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江蘇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沈陽理工大學在江蘇招生錄取數據顯示,江蘇考生上沈陽理工大學的分數在344至344分,位次為137841至29917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江蘇高考考生需要考在344至344區間才能上沈陽理工大學。
一、江蘇考多少分能上沈陽理工大學
1、2021年江蘇考生上沈陽理工大學:歷史(歷史+不限)最低分需要51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3891名;
2、2022年江蘇考生上沈陽理工大學:物理(物理+化學)最低分需要51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96247名;
3、2022年江蘇考生上沈陽理工大學: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52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81427名;
4、2021年江蘇考生上沈陽理工大學:物理(物理+化學)最低分需要44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37841名;
5、2021年江蘇考生上沈陽理工大學: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49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93632名;
6、2021年江蘇考生上沈陽理工大學:物理(物理+化學)最低分需要49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93632名;
7、2021年江蘇考生上沈陽理工大學:物理(物理+(化學或生物))最低分需要49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89544名;
8、2020年江蘇考生上沈陽理工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34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89941名;
二、沈陽理工大學在江蘇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沈陽理工大學在江蘇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江蘇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512 | 29917 | 省政府 |
2022 | 江蘇 | 物理 | 物理+化學 | 本科 | 468 | 136960 | 省政府 |
2022 | 江蘇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474 | 131816 | 省政府 |
2022 | 江蘇 | 物理 | 物理+化學 | 本科 | 511 | 96247 | 省政府 |
2022 | 江蘇 | 物理 | 物理+(化學或生物) | 本科 | 524 | 82500 | 省政府 |
2022 | 江蘇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25 | 81427 | 省政府 |
2、2021年沈陽理工大學在江蘇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江蘇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512 | 33891 | 省政府 |
2021 | 江蘇 | 物理 | 物理+化學 | 本科 | 442 | 137841 | 省政府 |
2021 | 江蘇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493 | 93632 | 省政府 |
2021 | 江蘇 | 物理 | 物理+化學 | 本科 | 493 | 93632 | 省政府 |
2021 | 江蘇 | 物理 | 物理+(化學或生物) | 本科 | 497 | 89544 | 省政府 |
2021 | 江蘇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05 | 81375 | 省政府 |
3、2020年沈陽理工大學在江蘇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江蘇 | 理科 | - | 本二 | 344 | 89941 | 省政府 |
高考提前批可以報幾個學校
一般情況下,各省都會要求第一志愿只能報一個,至于第二志愿就分成兩個平行志愿,這種情況下就可以報考多個學校,專業選擇上也會提供更多的選擇。
提前批并不與本科一批,本科二批等發生沖突。如果提前批次沒有被錄取的同學,是完全可以等著本科一批二批接下來的錄取。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每個省市都會有相應的政策,并且提前批次面向招生的種類也很多。像是在貧困地區進行招生,或者是部分學校給提供一些貧困生名額,再根據考生的成績和各項考核標準來擇優錄取。
軍校錄取最低分
軍校如果是通過高考招生,那么,分數線一般都要在一本線以上。
目前我國一共有43所軍校,27所面對高考招生。每一所軍校在各個省份的錄取分數線都是不同的。目前我國分為新高考試卷和普通高考試卷。
1、新高考試卷
目前我國有14個省份都參與了新高考試卷,所謂新高考就是采用3+3的模式和3+1 3+2的模式,除了上海高考分數是六百六十分以及海南總分900分以外,其他省份的高考分都是750分。
按照以往,我們的招生比例參加新高考試卷子同學,大概需要考到550分以上,才有希望能夠進入到軍校。如果想要考上國防科技大學這種頂級軍校,可能是要考600分以上。
2、普通高考省份
普通高考省份一般滿分都是七百五十分,除此之外還有個別地區自主命題,一般情況下只要能夠考上六百分就能夠穩穩地考上所有的軍校。像今年的四川省文科最低分數579分就可以考上軍校。而理科最低只需要521分就能考上軍校。
三、沈陽理工大學最新介紹
