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江蘇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許昌學院在江蘇招生錄取數據顯示,江蘇考生上許昌學院的分數在324至324分,位次為125619至31415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江蘇高考考生需要考在324至324區間才能上許昌學院。
一、江蘇考多少分能上許昌學院
1、2022年江蘇考生上許昌學院:歷史(歷史+不限)最低分需要50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4791名;
2、2021年江蘇考生上許昌學院:歷史(歷史+不限)最低分需要50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9238名;
3、2022年江蘇考生上許昌學院: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48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25619名;
4、2022年江蘇考生上許昌學院:物理(物理+(化學或地理))最低分需要51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96247名;
5、2021年江蘇考生上許昌學院: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46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18624名;
6、2021年江蘇考生上許昌學院:物理(物理+(化學或地理))最低分需要49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93632名;
7、2020年江蘇考生上許昌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33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18696名;
8、2020年江蘇考生上許昌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32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1415名;
二、許昌學院在江蘇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許昌學院在江蘇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江蘇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504 | 34791 | 省政府 |
2022 | 江蘇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481 | 125619 | 省政府 |
2022 | 江蘇 | 物理 | 物理+(化學或地理) | 本科 | 511 | 96247 | 省政府 |
2、2021年許昌學院在江蘇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江蘇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503 | 39238 | 省政府 |
2021 | 江蘇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467 | 118624 | 省政府 |
2021 | 江蘇 | 物理 | 物理+(化學或地理) | 本科 | 493 | 93632 | 省政府 |
3、2020年許昌學院在江蘇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江蘇 | 理科 | - | 本二 | 331 | 118696 | 省政府 |
2020 | 江蘇 | 文科 | - | 本二 | 324 | 31415 | 省政府 |
平行志愿是什么意思
高考平行志愿是高校招生錄取投檔的一種方式。簡單來說,可以總結為分數優先、遵循志愿。即一個志愿中包含若干所平行的院校。是指考生在填報高考志愿時,可在指定的批次同時填報若干個平行院校志愿。
高考平行志愿錄取時,按照“分數優先,遵循志愿”的原則進行投檔,對同一科類分數線上未被錄取的考生按總分從高到低排序進行一次性投檔,即所有考生排一個隊列,高分者優先投檔。每個考生投檔時,根據考生所填報的院校順序,投檔到排序在前且有計劃余額的院校。
考生所填報的平行志愿的多個院校仍有自然順序。檢索考生所填報的幾個院校志愿時,是按考生填報志愿時排列的院校自然順序依次進行的。
友情提示:若想知道更多平行志愿的內容和數據,可在訪問“高考助手網志愿”查詢更多相關信息。
平行志愿投檔后避免退檔的方法
1、同意專業服從調劑。考生的分數已經過了院校的提檔線,但是不滿足所報專業的分數,在還有其他專業有缺額的情況下,同意調劑則會被學校錄取,不同意調劑就會被退檔,檔案被退回省招生辦。這種情況下,學生只能參加征集志愿或者在下一批次填報。面對此種原因,解決方案只有一個就是每個院校志愿都要服從專業調劑。
2、在填寫志愿之前仔細閱讀院校的招生簡章,里面有嚴格的要求。比如某些專業要求數學或者其他科目的成績在105或者120分以上;部分院校尤其是民族院校對漢族和少數民族考生錄取有限制,有院校注明只招收民族考生,這樣漢族考生就要避免報考。
三、許昌學院最新介紹
"許昌學院座落于漢魏故都——河南省許昌市。許昌地處“中原之中”,既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又是一座蓬勃發展的現代新城。許昌區位優勢突出,距省會鄭州80公里,是中原城市群、中原經濟區核心城市之一,鄭許一體化正加速推進。許昌交通條件便利,形成了集高速公路、高速鐵路、航空為一體的快捷交通體系。許昌經濟基礎雄厚,現代工業體系齊全,重點產業特色鮮明,綜合實力穩居河南第一方陣。許昌生態環境優美,文化底蘊深厚,被譽為中國花木之都、三國文化之鄉、陶瓷文化之鄉、臘梅文化之鄉,先后獲得國家文明城、國家衛生城、國家森林城、國家生態園林城、國家優秀旅游城、國家水生態文明城市等稱號。 許昌學院是一所省屬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學校前身是創建于1942年8月的河南省第五行政區聯立師范學校。1946年7月,河南省立許昌師范學校成立,五區聯師并入許昌師范學校。新中國成立后學校健康發展,1959年經國務院批準為師范專科學校,1963年因國家經濟困難調整為中等師范學校,1978年首批復辦師范專科,2002年3月經教育部批準升格為本科院校,2012年通過教育部本科高校教學工作合格評估,2020年通過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學校是河南省首批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試點單位、示范性應用技術類型本科院校、河南省碩士學位授予重點立項建設單位、國家“十三五”產教融合發展工程建設項目高校,入選河南省“十四五”時期重點建設示范性應用技術類型本科高校。 