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63年3月5日毛澤東等老一輩黨和*號召“向雷鋒同志學習”以來,3月5日成為社會各界特別是廣大青年傳統的學雷鋒活動日。
據悉,2000年"3-5"期間,各地將廣泛動員和引導青年圍繞西部大開發、社區服務、環境保護等社會關注的重點領域集中開展"心手相連,情系西部"、"百萬志愿者進社區"、"綠化周圍環境,建設美好家園"等主題志愿服務活動.
就在2000年,共青團中央、中國青年志愿者協會共同決定把每年的3月5日作為“中國青年志愿者服務日”,組織青年集中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活動。在3月5日廣泛開展多種形式和內容的志愿服務活動,已成為近年來許多地區通行的做法。志愿者(即"義工"),是指利用業余時間,不為任何報酬參與社會服務的人。
起源
國外志愿服務活動源于宗教性慈善服務活動,產生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后逐步發展和壯大。如今,許多國家已成立 了志愿服務機構或志愿組織,國際社會也通過國際志愿服務機構或志愿者組織來加強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1985年,聯合國大會把每年的12月5日規定為“國際志愿人員日”。目前,國際上有兩個比較著名的從事志愿服務活動的協調、管理和實施的組織。一個是“國際志愿協調委員會”(簡稱CCIVS);
“中國青年志愿者(協會)”標識它的整體構圖為心的造型,同時也是英文“青年”的第一個字母Y;圖案中央既是手,也是鴿子的造型。標識寓意為中國青年志愿者向社會上所有需要幫助的人們奉獻一片愛心,伸出友愛之手,以跨世紀的精神風貌,面向世界,走向未來,表現青年志愿者“愛心獻社會、真情暖人心”的主題。
“國際志愿協調委員會”是1948年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起創立的非營利性的非政府組織,志愿者。它本著和平、反戰與人道主義宗旨協調各成員組織的志愿服務活動;推動志愿服務活動在國家、地區和國際上的發展;著眼于人類未來進步與自身完善,促進世界人民尤其是青年間的和平相處、彼此理解、友誼與合作;推動和促進發展中國家的發展。
“聯合國志愿人員組織”成立于1970年,其中管理與發展隸屬于聯合國大會。它旨在為發展中國家、、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及聯合國系統的有關合作機構培訓和挑選業務熟練的志愿服務人員,并與各國相關機構進行合作,對地區性的志愿服務活動給予資助。UIV成立至今已先后有8000名志愿人員在131個國家工作,近半數在非洲服務,三分之一在亞洲,其余的深入到阿拉伯、加勒比海和拉美等地區,近年來,還開辟了對中東歐地區的服務。
簡介
通過開展青年志愿服務,推動*建設,促進*的建立和完善,提高青年整體素質,為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和全面進步做出貢獻。
青年志愿者行動是隨著*的發展應運而生的,它著眼于服務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和人民群眾基本的生產生活需求,為促進*的建立和完善服務,為*建設服務。
開展青年志愿者行動,就是要立足社會需求,在黨政關注、群眾急需、青年熱心的好事和急事上有所作為,通過青年志愿者的實際行動,在社會上倡導團結友愛、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無私奉獻的新風和正氣,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精神,促進社會風氣的進一步好轉,同時也使青年在服務社會、幫助他人的過程中樹立適應*發展要求的社會公德意識和責任、義務觀念,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
實踐表明,青年志愿者行動是新的歷史時期我國青年運動的新發展,是動員廣大青年參與*建設的新載體,是青少年在實踐中經受鍛煉、完善自己的新課堂,是共青團服從服務于全黨全國工作大局、發揮助手和后備軍作用的新途徑。
志愿常識
如何成為一名青年志愿者?要成為一名青年志愿者,應該履行下列手續:
(1)由本人向所在地的青年志愿者組織提出申請,在所在地青年志愿者組織設立的志愿服務站申請、登記,并填寫必要的表格,寫明自己的姓名、年齡、特長、職業及可參加活動的內容、時間等基本情況后領取志愿者徽章和服務證;
(2)青年志愿者組織在確認申請人具備青年志愿者的條件后,要提出審核意見并通知本人;
(3)經過本人申請并審核合格的青年志愿者,必須服從志愿者組織或青年志愿者服務站的安排,并切實履行青年志愿者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