 | 歷史 | 歷史+(思想政治或地理) | 本科 | 522 | 22083 | 省政府 |
2021 | 湖南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527 | 19669 | 省政府 |
2021 | 湖南 | 歷史 | 歷史+思想政治 | 本科 | 527 | 19669 | 省政府 |
2021 | 湖南 | 物理 | 物理+化學和生物 | 本科 | 509 | 73399 | 省政府 |
2021 | 湖南 | 物理 | 物理+化學 | 本科 | 517 | 66112 | 省政府 |
2021 | 湖南 | 物理 | 物理+地理 | 本科 | 520 | 63321 | 省政府 |
2021 | 湖南 | 物理 | 物理+(思想政治或地理) | 本科 | 522 | 61561 | 省政府 |
2021 | 湖南 | 物理 | 物理+(化學或生物) | 本科 | 528 | 56475 | 省政府 |
2021 | 湖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33 | 52332 | 省政府 |
3、2020年西藏大學在湖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湖南 | 理科 | - | 本二 | 501 | 79006 | 省政府 |
2020 | 湖南 | 文科 | - | 本二 | 550 | 19662 | 省政府 |
專業代碼有字母是什么意思
專業代碼中字母代表專業類別。專業代碼加有's'者為在少數高校試點的目錄外專業。
專業代碼加有'h'者為中外合作辦學機構設置的專業。
A:表示自考專科,面向社會考生,可在各個縣區自考辦報名。
B:表示獨立本科,是為各類高等教育形式的專科畢業生取得本科學歷,而獨立設置的專業。面向社會考生,可在各個縣區自考辦報名。
C:表示本科專業,它分為“可銜接的基礎科段”和“本科段”,比如:C000000(基礎科段),這種就表示這個專業是專科專業。注意,有的省不會在后面備注它是什么科段,但對同學們沒有影響,因為報考的時候并不需要關注專業代碼,這些代碼只是考試院便于管理專業而制定的。
學校名稱加有'※'者為經教育部批準和確認的獨立學院。
備注中加有'○藝'者為可按藝術類專業招生辦法招生的非藝術類本科專業。
阿拉伯數字組成,前兩位代表專業所在門類,中間兩位代表專業所在學科,最后兩位代表改專業的標識符號。
高考沒過本科線怎么報志愿
考生的高考成績與本科線相差僅幾分,可以耐心等待所填報批次征集志愿。在高考錄取過程中,很多學校第一次錄取時就完成了招生計劃,而有的學校因為地理位置較偏遠、報考專業較冷門或者是學費收費較貴等原因,以致于沒有完成招生計劃。
考生可以選擇報考3+2專本連讀,也就是在大專院校讀三年,再到本科院校讀兩年,畢業后拿的是本科院校畢業證書。一般專本連讀比傳統的“專升本”要相對簡單一些,在大專院校讀完以后,需要經過專業課考核,合格才能上本科院校。
報考本科院校里面的專科專業。有的考生不夠本科線,但又很想上本科,那么可以報考本科院校里面的專科專業。一般好的本科院校,其專科專業收分也是比較高的,另外師資力量、學習環境也會比較好。
三、西藏大學最新介紹
西藏大學是西藏自治區所屬綜合性大學,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013年列入“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2018年成為教育部與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合建高校。 學校辦學歷史可追溯到1951年進藏部隊創辦的藏文干部訓練班,歷經西藏軍區干部學校、西藏地方干部學校、西藏行政干部學校等發展階段。1965年、1975年,為滿足百萬翻身農奴學習文化,建設*新西藏的需要,學校又歷經西藏師范學校、西藏師范學院發展階段,開創了西藏師范教育的先河。為適應西藏地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對人才的需要,經教育部批準,1985年7月學校正式更名為西藏大學。1999年以來,西藏自治區藝術學校、西藏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和西藏民族學院醫療系、西藏自治區財經學校、西藏農牧學院先后并入西藏大學,步入了創辦具有民族區域特色綜合性大學的新階段。2017年,西藏大學農牧學院單獨設置為西藏農牧學院。 學校有納金校區、河壩林校區、羅布林卡醫學院校區和羅布林卡財經學院校區四個校區,總占地面積1400余畝,建筑面積達46.92萬平方米,教育城校區正在規劃建設中。現設有文學院、理學院、工學院、醫學院、藝術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旅游與外語學院、政法學院、教育學院、財經學院、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國家開放大學西藏分部、繼續教育學院、國際交流合作處(留學生部)15個學院(部)。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6.75億元。圖書總藏量 144.4萬冊,收藏了 1000 多年前吐蕃時期藏文寫本“菩日文獻”,其中,十世紀寫本《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兩萬五千頌》分別入選第三批、第五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菩日文獻”精選影印本》被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列入改革開放 40 周年重要成果。電子圖書54萬余種。 學校在編在職教職工1151人,其中專任教師和其他師資836人。專任教師和其他師資中具有高級職稱367人,占43.9%;具有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的614人,占73.4%。目前,有各類國家級高層次人才30人次,其中,教育部CJ學者9人,中組部QR計劃4人、WR計劃5人,人社部百千萬人才工程6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4人,人事部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1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1人。全國師德標兵1人,全國優秀教師和模范教師6人。 學校有各類在校生2.4萬人,其中普通本專科學生10345人,博士研究生233人,碩士研究生1925人,各類成人學生1.1萬余人。 學校有民族學、中國語言文學、生態學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和14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有生態學、中國語言文學(藏語言文學)2個國家級重點學科,14個自治區級重點學科,生態學入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行列。 學校有53個本科專業,涵蓋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醫學、管理學和藝術學10個學科門類。法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美術學、經濟學、物理學、環境科學7個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2個專業入選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中學英語教學法》《人力資源管理》2門課程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20門課程入選自治區級一流本科課程。