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江蘇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天水師范學院在江蘇招生錄取數據顯示,江蘇考生上天水師范學院的分數在320至320分,位次為130970至32299位次區(qū)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江蘇高考考生需要考在320至320區(qū)間才能上天水師范學院。
一、江蘇考多少分能上天水師范學院
1、2022年江蘇考生上天水師范學院:歷史(歷史+不限)最低分需要50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2299名;
2、2021年江蘇考生上天水師范學院:歷史(歷史+思想政治和地理)最低分需要51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3891名;
3、2022年江蘇考生上天水師范學院: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47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30970名;
4、2022年江蘇考生上天水師范學院:物理(物理+化學)最低分需要49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17207名;
5、2021年江蘇考生上天水師范學院:物理(物理+化學)最低分需要45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26166名;
6、2021年江蘇考生上天水師范學院:物理(物理+化學)最低分需要46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19481名;
7、2020年江蘇考生上天水師范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33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16556名;
8、2020年江蘇考生上天水師范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32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3879名;
二、天水師范學院在江蘇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天水師范學院在江蘇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江蘇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508 | 32299 | 省政府 |
2022 | 江蘇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475 | 130970 | 省政府 |
2022 | 江蘇 | 物理 | 物理+化學 | 本科 | 490 | 117207 | 省政府 |
2、2021年天水師范學院在江蘇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江蘇 | 歷史 | 歷史+思想政治和地理 | 本科 | 512 | 33891 | 省政府 |
2021 | 江蘇 | 物理 | 物理+化學 | 本科 | 458 | 126166 | 省政府 |
2021 | 江蘇 | 物理 | 物理+化學 | 本科 | 466 | 119481 | 省政府 |
3、2020年天水師范學院在江蘇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江蘇 | 理科 | - | 本二 | 332 | 116556 | 省政府 |
2020 | 江蘇 | 文科 | - | 本二 | 320 | 33879 | 省政府 |
志愿填報看分數還是看排名
高考填志愿看排名比看分數穩(wěn)妥。排名是很重要的。
全省排名與學校錄取直接掛鉤,學校都是按專業(yè)和人頭錄取的。參考分數填志愿風險較大,雖然決定你排名的是分數,但是說不準今年難還是上年難,分數起伏較大的情況常有,今年超出一本的分與往年超出一本對應的學校比不太可信,在每一分數間隔同分的同學人數,也決定了你的全省排名。而省排名則客觀反映你的分數層次,是分數的最好劃分。
在看往年排名時,要注意一段一分表,預估前年自己的排名,根據學校最低錄取排名對比填報。同理,在劃分時分數作為小參考,在學校各年的錄取最低分數線上,提高或降低幾十分來選擇性預估今年分數,最后根據自己分數,大膽填報去年高分志愿。
高考排名怎么查高考成績在全省排名如何查:
1、成績查詢一般可以直接查詢學校網站,或者直接打電話查詢,查找一下當地的教育網是否有相關網站;
2、登錄本省的教育考試網查詢高考成績,排名和各項科目成績一起列出,名次號就是全省排名
3、省級教育信息網查。使用考號和身份證號在教育網上查高考成績時會顯示名次。
4、查詢高考全省排名,等高考成績出來后,招生考試網上會公布全省的分數段人數,可以查到。
高考一分一段表如何查詢:
根據考生個人的賬號密碼和考生號查詢,進入到高考成績查詢界面,查詢自己的高考分數。
然后,結合各省教育考試院會集中公布的“一分一段表”的文章,考生可以去個省教育考試院查看這個表格就可以確定自己的名次,高考一分一段表是確定高考學生位次的關鍵性文件。
針對夏季高考,文科按照總分(含特征加分)、語文、文科綜合、數學、外語;理科按照總分(含特征加分)、數學、理科綜合、語文、外語的順序依次比較。
三、天水師范學院最新介紹
