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注意!吸納就業有補貼!
(一)職業培訓補貼
1.補貼對象:
對企業新錄用貧困家庭子女、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城鄉未繼續升學應屆初高中畢業生、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城鎮登記失業人員,簽訂1年以上期限勞動合同、并于簽訂勞動合同之日起1年內,參加崗位技能培訓的,取得職業資格證書后給予職工個人或企業職業培訓補貼。
企業在職職工參加新型學徒制培訓、技師培訓,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的,給予職工個人或企業職業培訓補貼。
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扶貧車間等各類生產經營主體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并開展以工代訓的,根據吸納人數,給予最長不超過6個月的職業培訓補貼。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企業,在停工期、恢復期組織職工參加線上線下培訓的,按規定納入補貼類培訓范圍。
2.補貼標準:
由省級人社、財政部門確定。
3.申領流程:
企業申請職工崗位技能培訓、技師培訓、新型學徒制培訓補貼,應向人社部門提供培訓機構開具的稅務發票等。企業在開展技師培訓或新型學徒制培訓前,應將培訓計劃、培訓人員花名冊、勞動合同復印件報當地人社部門備案。
人社部門審核后,對個人申請的培訓補貼或生活費補貼資金,按規定支付到申請者本人社會保障卡銀行賬戶(或其他銀行賬戶,由申請者自主選擇,下同)或個人信用賬戶;對企業和培訓機構代為申請或直補培訓機構的培訓補貼資金,支付到企業和培訓機構的銀行賬戶。
(二)社會保險補貼
1.補貼對象:
招用就業困難人員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單位。(就業困難人員是指因身體狀況、技能水平、家庭因素、失去土地等原因難以實現就業,以及連續失業一定時間仍未實現就業的人員,具體范圍由各省級人民政府確定,并實施動態調整)
通過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困難人員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單位。以及通過消殺防疫、保潔環衛等城鎮臨時性公益崗位安置人員的單位(受理截止期限為2020年12月31日)。
招用離校2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小微企業。
2.補貼標準:
對招用或安置就業困難人員的單位,按其為就業困難人員實際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和失業保險費給予補貼,不包括個人繳納部分。補貼期限除對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可延長至退休外,其余人員最長不超過3年。階段性減免社會保險費期間,企業吸納就業困難人員的社會保險補貼可順延。臨時性公益性崗位社保補貼期限最長不超過6個月。
對公益性崗位期滿后仍難以通過其他渠道實現就業的大齡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重度殘疾人等特殊困難人員,可再次按程序通過公益性崗位予以安置,補貼期限重新計算,并報送省級人社、財政部門備案,累計安置次數原則上不超過2次。2020年1月1日-12月31日,對從事公益性崗位政策期滿仍未實現穩定就業的,政策享受期限可延長1年。
對招用符合條件高校畢業生的小微企業,按其為高校畢業生實際繳納的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和失業保險費給予補貼,不包括個人繳納部分,期限最長不超過1年。
3.申領流程:
社會保險補貼實行“先繳后補”,并根據資金具體用途分別遵循以下要求:
招用就業困難人員的單位和招用符合條件高校畢業生的小微企業,向當地人社部門提供以下材料:基本身份類證明(包括身份證、就業創業證、就業失業登記證、社會保障卡,任選其一即可,下同)或畢業證書復印件、勞動合同復印件等。
通過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困難人員的單位,申請社會保險補貼應向當地人社部門提供基本身份類證明復印件。
人社部門審核后,將補貼資金支付到單位銀行賬戶。
(三)公益性崗位補貼
1.補貼對象:
公益性崗位安置的就業困難人員、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以及各地開發的消殺防疫、保潔環衛等臨時性公益崗位安置的人員(受理截止期限為2020年12月31日)。
2.補貼標準:
公益性崗位補貼標準參照當地最低工資標準執行。補貼期限最長不超過3年,對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可延長至退休。對補貼期滿后仍難以通過其他渠道實現就業的大齡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重度殘疾人等特殊困難人員,可再次按程序通過公益性崗位予以安置,補貼期限重新計算,并報送省級人社、財政部門備案,累計安置次數原則上不超過2次。2020年1月1日-12月31日,對從事公益性崗位政策期滿仍未實現穩定就業的,政策享受期限可延長1年。