《馬克思主義祖國觀民族觀宗教觀文化觀教育概論》《人力資源管理》2門國家精品課程,自治區精品課程20門,藏語言文學、計算機及藏文信息技術專業2個國家級教學團隊,數學與應用數學、臨床醫學、音樂學、美術學4個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信息技術實驗”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國家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自治區級教學團隊6個,自治區特色專業5個。有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成員13名。近年來,獲得《整體推進馬克思主義“四觀”教育 培養“靠得住”的高素質人才》和《計算機及藏文信息處理人才培養體系的探索與實踐》2項國家級教學成果獎,30項自治區級教學成果獎,入選“全國首批創新創業教育示范高校”。承擔國家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項目1項,國家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項,自治區級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項目5項,自治區專業綜合改革試點4個,自治區級教改項目61項,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451項,自治區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879項。 學校擁有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科技部創新人才培養示范基地、國家發改委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和自治區共建重點實驗室等國家級重要科研平臺。有2個教育部野外觀測站——那曲麥地卡濕地生態站、波密地質災害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2個“區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中國少數民族社會經濟發展協同創新中心、西藏信息化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 1個自治區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西藏大學經濟文化研究中心,3個自治區級協同發展中心——中國少數民族經濟發展協同創新中心、西藏信息化協同創新中心、環喜馬拉雅人類活動與區域發展協同創新中心,4個自治區重點實驗室——藏文信息技術實驗室、自然語言處理實驗室、現代教育技術綜合實驗室、宇宙線開放實驗室,11個自治區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3個自治區高等學校科研創新團隊——西藏經濟研究科研創新團隊、藏族歷史文化研究科研創新團隊、高原生物多樣性研究科研創新團隊,2個省部級工程研究中心——藏文信息技術研究中心-國家地方聯合工程中心、藏文信息技術研究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5年來,學校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近800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及重點項目5項,科技部重點研發專項3項,科研經費達3億多元。獲得中國藏學研究珠峰獎9項,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1項,國家互聯網發展基金會“網絡安全突出貢獻獎”1項,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3項,自治區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獎7項,自治區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9項,自治區科學技術獎13項。 教育部先后組建以北京大學、武漢大學、西南交通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四川大學、華南師范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中山大學、蘭州大學、吉林大學等11所高校為成員的對口支援團隊,在學科建設、隊伍建設、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等領域,開展多層次、多領域的支援與合作共建,為學校建設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學校高度重視對外交流與合作,先后與挪威、日本、美國、意大利、德國、尼泊爾、法國等國家和港澳臺地區的十幾所高校以及國內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校際合作關系。 辦學七十年來,學校已探索出一條在特殊高原邊疆民族地區興辦現代高等教育的成功之路,累計培養8萬余名各級各類專門人才,為我國西藏和西南地區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重要智力支撐,成為西藏創新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成果轉化、高層次決策咨詢和民族文化傳承創新的重要基地,對外開放與交流的重要窗口。 展望未來,學校將堅持以*新時代**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關于西藏工作、教育工作的重要論述,牢記**“把西藏大學辦好,對于建設*新西藏具有很重要的基礎性意義和戰略性意義”的殷殷重托和**給西藏大學醫學院學生的重要回信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正確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大力發揚“老西藏精神”,堅守“辦有特色的高水平大學”理念,搶抓部區合建及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重大歷史機遇,立足西藏,面向全國,凝練“高原科學與技術”“民族優秀文化”兩大特色學科領域,以服務國家和地方重大戰略需求、繼承和弘揚民族優秀文化為辦學宗旨,堅持“特色立校、質量興校、人才強校、開放辦學、持續發展”辦學思路,提升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國際交流與合作能力與水平,努力培養“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力爭盡早把學校建設成為特色突出、國內有影響力、國際有知名度的高水平綜合性大學,為譜寫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西藏篇章而努力奮斗。 (數據統計截至2021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