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湖南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在湖南招生錄取數據顯示,湖南考生上黃岡職業技術學院的分數在329至388分,位次為204250至103637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湖南高考考生需要考在329至388區間才能上黃岡職業技術學院。
一、湖南考多少分能上黃岡職業技術學院
1、2022年湖南考生上黃岡職業技術學院:歷史(歷史+不限)最低分需要38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03637名;
2、2021年湖南考生上黃岡職業技術學院:歷史(歷史+不限)最低分需要38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03928名;
3、2022年湖南考生上黃岡職業技術學院: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36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04250名;
4、2021年湖南考生上黃岡職業技術學院: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32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87415名;
5、2020年湖南考生上黃岡職業技術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33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83894名;
6、2020年湖南考生上黃岡職業技術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38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06516名;
二、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在湖南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在湖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湖南 | 歷史 | 歷史+不限 | 專科 | 386 | 103637 | 省政府 |
2022 | 湖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專科 | 362 | 204250 | 省政府 |
2、2021年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在湖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湖南 | 歷史 | 歷史+不限 | 專科 | 381 | 103928 | 省政府 |
2021 | 湖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專科 | 329 | 187415 | 省政府 |
3、2020年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在湖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湖南 | 理科 | - | 專科 | 330 | 183894 | 省政府 |
2020 | 湖南 | 文科 | - | 專科 | 388 | 106516 | 省政府 |
填志愿滑檔了怎么辦
滑檔后可以選擇征集志愿
征集志愿是指在每一批次錄取結束之后,各省(區、市)招辦將錄取未滿額的院校和余缺計劃數向社會公布,供尚未被錄取并達到分數要求的考生進行選報,征集志愿是本批次考生留在這個批次的最后一個機會。所以如果你不幸滑檔,征集志愿是很重要的補救方法。
滑檔后可以選擇復讀
鑒于第一種方法可能會去到不喜歡的專業和學校,你也可以選擇復讀一年。今年已經具有一定實力,再來一年的話,要調整心態,才能給自己更大的提升空間。
征集志愿分數線會不會降低
第一種情況,人數滿額,屬于考生填報志愿的問題,線上考生較多,不降分。比如陜西二本征集志愿,公布院校計劃缺額,要求達到本科二批錄取控制分數線且尚未被錄取的考生均可填報。線上,未被錄取,兩個條件缺一不可。河南省也規定高考文化成績達到省本科二批錄取控制分數線、且當前未被錄取的考生,可補報征集志愿的本科二批院校。
第二種情況,降分只是一種可能。凡高考成績達到本科二批錄取控制分數線,未被錄取的考生可填報本次征集志愿。已經被錄取、自愿放棄志愿錄取的考生不得再填報征集志愿。未降分,但還有一條凡高考成績達到我區本科二批最低錄取控制分數線以下20分以上且未被錄取的考生,可作為備檔考生填報本次征集志愿。從這個規定上看,減少一次環節,是否降分,邊錄邊看。
第三種情況,線上人數較少。降分,這個一般都在將三本和二本合并錄取的省份。因為,部分院校收費較高,更能體現考生的意愿。這個相對應該更加尊重考生意愿。湖南規定,外省農林、航海、地礦等本科院校和在湘高校若線上生源不足,按考生本次填報的征集志愿從高分到低分降分投檔,降分幅度控制在本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下20分之內。但這些高校含有獨立院校。
三、黃岡職業技術學院最新介紹
黃岡職業技術學院是1999年經教育部批準組建的一所公立全日制高等職業院校,全國文明單位,國家“雙高計劃”A類高水平專業群建設學校,國家優質高職院校,國家優秀骨干高職院校,教育部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優秀院校,全國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高職院校,第六屆黃炎培職業教育優秀獎學校,全國職業院校魅力校園;全國“五四紅旗團委”單位,全國“高等職業院校服務貢獻50強”,全國“職業院校教學管理50強案例單位”;全國高技術人才培訓基地,全國高職院校就業工作先進示范單位,中國職業教育與就業能力百強院校。學校多次被評為湖北省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進高校、征兵工作先進單位、學生資助工作典型單位、平安校園;是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湖北省職業教育學會教學工作委員會主任單位、學生宿舍管理先進單位、綠化管理先進高校。 