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吉林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洛陽理工學院在吉林招生錄取數據顯示,吉林考生上洛陽理工學院的分數在429至465分,位次為31940至9727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吉林高考考生需要考在429至465區間才能上洛陽理工學院。
一、吉林考多少分能上洛陽理工學院
1、2022年吉林考生上洛陽理工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4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1940名;
2、2021年吉林考生上洛陽理工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2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0128名;
3、2020年吉林考生上洛陽理工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6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0498名;
4、2022年吉林考生上洛陽理工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4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2128名;
5、2021年吉林考生上洛陽理工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5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9727名;
6、2020年吉林考生上洛陽理工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6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1693名;
二、洛陽理工學院在吉林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洛陽理工學院在吉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吉林 | 理科 | 本二A | 441 | 31940 | 省政府 |
2022 | 吉林 | 文科 | 本二A | 441 | 12128 | 省政府 |
2、2021年洛陽理工學院在吉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吉林 | 理科 | 本二A | 429 | 30128 | 省政府 |
2021 | 吉林 | 文科 | 本二A | 454 | 9727 | 省政府 |
3、2020年洛陽理工學院在吉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吉林 | 理科 | 本二A | 462 | 30498 | 省政府 |
2020 | 吉林 | 文科 | 本二A | 465 | 11693 | 省政府 |
新高考志愿填報方法與技巧如下:
1、重視第一志愿。考生在填報新高考志愿的時候,一定要重視第一志愿。因為招生院校最先得到的就是第一志愿考生的電子檔案。如果考生把自己喜歡的專業放在了后面,當第一志愿上線的考生人數足夠的時候,招生院校就不會再要其他志愿的考生了。
2、不要忽視第二志愿。考生在填報新高考志愿的時候,再重視第一志愿的同時,也不能忽視第二志愿。當考生的第一志愿在錄取過程中如果因為一些原因不能被錄取時,第二志愿就會成為考生的最佳選擇。很多考生都會認為第二志愿沒有什么作用,但是其實每年因為第二志愿而被錄取的考生也有一定的數量,所以考生還是要認真對待第二志愿。
3、服從調劑要慎重。很多考生為了增加被錄取的機會,就會在新高考志愿填報的時候選擇服從調劑。因此在填報志愿的時候,考生不能忽視服從調劑,特別是一些成績較低或是競爭力較差的考生,更是需要重視。
征集志愿和正常志愿填報有什么區別
征集志愿和正常錄取在進入學校以后是沒有區別的,兩者的主要區別是在招生計劃以及分數線等方面。具體的區別如下:
1、招錄計劃數不同。
征集志愿一般是部分高校在其第一批至第四批第一志愿招錄名額不滿的情況下進行的。正常錄取即考試填報的志愿符合高校招錄的分數條件予以錄取。
2、適用對象不同。
參與征集志愿的考生是要求達到相應批次控制線且未被錄取的考生和相應批次線下20分以內的學生。正常錄取的考生一般是要求達到對應批次以及學校招錄的分數線的。
3、招錄時間不同。
征集志愿因招錄計劃不滿而開展的招生,因此其招錄的時間一般是在對應批次正常招錄時間后面的。即征集志愿的時間要晚于正常招錄時間的。
三、洛陽理工學院最新介紹
洛陽理工學院是省屬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坐落于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被譽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的十三朝古都、中原城市群副中心——洛陽。 2007年3月,原國家建材部直屬洛陽工業高等專科學校與原洛陽大學合并組建洛陽理工學院。64年的辦學歷程中,學校始終堅持*辦學方向,秉承“讓政府放心,讓社會滿意,讓學生受益”的辦學理念,深化“行業性、地方性、應用型”的辦學定位,先后為國家建材行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培養輸送了近20萬名高級專門人才。2013年,學校被確立為河南省首批五所轉型發展試點院校之一,以優異成績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2017年學校被確定為河南省示范性應用技術本科院校。2019年7月獲批河南省碩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 學校占地面積2229畝,有王城、開元、九都三個校區,總校舍建筑面積94.63萬平方米,校園環境優美,是河南省園林單位。學校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3.2億元,有各類實驗中心54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249個。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228萬冊,電子圖書192萬冊,中外文報刊523種,全文數據庫23個。校內建有李凖先生紀念館、李進學藝術館、精品碑刻陳列室、教育博物館等主題展館。學校管理規范,是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全國模范職工之家、河南省文明校園標兵。2020年8月,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授予“全國建材行業先進集體”。 學校堅持走內涵式發展道路,穩定規模,優化結構,提升質量。現有全日制在校本專科學生2.83萬人,以工學為主,理學、管理學、文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藝術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 學校堅持教學優先地位,產教融合發展。