鄉村公益性崗位補貼標準根據勞動時間、勞動強度等因素確定,原則上不高于當地城鎮公益性崗位補貼水平,為安置人員購買意外傷害商業保險,所簽訂的勞動合同或勞務協議最長期限不超過1年。
臨時性公益性崗位補貼標準根據工作任務和工作時間確定,補貼期限最長不超過6個月。
3.申領流程:
通過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困難人員、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的單位,申請公益性崗位補貼應向當地人社部門提供以下材料:基本身份類證明復印件、單位發放工資明細賬(單)等。
經人社部門審核后,將補貼資金支付到單位銀行賬戶或公益性崗位安置人員本人社會保障卡銀行賬戶。
(四)就業見習補貼
1.補貼對象:
吸納離校2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16-24歲失業青年參加就業見習的單位。
2.補貼標準:
由省級人社、財政部門確定。補貼用于見習單位支付見習人員見習期間基本生活費、為見習人員辦理人身意外傷害保險,以及對見習人員的指導管理費用。
對見習人員見習期滿留用率達到50%以上的單位,可適當提高見習補貼標準。
對因疫情影響見習暫時中斷的,相應延長見習單位補貼期限。對見習期未滿與高校畢業生簽訂勞動合同的,給予見習單位剩余期限見習補貼。
3.申領流程:
見習單位向當地人社部門提供以下材料:基本身份類證明(或畢業證書)復印件、就業見習協議書、單位發放基本生活補助明細賬(單)、為見習人員辦理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發票復印件。
人社部門審核后,將補貼資金支付到單位銀行賬戶。
(五)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
1.補貼對象:
吸納登記失業半年以上人員就業且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并按規定繳納社會保險的企業(實施期限為2020年全年);
2020年春節期間(截至2月9日)開工生產、配送疫情防控急需物資的企業;
招用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并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的中小微企業(政策受理截止期限為2020年12月31日)。
2.補貼標準:
由省級人社、財政部門確定。
3.申領流程:
由省級人社、財政部門確定。
就業創業也有補貼!
(一)職業培訓補貼
1.補貼對象:
貧困家庭子女、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城鄉未繼續升學的應屆初高中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者、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參加就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培訓后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的(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專項職業能力證書、培訓合格證書)。
2.補貼標準:
由省級人社、財政部門根據培訓成本、培訓時長、市場需求和取得相關證書情況等確定。
農村學員和城市低保家庭學員參加勞動預備制培訓的,以及2019、2020年就業困難人員和零就業家庭成員參加培訓的,培訓期間同時給予一定的生活費補貼。
3.申領流程:
上述人員向當地人社部門提供以下材料:基本身份類證明原件或復印件、培訓機構開具的稅務發票(或行政事業性收費票據,下同)等。
人社部門審核后,對個人申請的培訓補貼或生活費補貼資金,按規定支付到申請者本人社會保障卡銀行賬戶(或其他銀行賬戶,由申請者自主選擇,下同)或個人信用賬戶。
(二)職業技能鑒定補貼
1.補貼對象:
通過初次職業技能鑒定并取得職業資格證書(不含培訓合格證)的貧困家庭子女、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城鄉未繼續升學的應屆初高中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者、城鎮登記失業人員。
2.補貼標準:
由省級人社、財政部門確定。對納入重點產業職業資格和職業技能等級評定指導目錄的,可適當提高補貼標準。
3.申領流程:
上述人員向當地人社部門提供以下材料:基本身份類證明原件或復印件、職業技能鑒定機構開具的稅務發票(或行政事業性收費票據)等。
人社部門審核后,將補貼資金支付到申請者本人社會保障卡銀行賬戶。
(三)社會保險補貼
1.補貼對象:
靈活就業的就業困難人員、靈活就業的離校2年內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
2.補貼標準:
按靈活就業后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給予一定數額的社會保險補貼,原則上不超過其實際繳費的2/3。
就業困難人員社保補貼期限最長不超過3年,對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可延長至退休。高校畢業生社保補貼期限最長不超過2年。2020年1月1日-12月31日,對享受補貼政策期滿仍未實現穩定就業的,政策享受期限可延長1年。
3.申領流程:
上述人員應向當地人社部門提供基本身份類證明原件或復印件、靈活就業證明材料等。
人社部門審核后,將補貼資金支付到單位銀行賬戶或申請者本人社會保障卡銀行賬戶。