校園環境優美。學校創建于1949年,位于聞名中外的教育之鄉湖北省黃岡市,坐落在長江之濱、巴河之畔,占地面積1200余畝,建筑面積45萬平方米。校園里樹木蒼翠、芳草怡人、鳥語花香,被省、市評為 “園林式校園”。 學習條件優越。師生學習生活智慧化,學校無線網絡全覆蓋,建有生活服務系統、網上辦事大廳、智慧教學中心等平臺。教育教學資源信息化,學校建有4門國家級、22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500余門校級在線開放課程,80%以上課程具備數字化教學資源。學校擁有7個大型數字圖書庫,數字圖書資源豐富。校內外實習實訓現代化,學校建有3個中央財政支持高職教育實訓基地、6個省級高職教育實訓基地、1個黃岡大別山創業中心公共實訓基地、1個公共技能實訓基地(產教融合項目),校外實習基地500多個;校內實訓中心10個、實訓室214個,附屬醫院、駕校各1所;國家職業技能鑒定站點5個,學生職業資格證書獲取率100%。 師資力量雄厚。學校專任教師802人,其中,國務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各1名,省、市教學名師5人,教授、副教授349人,“雙師素質”教師654人;常年聘請楚天技能名師34人、外籍教師8人、能工巧匠組成的兼職教師600余名。建有省級優秀教學團隊3個、校級優秀教學團隊15個,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2個。近5年,教師參加說課、信息化教學等比賽,21個團隊榮獲省級、13個團隊榮獲全國一、二等獎。 專業特色突出。學校根據“服務社會設專業、依托產業建專業、校企合作強專業”的專業建設思路,主動對接一帶一路、對接中國制造2025、對接長江經濟帶、對接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等國家戰略,優化專業建構,培養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一線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開設了緊貼市場的普通全日制高職教育專業51個,其中,國家級重點建設專業7個、省級重點專業10個、省級品牌特色專業9個,涉及文、理、工、農、醫、經、管、藝等學科門類。學校主持2個,參與24個國家級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建成了32個校級專業教學資源庫。 教學工作出彩。學校現設10院、2部、2中心14個教學單位,全面靈活地實行“雙境培養、雙師執教、雙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做中學,做中教,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教學成效卓著。學生參加各級各類技能競賽成績獨占鰲頭。近年來,在湖北省舉辦的7屆高職院校技能大賽中,學校6次榮獲總分第一名;700多人(次)榮獲國家級技能大賽獎,其中,一等獎近200人(次)。學校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7項。學校畢業生深受社會各界歡迎,就業率連續18屆超過98%。學校先后被評為全國高等職業院校就業“星級示范校”、全國企業招聘“首選十佳高職院校”。 文化育人出色。學校以立德樹人為宗旨,以培育和踐行*核心價值觀為主線,創造性地將黃岡大別山革命老區紅色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李時珍、李四光、聞一多等區域名人文化,現代企業文化有機融合,形成了具有高職特點和地域特色的“一主線四融合”校園文化育人模式。文化育人成效卓著,涌現出了“中國好人”余康穎等一批先進典型。學校“一主線四融合”文化育人等文化成果先后榮獲湖北省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和三等獎各2項、優秀獎1項,高校網絡文化建設成果特別獎1項;教育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一、二、三等獎各1項。 科研成果豐碩。學校教研科研氛圍濃郁,近幾年,獲國家專利168項,市廳級以上科研成果獎446項。承擔教科研項目900多項,其中,國家級13項,省部級326項,主持科技部星火計劃項目3項、省科技廳攻關項目3項。教職工公開出版教材和專著800多部,其中,國家級規劃教材44部、湖北省規劃教材18部;公開發表學術論文近10000篇。學校自主研發的“春緲”等茶葉榮獲“中茶杯”名優茶評比特等獎和金獎,“世界綠茶評比”金獎。學校教師參與研發的《固體廢棄物制備高性能道路建筑材料關鍵技術》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社會服務優質。作為黃岡職教集團的領頭羊,學校發揮人才技術優勢,41名教師擔任湖北省農業科技專家、黃岡市科技顧問。建立6個應用技術研究團隊、10個產學研合作創新團隊、10個農業實用技術推廣團隊、10個社會服務基地團隊,深入十縣市,提供實用技術咨詢、培訓、研發、推廣等服務;與百村共建,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實施科技扶貧開發,培養科技致富帶頭人;與千企合作,針對企業需求,開展訂單教育、員工培訓和橫向項目研究。近5年,學校累計培訓社會人員20余萬人次,推廣實用技術150多項,促進了數萬戶致富,帶動了區域經濟大發展。學校先后榮獲黃岡市扶貧開發工作先進單位、湖北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品牌基地、湖北省陽光工程先進單位。《人民日報》稱贊學校育人“接地氣”,扶貧“有底氣”。 憶往昔,70年砥礪奮進,一步一輝煌。展未來,學校將切實加強黨對高校的全面領導,以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根本宗旨,秉持“崇德、強能、務實、創新”校訓,弘揚“艱苦辦學、勤儉建校、愛校如家、勇爭一流”黃職精神,堅持“勤儉建校、質量立校、文化治校、機制活校、服務興校、特色強校”的辦學思路,推進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努力建成世界水平、國內一流、老區標桿的高職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