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江蘇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在江蘇招生錄取數據顯示,江蘇考生上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的分數在230至230分,位次為28752至13382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江蘇高考考生需要考在230至230區間才能上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一、江蘇考多少分能上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1、2022年江蘇考生上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歷史(歷史+不限)最低分需要39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8438名;
2、2022年江蘇考生上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歷史(歷史+(化學或生物))最低分需要43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9975名;
3、2021年江蘇考生上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歷史(歷史+不限)最低分需要41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5198名;
4、2022年江蘇考生上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37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8752名;
5、2022年江蘇考生上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物理(物理+(化學或生物))最低分需要41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5014名;
6、2021年江蘇考生上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26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0763名;
7、2020年江蘇考生上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29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7714名;
8、2020年江蘇考生上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23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3382名;
二、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在江蘇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在江蘇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江蘇 | 歷史 | 歷史+不限 | 專科 | 395 | 28438 | 省政府 |
2022 | 江蘇 | 歷史 | 歷史+(化學或生物) | 專科 | 430 | 19975 | 省政府 |
2022 | 江蘇 | 物理 | 物理+不限 | 專科 | 375 | 28752 | 省政府 |
2022 | 江蘇 | 物理 | 物理+(化學或生物) | 專科 | 416 | 15014 | 省政府 |
2、2021年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在江蘇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江蘇 | 歷史 | 歷史+不限 | 專科 | 412 | 25198 | 省政府 |
2021 | 江蘇 | 物理 | 物理+不限 | 專科 | 267 | 20763 | 省政府 |
3、2020年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在江蘇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江蘇 | 理科 | - | 專科 | 299 | 27714 | 省政府 |
2020 | 江蘇 | 文科 | - | 專科 | 230 | 13382 | 省政府 |
二本壓線的中外合作辦學院校有哪些
學校名稱 | 所在地 | 辦學性質 | 最低分數線 |
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中外合作) | 浙江 | 民辦 | 436 |
泉州信息工程學院(中外合作) | 福建 | 民辦 | 436 |
陽光學院(中外合作) | 福建 | 民辦 | 437 |
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中外合作) | 陜西 | 民辦 | 438 |
天津財經大學珠江學院(中外合作) | 天津 | 民辦 | 438 |
福建農林大學金山學院(中外合作) | 福建 | 民辦 | 439 |
衡水學院(中外合作) | 河北 | 公立 | 439 |
莆田學院(中外合作) | 福建 | 公立 | 440 |
巢湖學院(中外合作) | 安徽 | 公立 | 440 |
青海民族大學(中外合作) | 青海 | 公立 | 443 |
錦州醫科大學(中外合作) | 遼寧 | 公立 | 443 |
吉林化工學院(中外合作) | 吉林 | 公立 | 445 |
渤海大學(中外合作) | 遼寧 | 公立 | 446 |
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中外合作) | 吉林 | 公立 | 449 |
海南熱帶海洋學院(中外合作) | 海南 | 公立 | 449 |
廣州南方學院(中外合作) | 廣東 | 民辦 | 449 |
北部灣大學(中外合作) | 廣西 | 公立 | 451 |
遼寧科技大學(中外合作) | 遼寧 | 公立 | 452 |
新疆農業大學(中外合作) | 新疆 | 公立 | 452 |
邯鄲學院(中外合作) | 河北 | 公立 | 453 |
山東工商學院(中外合作) | 山東 | 公立 | 453 |
軍校的錄取分數線一般是多少
軍校的錄取分數線都是比較高的,基本上要在一本線以上。軍校的最高學府是國防大學,該校著重培養部隊高級將領。從這里走出去的高級指揮官們,將是未來戰爭的引領與最高指揮者。其余比較有名的軍校有國防科技大學、解放軍理工大學、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海軍工程大學、空軍工程大學等。
第一梯隊的軍校,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必學高一本線80分才能確保錄取,當然高60分也可以沖一沖。
第二梯軍校,軍隊2100工程院校,如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解放軍理工大學,空軍工程大學,海軍工程大學,火箭軍工程大學等10所院校,高60分可以確保錄取,個別省份30分就可以報。
第三梯隊軍校,就是除了上述院校外,招收普通高中生的軍校,20到30分就可以確定錄取,高過一本線就可報。
三、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最新介紹