天水師范學院始建于1959年,2000年由天水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升格為天水師范學院,2013年開始教育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工作,2015年被甘肅省列為首批轉型發(fā)展試點院校,2018年被國務院學位辦列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辦學思路與目標】學校秉承“困境中求生存,奮斗中謀發(fā)展”的精神,立足自身實際,緊跟新時代高等教育發(fā)展步伐,初步形成了教師教育、工程技術、商務管理、文化體藝四大類應用型專業(yè)群,明確了立足隴東南、服務甘肅省、走向全中國的辦學定位和主動服務國家戰(zhàn)略與地方需求、主動接受地方黨委政府領導、主動服務區(qū)域經濟社會發(fā)展的辦學思路,確定了建設西部一流、國內知名、師范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的辦學目標。 【院系設置】學校下設1個書院、17個二級學院,64個教學系(部)。 【辦學條件】學校占地面積670畝,校舍建筑面積46萬平方米;館藏圖書240萬冊,中外文期刊1331種,數據庫40種;教學儀器設備值2.41億元,固定資產10.69億元。 【師資隊伍】學校現有教職工1384人(其中專任教師740人),有教授(研究員)111人、副高級職稱教師306人,有博士學位教師210人(含在讀)、碩士學位教師690余人。師資隊伍中有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省級教學團隊10個、有全國優(yōu)秀教師、全國先進工作者、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寶鋼教育基金優(yōu)秀教師”、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扶持計劃人選等11人;有甘肅省領軍人才、優(yōu)秀專家、飛天學者、師德標兵、園丁獎獲得者、教學名師、4個一批人才、青年教師成才獎獲得者、隴原青年創(chuàng)新人才扶持計劃人選等100余人。 【人才培養(yǎng)】學校面向全國26個省(市、區(qū))招生,現有各類在校生17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5000余人,研究生近800人。已為社會培養(yǎng)了數以十萬計的以基礎教育師資為主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得到了社會的普遍認可。學校因“為基礎教育培養(yǎng)合格師資,方向明確,成績顯著”受到國家教委的表彰獎勵。 學校建有甘肅省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基地1個,大學生科技園1個,甘肅省高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6個。近三年來,學生在各類專業(yè)競賽中獲國家級獎100余項,省級獎800余項,特別是在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甘肅賽區(qū))中,連續(xù)六年位列省屬高校第一名;法學專業(yè)國家法律職業(yè)資格考試通過率連續(xù)三年居全省高校前列;女子曲棍球隊連續(xù)六屆蟬聯“宏奧杯”全國大學生曲棍球錦標賽冠軍;考研率在省屬同類院校中名列前茅。 【學科專業(yè)】學校現有中國史、生態(tài)學2個甘肅省一流特色學科群,有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生態(tài)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化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和數學等8個省級重點學科。有3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中國語言文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化學),有6個專業(yè)碩士學位授權點(教育碩士、電子信息碩士、機械碩士、體育碩士、生物與醫(yī)藥碩士、文物與博物館碩士)。有61個本科專業(yè)(其中國家級一流專業(yè)2個,國家級特色專業(yè)2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yè)16個,省級特色專業(yè)11個)。現有省級一流本科課程12門、精品課程22門、精品資源共享課2門。 【科學研究】學校現有1個教育部備案的國別與區(qū)域研究中心,12個省級科研機構,1個院士工作站。 近5年來,學校共獲得各類科研項目800余項,其中,國家級項目46項,省(部)級項目190余項;先后有170余項科研成果獲獎,其中獲省(部)級獎勵43項;省社科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6項;出版學術專著(教材)146部;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fā)表科研論文2100余篇,其中,SCI、CSSCI源刊物300余篇。主辦的學術刊物《天水師范學院學報》先后多次榮獲“全國優(yōu)秀社科學報”稱號,“隴右文化研究”欄目多次榮獲“全國社科學報優(yōu)秀欄目”稱號。 【交流合作】學校堅持開放辦學,與120余家國內外知名高校、企事業(yè)單位和地方政府建立合作關系。與西安交通大學、蘭州大學、陜西師范大學等10余所高校建立對口幫扶和合作關系;與天水華天電子集團、東旭集團、天瑞重工等企事業(yè)單位聯合成立“甘肅省高校集成電路產業(yè)發(fā)展研究院”“光電顯示材料研究院”“院士工作站”等10余個平臺,聯合攻關技術瓶頸服務產業(yè)發(fā)展;建成“高加索地區(qū)研究中心”“中白生態(tài)環(huán)境研究所”2個國際合作平臺,圍繞“一帶一路”文化、生態(tài)、環(huán)境等領域開展研究;與英、美、法、德等國的20余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開展形式多樣的交流與合作;自2003年開始招收外國留學生,已培養(yǎng)了來自21個國家的留學生200余名。依托甘肅省農村人才教育培訓基地,累計為區(qū)域培養(yǎng)農村新型技能人才6000余人。 【校園文化】學校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入踐行*核心價值觀。以紅色文化教育體驗館為陣地賡續(xù)紅色基因,以天水旋鼓舞、天水雕漆等為抓手推廣發(fā)展地域文化,以張鴻勛等師德楷模為引領培育德育文化,以全國百強人文社團瀚海潮文學社為示范豐富社團文化,以校史館、博物館、霍松林藝術館、雷達文學館、校藝術館為載體彰顯美育特色,構建起“五位一體”的文化育人體系。 2005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國文明單位”榮譽稱號,2018年獲評首批省級文明校園榮譽稱號,2021年獲批甘肅省紅色基因傳承示范校。 (2021年9月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