(四)一次性求職創業補貼
1.補貼對象:
畢業學年有就業創業意愿并積極求職創業的低保家庭、貧困殘疾人家庭、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和特困人員中的高校畢業生和中等職業學校(含技工院校)畢業生,殘疾及獲得國家助學貸款的高校畢業生和中等職業學校(含技工院校)畢業生。湖北高校及湖北籍2020屆高校畢業生。
2.補貼標準:
由省級人社、財政部門確定。
3.申領流程:
符合條件的畢業生所在學校申請求職創業補貼,應向當地人社部門提供畢業生獲得國家助學貸款(或享受低保、身有殘疾、建檔立卡貧困家庭、貧困殘疾人家庭、特困救助供養)證明材料、學籍證明復印件等。申請材料須經畢業生所在學校初審和公示。
當地人社部門審核后,將補貼資金支付到畢業生本人社會保障卡銀行賬戶。
(五)一次性創業補貼
1.補貼對象:
有條件的地區,首次創辦小微企業或從事個體經營,且所創辦企業或個體工商戶自工商登記注冊之日起正常運營1年以上的離校2年內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返鄉入鄉創業人員。對貧困勞動力的一次性創業補貼,放寬到正常運營6個月以上。
2.補貼標準:
由省級人社、財政部門確定。
3.申領流程:
由省級人社、財政部門確定。
《荊州市支持中小微企業意見》主要內容及說明
《意見》共十條,分為:一是全面落實、全力爭取上級各項政策;二是加大金融助企紓困力度;三是加強融資擔保支持;四是支持工業企業技改;五是推動企業資產債務重組;六是加快推進中小企業成長;七是激發文化旅游消費潛力;八是減輕各類企業負擔;九是加大企業穩崗就業支持力度;十是充分發揮專項基金撬動作用10個方面。
(一)全面落實、全力爭取上級各項政策。要全力爭取各項政策措施向荊州傾斜。各縣(市、區)和市直相關部門要按照《荊州市落實<湖北省促進經濟社會加快發展若干政策措施>任務分解表》細化落實措施。
(二)加大金融助企紓困力度。由市地方金融局、人行荊州市中心支行、荊州銀保監分局、市經信局、市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管理局等部門落實加強對防疫重點企業專項金融信貸支持、6月30日前市金融“早春行”授信履約率達到80%以上,三季度末履約率達到95%以上、全面啟動深化普惠金融服務綜合改革試點,2020年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高于全省平均增速等措施,緩解企業資金緊張問題。
(三)加強融資擔保支持。由各縣(市、區)、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地方金融局、市融資擔保集團、市不動產交易中心等部門落實構建“再貸款+擔保政策”組合機制,市財政安排3000萬元,各縣(市、區)安排800-1000萬元以上資金設立融資擔保風險補償專項資金等措施,進一步發揮政策性融資擔保作用,確保2020年新增政策性融資擔保貸款余額達到30億以上。
(四)支持工業企業技改。由各縣(市、區)、市經信息局、市財政局、市發改委、市稅務局等相關部門落實優化財力支持方向,整合利用市、縣兩級工業經濟發展、科技發展等專項財政資金3億元,對企業技改中設備投資年投入300萬元以上的按銀行貸款基準利率的50%予以補貼、對納入省級支持范圍的“新基建”項目,縣市區政府按設備投資額的8%給予補貼,單個企業最高補貼不超過200萬元等措施,支持工業企業進行技術改造。
(五)推動企業資產債務重組。由各縣(市、區)、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財政局、農業發展銀行荊州市分行等部門落實引入戰略投資實現轉型升級且重組后為“四上”企業的,由地方財政留成部分按照“三免兩減半”進行獎勵措施。
(六)加快推動中小企業成長。由各縣(市、區)、市財政局、市稅務局、市商務局、市經信局、荊州海關、市貿促會等部門落實對對工業企業進規一次性獎勵20萬元,商貿流通企業“小進限”一次性獎勵5萬元、推動外貿綜合服務等新興外貿業態發展實行報關即返的退稅支持等措施,積極推動中小企業成長。
(七)激發文化旅游消費潛力。由各縣(市、區)、市文旅局、市財政局、市總工會、市商務局等部門落實開展“荊州旅游惠民月”活動等措施,激發文化旅游消費潛力,助推旅游消費市場復蘇。
(八)減輕各類企業負擔。由各縣(市、區)、市經信局、市稅務局、市政務管理局、市財政局、市地方金融局、市住建局、市商務局、市司法局、荊州供電公司、荊州公積金中心、荊州銀保監分局、市級各銀行機構等相關部門落實中小微企業工業用水、用電、用氣價格優惠、補助出口企業投保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費用20%等減負措施,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九)加大企業穩崗就業支持力度。由各縣(市、區)、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經信局等部門落實企業吸納登記失業半年以上人員或就業困難人員就業且簽訂一年以上勞動合同并按規定繳納社保費的,給予1000元/人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等措施,加大穩崗就業支持力度。
(十)充分發揮專項基金撬動作用。由市財政局、市產業基金公司落實增加產業基金跟投、直投功能,份額不低于產業基金總額的50%用于支撐中小企業突破發展等措施,充分發揮基金撬動作用。
各條款均詳細列明責任單位,明確了工作任務。《意見》自3月30日發布起執行,文件有效期至2020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