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吉林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濟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在吉林招生錄取數據顯示,吉林考生上濟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的分數在249至366分,位次為66266至24559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吉林高考考生需要考在249至366區間才能上濟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一、吉林考多少分能上濟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1、2022年吉林考生上濟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31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5955名;
2、2021年吉林考生上濟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24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4752名;
3、2020年吉林考生上濟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31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6266名;
4、2022年吉林考生上濟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31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7747名;
5、2021年吉林考生上濟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31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4559名;
6、2020年吉林考生上濟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36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5338名;
二、濟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在吉林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濟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在吉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吉林 | 理科 | 專科 | 316 | 65955 | 省政府 |
2022 | 吉林 | 文科 | ? | 315 | 27747 | 省政府 |
2、2021年濟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在吉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吉林 | 理科 | 專科 | 249 | 64752 | 省政府 |
2021 | 吉林 | 文科 | ? | 316 | 24559 | 省政府 |
3、2020年濟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在吉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吉林 | 理科 | 專科 | 316 | 66266 | 省政府 |
2020 | 吉林 | 文科 | 專科 | 366 | 25338 | 省政府 |
征集志愿填報說明
1.在征集志愿時,有些院校有最低位次的要求,沒有達到院校征集志愿最低位次要求的考生不得填報該院校。
2.征集志愿的錄取分數可出現兩種情況:
(1)錄取分數比首輪投檔線高。有相當一部分高校在征集志愿時,錄取分數不降反升,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為參加征集志愿的高校和專業的數量少,而競爭的人數多,這其中不乏高分考生。
(2)錄取分數低于院校所在批次線。有的高校在第一次征集志愿后仍然沒有完成招生計劃,就有可能進行第二次甚至多次征集志愿。對征集志愿錄取結束后仍未完成招生計劃的院校,根據院校申請,可以降分錄取考生。
例如,二本高分段的考生可通過征集志愿獲得一本專業的錄取資格。也就是說,部分院校會降到所在批次分數線下招錄考生,對許多考生來說,這是一個沖破批次線限制的寶貴機會。
沒過二本線能上本科大學嗎
二本線以下是有機會上本科的,本科征集志愿,如果降分的話就有可能會被錄取。盡管每年二本第二次征集志愿的填報資格線都是在二本線下20分,但是,實際錄取數據并非如此。
很多人都是看到降20分報志愿就滿心歡喜,但是,殘酷的在后面,因為實際錄取時,本科二批第二次征集志愿填報資格線并不等于分數線。
換句話說,從省教育招生考試院往年公開的數據來看,本科第二次征集志愿不一定都降分錄取。也曾有過不降分錄取的年份。而且即便是降分錄取,降的分數也是極少的。分數太低也沒戲。
三、濟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最新介紹
濟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是2004年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準成立的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職業院校,由原濟南紡織工業學校、濟南市建筑工程學校、濟南市財經學校、濟南市公用事業學校四所國家和省級重點中專合并組建,已走過57年的辦學歷程。 學院自成立以來,始終秉持“做有靈魂的工程教育”的辦學定位,“高素質、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定位,“山東示范、國內一流、國際知名高職學院”的發展定位,面向“省會城市群經濟圈、山東半島城市群龍頭城市、黃河國家戰略中心城市”的服務定位,勵志耕耘,砥礪精進,不斷開創跨越式發展新局面。學院是山東省首批特色名校、山東省優質高職院校,榮獲第六屆黃炎培職業教育優秀學校、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全國職業院校學生管理50強、產教融合50強、亞太職業院校影響力50強、中國職業院校世界競爭力50強、山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山東省職業教育先進集體、山東省文明校園等30余項國家級、省級稱號。 學院占地面積1200畝,建筑面積30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9.38億元。下設土木工程學院、工商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工程管理學院、經濟管理學院、藝術設計學院、信息工程學院、軌道交通學院、汽車工程學院、通識教育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對外合作交流學院、繼續教育學院13個二級學院。面向全國8個省市招生,全日制在校生14000余人。 黨建引領,思想政治教育卓有成效。