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爭論這個詞兒,就會讓我想起爸爸和媽媽之間,為了我的學習經常發生的一些爭論。然而,讓我記憶最深的一次家庭爭論,真的是莫名其妙……
暑假還沒開始,媽媽就急著考慮幫我報名暑期培訓班了。她找爸爸商量這事,媽媽的意思是希望幫我多報一些科目,希望我能全面發展,培養我各方面的興趣愛好。然而,爸爸的意思是:只報一門畫畫。因為爸爸知道我喜歡畫畫,認為把畫畫學號就行了。
“老公,孩子快放假了,我準備給她報興趣班。”媽媽不緊不慢地說。
“可以呀,不過不要報太多,孩子會受不了的。”爸爸頭也沒抬接了一句。
“這怎么行呢?現在孩子是要學習全面發展的時候!”媽媽急著說。
“什么呀,興趣班,就是培養人興趣的班,但是這個人一定要有這個興趣愛好呀!”爸爸看了媽媽一眼,說。
“那,那,那你說報什么呢?”媽媽用商量的口吻說。
“我說呀,就報畫畫。這一門是丹丹最喜歡的,還是她最感興趣的,這樣培養下去,保她成畫家。”爸爸望著我說。
…………
他們不知爭論了多長時間,但我知道,他們至少已經爭了一個多小時了。可我真弄不懂,為什么就不問問我。如果讓我回答的話,就說一門也不報。
他們爭論不休,誰也說服不了誰。一個中午,我就只能一直呆在邊上等著結果。
等呀等呀,等呀等呀,結果終于出來了,讓我很不開心。因為最終還是聽媽媽的,給我報了7門興趣班,讓我在這個暑假里累“死”了。
唉,明明是我的興趣,為何總要別人來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