學校校園環境優美,教學科研設施先進,支撐服務體系完善,教學科研實習儀器設備資產值35019.07萬元,館藏紙質圖書2119830冊,擁有高標準的體育運動設施、文化活動場館和智慧校園系統,建有中原農耕文化博物館、鈞瓷文化藝術館、吳道子美術館等。 學校有教職工1764人。有中原學者3人,河南省特聘教授2人,河南省教學名師4人;2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人入選中原領軍人才,2人入選中原青年拔尖人才,6人入選河南省科技創新人才支持計劃,22人入選河南省高校科技創新人才支持計劃,有5個河南省創新型科技團隊、5個河南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1個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團隊,20個河南省高校教學團隊和優秀基層教學組織。聘請有包括院士、*、國家杰青等學術領軍人才在內的一批特聘教授和兼職教授。 學校有69個本科專業和13個專科專業,涵蓋理學、工學、文學、史學、法學、經濟學、管理學、教育學、藝術學、醫學等十個學科門類,形成了融入地方、貼近產業、理工為主、突出應用的專業格局,電力裝備與信息工程、新材料與能源、食品醫藥與健康等專業集群特色明顯。有1個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1個國家級一流課程、1個中國工程教育認證專業、3個國家級特色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和課程改革試點專業,12個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14個省級特色專業和綜合改革試點專業,6個河南省高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是河南省卓越法律人才培養基地、河南省工程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專業試點、河南省教師教育改革創新實驗區。與華中科技大學、大連理工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華中師范大學、鄭州大學、河南大學、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等聯合培養研究生,并招收有外國留學生。有全日制在校生26343人。 學校有6個河南省重點學科,有河南省重點實驗室、河南省工程實驗室、河南省國際聯合實驗室、河南省院士工作站、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重點社會科學研究基地、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等18個省級科研創新平臺,設有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河南省高校知識產權運營管理中心試點單位等,與地方重點企業聯合成立有17個校級協同創新中心和產學研合作基地。“潁川眾創”入選國家級“眾創空間”,許昌大學科技園是省級大學科技園和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許昌市政府每年財政預算1000萬元設立“校地合作專項資金”。《許昌學院學報》先后被評為全國社科百強學報和河南省十佳學報,“魏晉史研究”欄目入選教育部“全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報名欄建設工程”。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與美國西俄勒岡大學、美國俄勒岡理工學院、美國貝爾維尤大學、美國蒙大拿州立大學、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普韋布洛分校、英國卡迪夫城市大學、俄羅斯南烏拉爾國立大學、加拿大卡普頓大學、加拿大荷蘭學院等國外高校聯合舉辦有合作辦學項目。與許繼集團、森源集團、瑞貝卡集團、西繼電梯、黃河旋風等地方知名企業加強產學研合作教育,成立行業學院,共建產業聯盟,不斷強化人才培養、專業建設、科學研究與地方產業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契合度,深化產教融合發展,提升社會服務能力。 學校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深化,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學生在全國“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大學生化工實驗大賽、大學生英語競賽、中國機器人大賽等活動中屢獲佳績,先后獲得第九屆中國舞蹈“荷花獎”校園舞蹈大賽表演金獎、第四屆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金獎、第十四屆全國大學生戲劇藝術節“金刺猬獎”等。 學校秉承“崇德礪志、博學敬業”的校訓,弘揚“教學神圣、崇尚學術”的辦學理念,致力于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堅持“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特色興校、開放活校、依法治校”的辦學方針,著力建設“和諧校園、活力校園、學術校園、文明校園、綠色校園”,形成了“團結和諧、勤奮嚴謹、文明誠信、求實創新”的優良校風。曾獲得全國模范職工之家、全國“五四”紅旗團委、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先進集體、全國“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優秀組織獎、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獎、河南省文明校園、河南省平安校園、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河南省行風建設先進單位、河南省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單位、河南省高等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單位等榮譽稱號。 學校將牢牢把握*辦學方向,緊緊抓住新時代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機遇,堅持“地方性、應用型、國際化”的辦學定位,扎根地方辦學,強化內涵提升,深化改革創新,突出開放融合,為把學校建設成為富有特色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