學校簡介 (有關數據截至2021年9月1日) 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省屬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學校的辦學歷史可以追溯到1912年由著名愛國實業家、教育家張謇先生創辦的我國第一所紡織專門學校,距今已有百余年辦學歷史,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為江蘇乃至全國的經濟社會建設和發展培養了大量的優秀人才。學校于1999年經教育部批準,獨立升格為“南通紡織職業技術學院”,2006年取得了全國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優秀的成績,2007年被確定為江蘇省示范性高職院校建設單位,2008年被教育部、財政部確定為“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立項建設院校,2011年6月順利通過國家驗收成為國家示范性高職學院,5月,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準,教育部備案,學校更名為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2018年被確定為江蘇省高水平高職院校建設單位。2019年,被認定為教育部“優質高等職業院校”,成功入選國家“雙高計劃”高水平專業群建設單位。 學校坐落在被譽為“中國近代第一城”的江蘇省南通市,處于上海1小時經濟圈內,交通便捷,區位優勢突出。學校占地面積710627平方米,建筑面積393541平方米。學校教學設施齊全,裝備比較先進,教學手段科學,現代教育技術得到廣泛運用,基本實現了圖書的信息化和電子化。學校設有各類實驗、實訓室185個,其中企業投資設立并以企業命名的實驗(實訓)室12個,與企業共建、共享的生產性實訓基地16個。擁有中央財政支持的現代紡織技術實訓基地、國家級家紡設計師職業資格培訓中心、教育部、財政部“網絡教育數字化學習資源中心建設”項目職業院校分中心、中國紡織服裝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江蘇省先進紡織工程技術中心、江蘇省家用紡織品與服裝工程技術研發中心、江蘇省風光互補發電研究技術研發中心、江蘇省高端紡織產教深度融合集成平臺、江蘇省示范性實訓基地、江蘇省高等教育人才培養創新試驗基地、江蘇省智能網聯汽車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江蘇省基礎課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并與海門市人民政府共建海門濱海生產性實訓基地。學校與華夏航空工程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南通航空培訓中心,順利獲得中國民航總局CCAR147飛機維修培訓資質和CCAR66飛機維修考點,是江蘇省內唯一一所同時獲得這兩項資質的高職院校,學校和德國庫卡集團合作建設了庫卡機器人江蘇應用與培訓中心,是庫卡集團華東地區技能人才定點培訓單位。 學校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1萬多名,是一所以工科為主體的綜合性高校。現設有紡織服裝學院、智能制造學院、經濟管理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建筑工程學院、航空與交通工程學院、信息工程學院等7個二級學院和馬克思主義學院、張謇創新創業學院、基礎教學部、體育部等教學機構。設置52個專業(方向),傳統專業凸現品牌特色,新設專業貼近社會需求,擁有*高水平專業群1個、國家骨干專業7個、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重點建設專業4個、中央財政支持“高等職業學校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項目”專業2個、江蘇省高水平專業群4個、江蘇省高等學校品牌專業建設計劃一期建設項目2個、江蘇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雙證書試點”專業1個、1+X證書制度試點項目28個。學校現建有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程5門、江蘇省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6門,入選“十三五”國家規劃教材9部,立項江蘇省重點教材20部。 學校著力打造一支師德高尚、理念先進、教學水平高、實踐教學能力強、專兼結合、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學院現有專任教師403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約占35%,專任教師中具有碩士以上學位教師約占74%;“雙師”素質教師比例達67.94%。擁有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人,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1個、國家教學名師1人、江蘇省高等學校優秀教學團隊2個、江蘇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2人、南通市教學名師9人、江蘇省“六大高峰”人才4人,江蘇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江蘇省“333工程”培養對象14人,南通市“226工程”培養對象15人,江蘇省“青藍工程”培養對象39人、江蘇省“青藍工程”科技創新團隊1個、江蘇省“青藍工程”優秀教學團隊4個。此外,學院聘請企事業單位的專家、工程師、技術員、能工巧匠430多人作為兼職教師,構建一支由校外具有工程、管理實踐經驗的專家組成的,相對穩定的兼職教師隊伍,使之成為學院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學校弘揚張謇“學必期于用”、“用必適于地”的職教思想,創新高職教育教學理念,不斷探索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積極與企業實行教學、科研、生產等方面優勢資源的集成與整合,在辦學方向、專業設置、課程開發、師資培養、實驗室和實訓基地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展開全面合作。學校以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己任,大力推動“產學研”一體化建設,積極為社會提供培訓服務和技術服務,取得了可喜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學校積極響應教育部對口支援行動計劃和江蘇省對口支援蘇北教育的號召,與新疆、甘肅等省內外高職院校和職教中心開展廣泛合作。學校堅持國際化發展戰略,與世界多所知名院校結成友好學校,多渠道、寬領域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全日制學歷留學生規模穩中有升、質量逐年提高。非學歷留學生層次豐富,歐洲本科院校學生、“一帶一路”高校教師、中外企員工等紛紛選擇來我校交換學習或我校選派教師赴境外對其進行培訓。目前,學校正在新的歷史形勢,大力推進國際合作與交流,全面提升辦學的國際化水平和影響力。 學校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實行思想素質、人文素質、科學素質、職業素質“四位一體”的素質教育。學校積極開展“三風”建設,形成了優良的校風和學風。通過推行“學分制”、“彈性學制”、畢業生“雙證書制”等制度和專業教師工作室等機制,加強對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學校以就業為宗旨,積極開展大學生就業指導和服務工作,不斷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和創業、創新能力,多年來,學校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省內領先地位,連續多年被評為“江蘇省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2009年被評為“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2015年被教育部評為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典型經驗高校。 學校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謀發展,職業教育成績顯著,先后榮獲“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全國紡織教育先進單位”、“江蘇省文明單位”、“江蘇省職業教育先進單位”、“江蘇省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進單位”等一系列榮譽稱號。現已成為中國紡織服裝職教集團理事長單位、江蘇紡織服裝職教集團理事長單位、中國紡織服裝教育學會副會長單位、中國高等職業教育研究會常務理事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