設有14個學院、2個基礎教學部、7個專門教育和行業學院(冠名班),學校是首批教育部數據中國“百校工程”項目院校,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黃河科技集團共建“鯤鵬產業學院”,與鄭州大學、河南科技大學、河南理工大學、中鋼集團洛陽耐火材料研究院等單位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現有55個本科專業,5個省級重點學科,6個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3個省級卓越工程師項目專業,8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2個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2門國家級精品課程,4門省級精品課程,1門國家級一流課程,20門省級一流課程,其中省部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0門,線下一流課程3門,混合式教學一流課程和社會實踐教學課程各1門,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5項,6個河南省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點,3個省級教學團隊,13個省級優秀基層教學組織。 學校堅持培養和引進相結合,師資隊伍結構不斷優化,教師發展中心成功入選首批省級教師教學發展示范中心,現有教職工1787人,其中正高級職稱118人,副高級職稱463人,博士學位教師298人,碩士學位教師864人,“雙師型”教師801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人、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人,省級創新人才及團隊6個、中原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人、河南省優秀專家3人,河南省跨世紀學術技術帶頭1人,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4人,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洛陽市優秀專家等市廳級人才100人,碩博研究生導師53人;聘有包括兩院院士、中原學者、博士生導師、國外專家在內的200余名兼職教授和客座教授,還聘任講座教授、特聘教授5人、應用型專業帶頭人26人、企業優秀專業技術人才及管理人才702人;選拔專業建設首席教授11人、校學術技術帶頭人65人。 學校堅持創新與服務相結合,科學研究與智庫建設快速發展。獲批“國家知識產權試點高校”,建有“河南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河南省特種防護材料重點實驗室”“河南省裝配式建筑結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23個省級科研平臺;承擔或參與了《河南教育現代化2035》《中原經濟區副中心城市五年規劃綱要(2015-2020年)》等編制工作;與洛陽市人民政府、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建材國際工程有限公司、中國聯合水泥有限公司、固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等300余家地方政府、產業集聚區、企業單位開展政產學研合作;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洛陽分院、鄭州大學出版社洛陽分社等機構落戶學校。近5年來,學校承擔省級以上科研項目245項,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24項,獲得國家專利授權1469項。 學校堅持特色興校、創新發展,服務國家建材行業發展戰略。是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常務理事單位。傳承建材基因,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先后當選中國—東盟建材合作委員會副主席單位、中國建材國際產能合作企業聯盟副主席單位、中國應用技術大學(學院)聯盟新材料專業協作會的理事長單位。2018年,學校被評為全國“建材‘走出去’發展先進單位”。校內設有中國建材聯合會、中國機冶建材工會培訓基地、中國建材國際產能合作企業聯盟培訓專業委員會,為建材行業提供訂單式教育與培訓服務。 學校以雙創教育高質量為抓手,推動創新型應用型人才培養高質量。“千度創客空間”為“國家級眾創空間”,大學科技園為國家級大學科技園。建立了種子資金+創業導師扶持的培育模式,形成了“一園三區、北京離岸創新中心、宜陽加速器兩個輻射點”的戰略布局,建設洛陽創業學院、大數據與深度智能應用研究中心的教育+實踐平臺。“十三五”期間,累計孵化科技型中小微企業196家,累計營業收入達到2.2億元;學生在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等各類競賽中獲省部級以上獎勵3109項,其中國家級獎勵382項,曾榮獲全國“挑戰杯”競賽“校級優秀組織獎”,2015年以來連續3屆捧得河南省“挑戰杯”競賽“優勝杯”,連續4屆獲得河南省“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優秀組織獎。畢業生綜合素質深受用人單位好評,就業質量逐年提升,連續三年年終就業率保持在95%左右。在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發布的《中國高校創新人才培養暨學科競賽評估》中,2017—2020年連續四年位列全國普通高校本科組300強,河南省前10強;在2020年發布的全國新建本科院校學科競賽排行榜中位列全國第13名。 學校堅持開門辦學,與國內外高水平應用型大學開展深度合作。深入實施豫滬教育合作項目,與上海應用技術大學開展全面戰略合作。與芬蘭坦佩雷應用科學大學共建“中芬應用技術大學示范校”。與意大利都靈理工大學聯合建立了材料研究中心,與日本東北大學金屬材料研究所、俄羅斯科斯特羅馬國立大學聯合建立了復合刀具與精密加工國際聯合實驗室。與美國埃爾姆赫斯特學院、英國胡弗漢頓大學、韓國映像大學等10余所國外高校開展教學和科研合作,與愛爾蘭阿斯隆理工學院、俄羅斯科斯特羅馬國立大學舉辦3個合作辦學項目,并接收俄羅斯、韓國等國家友好學校的留學生。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體教職員工秉承“致知、致善、致能、致新”的校訓,在*新時代**思想指引下,搶抓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機遇,“三融三創、融創結合”,以更加飽滿的進取精神和更加蓬勃的昂揚斗志,為把學校建設成為“在建材行業有影響、服務地方有貢獻、‘一帶一路’有作為,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而努力奮斗! (更新于2021年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