沈陽理工大學前身是東北軍區軍工部工業專門學校,創建于1948年。1960年成立沈陽工業學院,2004年更名為沈陽理工大學。學校是遼寧省人民政府與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共建高校,是遼寧省人民政府與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和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共建高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國防教育特色學校、招收高水平足球運動隊的高等院校。 學校占地面積113萬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積44.4萬平方米。校園內建有局域網,圖書館面積4萬平方米,紙質藏書143.55萬冊。學生文化體育設施齊全,建有標準運動場和大學生文體中心,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了良好條件。學校建有東北地區唯一的兵器博物館,是國家和遼寧省科普教育基地、遼寧省國防教育基地、沈陽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遼寧省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學校現有16個學院(部),58個本科專業,形成了以“工學為重點,突出國防特色,理、工、文、經、管、藝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布局,具備完整的本、碩、博人才培養體系。學校以一流本科專業建設為引領,不斷加強適應應用型人才培養需要的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現有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2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3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2個,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8個,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2門,省級一流本科課程47門。現有國家級、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8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2個。 學校現有教職工1663人,其中雙聘院士1人,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486人,高級職稱專任教師569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家級教學名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5人次;省學術頭雁、省領軍人才、省特聘教授、省教學名師、省優秀教師、省“興遼英才計劃” 、省“百千萬人才”百人層次、省高等學校創新人才等107人次;省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省高等學校創新團隊7個。 學校現有各類全日制在校生17945人,其中本科生15403人,博士、碩士研究生2542人。有博士人才培養項目1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個;建有12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個二級學科,以及電子信息、機械、材料與化工、翻譯、會計、工商管理等6類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擁有國家級沈陽中俄科技合作基地、國家863高技術發展計劃重點實驗室和1個省級高校重大科技平臺。5個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國防特色學科,1個遼寧省一流學科,5個遼寧省重點學科。22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和技術創新中心,7個省級高等學校科研創新團隊。近年來,學校針對行業和地方經濟發展,不斷強化特色,凝練主攻方向,不斷加強人才和團隊建設,做強、做大優勢領域,科研實力得到明顯提高,科研工作實現快速發展。“十三五”以來,學校共承擔各類科研項目1500余項,獲批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重點研發計劃項目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8項,國家國防科工局、裝備發展部等型號及預研項目31項。獲批省部級以上獎項20項。獲得授權專利661件,發表SCI、EI學術期刊論文596篇。 學校大力實施“開放興校”戰略,不斷發揮對俄合作優勢,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交流和合作。與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英國、美國、法國、德國、芬蘭、加拿大、馬來西亞等國家多所大學及科研院所建立了穩定的合作伙伴關系。與波蘭西里西亞技術大學開展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獲批教育部本科合作辦學項目。與英國、波蘭、法國等國家的大學分別開展了4+0、2+2、3+1等中外校際交流項目。與俄羅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學、托木斯克國立大學、圣彼得堡國立經濟大學等俄羅斯著名高校合作開展了中俄聯合培養2+2項目,培養了大批“專業+俄語”的復合型國際人才。2012年我校成為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赴俄羅斯專業人才培養計劃”公派留學項目優先選拔院校。累計培養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00多名來華留學生。學校與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國家科學院所屬的9個研究所共建了4個設備技術先進的合作實驗室。與俄羅斯托木斯克國立大學合作建立了孔子學院和國家級普希金俄語中心。 70多年來,學校始終牢記高等教育的使命和責任,與時代同呼吸,與國家共命運,將一所學科單一的軍工院校建設成為以工為主,理、經、管、文、藝相結合,服務遼寧、面向全國,具有鮮明國防特色的多科性大學。建校以來,學校為國家培養各類高級專門人才13萬余人,為民族振興、國家富強,為國防現代化建設、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 新時期,學校將始終堅持“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實施“特色立校、人才強校、開放興校、文化治校、質量固校”五大發展方略,踐行“愛國奉獻、自強不息、求真務實、追求卓越”的兵工精神,秉承“弘志勵學,德才并蓄”的校訓,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強化內涵發展,提高教育質量,為把學校建設成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而不懈奮斗。 (數據截止2021年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