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省工商局獲悉,《關于深入推進“放管服”多措并舉助力小型微型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 近日出臺,在營造高效便利的準入環境、創造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打造寬松和諧的成長環境三方面,20條具體扶持政策和措施促進小微企業總量發展,支持小微企業參與競爭,助力小微企業做大做強。
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省小微企業總量70.3萬戶,占全省企業總量的93.3%;注冊資本(金)4.5萬億元,占企業注冊資本(金)總量的66.5%。其中,私營企業63.9萬戶,占小微企業總量的91.0%。小微企業2017年度年報數據顯示,我省小微企業從業人員總量達到403.4萬人,作為生力軍,小微企業正在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為促進小微企業總量發展,《意見》明確了實施“多證合一、一照一碼”改革,推動從“企業跑腿”到“信息跑路”,縮短小微企業從籌備開辦到進入市場的時間;簡化住所登記手續,釋放創業場地資源,降低初創期小微企業生產要素成本; 加快推進企業名稱登記制度改革;深入推進簡易注銷改革,暢通小微企業退出渠道,提升“全流程登記便利化”服務水平。
為支持小微企業參與競爭,《意見》 提出實行企業年度報告、信息公示、異常名錄、“雙告知、一承諾”“雙隨機、一公開”等新型市場監管制度,推動落實小微企業主體責任,引導小微企業誠信守法經營、加強企業信用建設,提升監管的公平性、規范性和有效性,減輕小微企業負擔,減少權力尋租; 對設立不超過一年的小微企業不開展抽查,對首次輕微違法行為不予行政處罰,降低初創期小微企業經營制度性成本。
為助力小微企業做大做強,《意見》 確定深化遼寧小微企業名錄系統應用,推動建立全省科技型小微企業名錄庫,支持小微企業科技創新;開通“創業孵化基地”“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基地”“特色小微企業”三大展示平臺;建立完善創業指導、創業跟蹤、創業幫扶服務體系;推動實施“個轉企”工程與省級特色鄉鎮建設有機結合,實現小微企業整體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創新活力進一步增強,對活躍經濟、穩定就業的作用進一步鞏固。
近日,我省出臺《關于做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促進就業工作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統籌發揮實體經濟、民營經濟、小微企業的各項支持政策聯動作用,催生吸納就業新市場主體,努力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
《意見》提出,切實加大創新創業和小微企業扶持力度,鼓勵各地區和高校加快建設重點群體創業孵化載體,根據入孵實體數量、孵化效果、帶動就業成效等給予一定獎補。拓寬小微企業融資渠道,省財政持續安排專項資金用于全省再擔保風險補償,各地區政府性融資擔保基金要優先為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提供低費率擔保支持。落實創業擔保貸款政策,符合創業擔保貸款申請條件的人員自主創業,可申請最高不超過15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大學生在高新技術領域實現自主創業的,貸款最高額度不超過20萬元;小微企業當年新招用符合創業擔保貸款申請條件的人員數量達到企業現有在職職工人數15%并與其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的,可申請最高不超過30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
根據《意見》,我省將采取加大社會保險費返還力度等措施減輕企業負擔,對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可返還其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的50%。落實企業職工教育經費稅前扣除政策,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8%的部分,準予在計算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超過部分,準予在以后納稅年度結轉扣除。
針對就業困難人員等各類重點群體,分類確定標準化公共就業創業服務清單,按規定落實各項補貼和救助政策。對安置低保家庭、貧困殘疾人家庭、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和特困人員中的高校畢業生,殘疾高校畢業生,烈士子女高校畢業生的公益性崗位,崗位補貼標準按不高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50%的比例上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