學院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完善“146574”黨建工作體系,打造五大特色黨建陣地,加強黨對學院工作的全面領導。創新架構“四課堂、五聯動、多平臺、四協同”大思政教育體系,全力推進“三全育人”。學院榮獲全國職業院校學生管理50強、教育部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品牌示范基地、全國高校心理委員工作示范單位、山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山東省思想政治教育先進集體、山東省示范馬克思主義學院等多項榮譽稱號,輔導員獲教育部年度人物提名獎1人、入圍獎1人,輔導員職業能力大賽獲國家級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華北賽區一等獎3項,省一等獎4項。 聚焦產業,教育教學改革成果豐碩。緊密對接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十大產業及濟南市重點產業,著力打造智慧建造、智能制造、工程管理、新能源與智能汽車、現代商貿服務、數字創意、軌道交通、新一代信息技術8個專業群,開設40個招生專業,其中2個“3+2”本科專業,F有國家級骨干專業3個、央財支持專業2個,省級特色專業7個、省財政支持重點建設專業6個、省級品牌專業群2個、省級精品課程25門、精品資源共享課16門,國家級生產實訓基地1個,國家級教學資源庫1個、省級教學資源庫1個,“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試點25個,牽頭開發國家職業教育規劃教材9本、編寫國家職業標準9項、山東省專業教學指導方案5個,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3項、省級教學成果獎15項。 內培外引,師資隊伍建設量質雙優。學院現有教職工675人,專任教師中碩士以上學位的占75%,高級職稱教師占50.7%,雙師型教師占80%。其中,全國模范教師1人,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3人;山東省教學團隊7個、高等學校青創人才引育計劃立項建設團隊1個、名師工作室3個,山東省教學名師3人、青年技能名師4人;濟南市拔尖人才2人、領軍人才3人、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1人、高級人才61人;全國行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專家5人。建有以企業技術專家和能工巧匠為主的兼職教師庫,常年特聘100余位行業企業專家為學院顧問、產業教授。 同頻共振,產教融合協同創新發展。學院與十余家行業協會、二百余家企業建立了穩固的合作關系,與華為、京東、天元等知名企業共建產業學院,與SAP公司、浪潮集團、中建公司等大型企業校企共建全國首家裝配式建筑教學實訓基地、山東省建筑施工安全和裝配式建筑施工體驗式教育試點基地、通力電梯北方培訓中心等校內實驗實訓基地219個,緊密型校外實踐基地183個。牽頭成立全國工業互聯網職業教育集團、山東省服裝設計協會、濟南市裝配式建筑職教集團,榮獲全國職業院校產教融合50強,是國家5G綜合應用示范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立項建設單位、山東省現代學徒制試點校、山東省校企合作一體化辦學示范校、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示范單位。 全域聯動,創新創業教育全國典型。學院充分利用地方資源,完善治理架構,構建了深度融合的專創培養體系,形成了內融外協、全程幫扶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成立山東創谷孵化基地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入駐創業實體總數91個,創業有效帶動就業。榮獲教育部“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國賽銅獎1項、省賽金獎3項、銀獎11項,第十三屆iCAN國際創新創業大賽全國一等獎等40余項省級以上獎項。中央電視臺《紀錄東方》、中國教育電視臺分別報道我院雙創教育事跡,學院是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山東省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山東省大學生創業孵化示范基地、山東省眾創空間、濟南市創業孵化基地、泉城眾創空間。學生榮獲山東省大學生十大創業之星1人、第五屆“山東優秀大學生創業者”2人。 對標接軌,國際合作辦學成效顯著。學院發揮重點建設專業優勢,構建了多國別、多專業、多模式的中外合作辦學體系。開辦中澳、中德4個合作辦學項目,在泰國建設海外分校--海右國際學院,“中泰‘海右國際學院’國際化人才培養項目”入選“中國-東盟高職院校特色合作項目”(2018-2020年)。與馬來西亞6所高校開展“專升碩”聯合培養,與國(境)外30余所院校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與中資企業聯合建立海外人才培養基地,累計200余名長短期留學生來校學習,學院連續三年蟬聯亞太職業院校影響力50強,獲評中國職業院校世界競爭力50強、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首批“經世國際學院”。 面向區域,社會服務能力大幅提升。學院現有國家傳統技藝傳承示范基地1個、省級技藝技能傳承創新平臺3個、省級應用技術優質協同創新中心1個,建有國家級及省市級建筑、交通、機電等崗位培訓點,積極承擔全國建筑門窗安裝項目經理、二級建造師、出租車從業資格培訓、駕駛員培訓、社區教育等各類教育培訓,同時承擔山東省春季高考服裝專業技能考試、1+X工業機器人操作與運維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和師資培訓、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培訓任務。學院是浙江工業大學研究生培養實踐基地,濟南市職成教研究所、濟南市就業指導中心掛靠我校。學院《對口幫扶萊蕪區大王莊鎮助推鄉村振興案例》寫入教育部《中國高等職業院校精準扶貧報告》,對口幫扶的黃鹿泉村被文旅部評為“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 德能并重,人才培養質量全面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突出,69名同學入選首批“齊魯工匠后備人才”名單,入選人數全省前三。近三年學生獲大賽國家級獎項508項、省級獎項514項。畢業生總體就業率保持在98%以上,用人單位對畢業生專業水平、工作態度、政治素養滿意度均在95%以上。畢業生以“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突出特點贏得社會高度認可,很多畢業生被中鐵十四局、中建八局、山東省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華為、浪潮、中國重汽集團、青島海爾集團有限公司等大型企業錄用。學院獲評山東最具行業影響力高職院校、山東最具網民口碑的高職院校、山東家長最喜愛的十大學院。 十四五期間,學院將會繼續堅定不移地走內涵發展、特色發展之路,努力打造成為全國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典范”、區域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搖籃”、地方應用技術積累與轉化的“中心”、引領產業發展和文化傳承創新的“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