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篇
近日,國務院參事室社會調查中心成員單位、知名民間智庫零點有數發布研究報告《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青年群體的演變》。該研究結合長期追蹤民調數據,對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四代青年群體在發展方向、經濟觀、職業觀、問題觀等八個層面的持續演變進行歸納總結,以期更好地了解當代中國青年的時代特征、清醒判斷當前青年工作的形勢任務。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青年成長于一個劇變的時代,青年群體本身也處于不斷地演進中。如果以10年為界,大致可以將青年群體劃分為四代,對應于今天的50、60后,70后,80后和90后。每一代青年都面對著不同的發展環境和空間,表現出不同的品格、視野、信息、想法、行動和個性發展。從發展方向上來看,各個時代的青年群體對于國家發展方向都表現出了較高認同,認為國家朝著正確方向發展的比例均在70%以上,在國際比較中排在諸多國家青年群體同類感受的前列。但在縱向發展上,青年群體對國家發展方向的認同經歷了“N”型轉變。
改革開放對50、60后觸動較大,青年時期的他們對于國家的認同度不斷增加,而90年代的經濟波動則使得青年時期的70后對于國家發展方向的認同度有所下降。改革開放后出生的80后、90后伴隨著經濟建設成長起來,對國家發展方向的認同度持續增加。與此同時,青年對個人發展方向的認同也經歷了從80年代的一般認同、90年代的有所下滑到當前高度認同的重大轉變。在經濟觀上,與全球主要國家青年相比,處于不同時期的青年群體對國家經情況整體保持樂觀心態,即使在經濟下行時,認為國家經濟狀況良好的青年比例也保持在70%左右。根據零點有數青年歷年最關注的社會問題調查顯示,青年群體在2008年之前一度對經濟增長問題表示擔憂,同時對失業的擔憂度也達到頂峰,但2009年之后,這樣的擔憂消失了。青年群體對于經濟全球化從有限度的支持到全面支持,并且更加堅定中國的參與給全球經濟形勢注入了強心劑,中國將成為世界經濟的發動機。而對經濟發展的信心也激發了青年群體從保守消費到消費主義的轉變,青年整體消費信心指數不斷攀高。從就業思維轉變為創業思維,四十年來青年群體的職業觀發生著重要的轉變。得益于新技術、互聯網的進步,改革開放之后出生的80后、90后,表現出了較高的創造力以及商業思維,在他們的職業目標中,排在第一位的是自己創業,而50后、60后、70后的職業目標主要還是企業管理層。此外青年群體就業也從收入導向轉變為興趣導向,從為了工作轉變為工作和生活的均衡發展。就問題觀而言,改革開放以來青年群體最關注的社會問題有較大不同。總的來說,青年群體的關注點經歷了從經濟發展向社會治理、民生發展的轉變。改革開放前期經濟發展時有波動,青年群體對經濟發展及粗放的經濟發展模式造成的環境污染較為關注。2000年之后中國經濟進入穩定增長時期,但同時期城鎮居民失業率業進入4%時代。青年群體開始開始較多的關注個人的權利,包括失業、社會保障等問題。2007年開始,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達到10年來的最高值(4.8%),房地產市場也開始進入價格大幅增長期,80后和90后開始將關注點放在了物價和房價方面。而在近5年,食品藥品安全、醫改、貧富分化、反腐敗等一系列問題也開始得到較多的關注。此外,根據零點有數的長期追蹤民調數據顯示,不同時期的青年群體在幸福觀、環境觀、社會福利觀、國際觀方面也呈現了不同的特點。零點有數國際關系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副總經理、青年群體追蹤調查項目負責人趙雷指出,對比不同代際青年人對國情認識的演變可以發現,當代青年人對國家前進方向、國家經濟增長信心度更高,對國家具有認同感和融入感,“集體性”依然強烈;而從個體認知來說,他們更追求創新、更追求均衡發展、更追求興趣導向,“個體性”也很強烈。集體性與個體性,在當代青年群體身上呈現了較好結合。“正在進行的創新型國家建設與創新創業熱潮,將賦予青年以建功立業的全新機會點和起步點,大大拓展了中國青年的成就空間和上升通道。當代中國青年,既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見證者,更會成為推進這個夢想最終實現的中堅力量。”
2篇
改革開放四十年,改革的春風吹了四十年,四十年改革開放,人們的生活也在發生著變化,電視事業發展的日新月異,70后,80后,90后再見證,再記錄著四十年改革開放,電視事業的變化與變遷。70后,最早接觸到電視的一代人,但是,像外公說的:“那時候,還不叫電視,叫收音機。”那時候,家里有個收音機早已是個大戶了,1970年,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發射成功,這是個歷史的跨度,也為電視事業的發展進了一步,就像70年的老人說:“改革開放好,我們的生活也好了。”70后的收音機為以后的電視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80后,看著黑白電視長大的一代人,那時侯,80后的孩子才開始看電視,那時,才真正有電視這個詞吧!80后年代的年輕人常說:“小時候,看電視積極的,跟什么似的。”雖是黑白色的,簡簡單單幾個臺,也成了80后孩子娛樂的一個好處,整天抱著《黑貓警長》看,那時,也只有這個可以看,國產的動畫片并不多,《黑貓警長》,《舒克與貝塔》,也許,這些對于90后的我們來說,我們沒看過,也不了解。對于80后的孩子年輕人來說,那時在電視上看到動畫片已經是一種幸福了,80年的電視事業,還在往最好的頂峰發展,國產動畫片,視那時電視事業的一大亮點,正是因為國產動畫片,中國的動畫事業從簡單到復雜,從平面到三維立體,從皮影到電視,國產的動畫片,就像是80年代里,在夜里靜靜綻放的曼陀羅花。90后,跨世紀的一代人,我們是幸運的,從小看著彩電長大的孩子,20寸的黑白電視早已成為家里的古董,閑置一旁,取而代之的是24寸的彩電,彩色比黑白更生動,90后的我們這樣說:“現在生活好了,改革開放為我們帶來了幸福,我們比80后的幸福多了。”我們看著彩電長大,活躍視野,學到更多的知識,80后和90后的孩子,看著國產動畫到三維立體,看著老電影到新電視劇,電視事業不斷注入新鮮的血液,隨著電視節目的增多,豐富了人們的生活,超級女聲,開心辭典,勇往直前等等,電視人在創新,電視事業在飛速發展。電視事業的發展反應著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歷程,70后的老人常說:“改革開放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全部都要感謝改革開放的春風。”如果沒有改革開放,現在的中國是不會有這么快的發展,電視事業恐怕還是那簡單的皮影戲,電視事業豐富了人們的生活,從黑白到彩色,從寬屏到液晶。一步步的發展,一步一腳留下的影跡。電視這個平臺讓更多的人了解到了更多的知識,了解到了更多國內外大事。對于我們90后來說,電視事業的四十年的發展我們并不了解,它的發展之快,我們在見證,在經歷,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春風,讓電視事業蒸蒸日上,從襁褓中的嬰兒成長為健壯的青年。電視事業為改革開放四十年留下了珍貴的影像資料,中國的電視事業打入國際的市場,與國際接軌,改革開放四十年,電視人為電視事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他們在創新,他們在發展,也在為中國的電視事業更強的發展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