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江蘇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廣州體育學院在江蘇招生錄取數據顯示,江蘇考生上廣州體育學院的分數在345至345分,位次為122078至87679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江蘇高考考生需要考在345至345區間才能上廣州體育學院。
一、江蘇考多少分能上廣州體育學院
1、2021年江蘇考生上廣州體育學院: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46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22078名;
2、2020年江蘇考生上廣州體育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34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87679名;
二、廣州體育學院在江蘇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1年廣州體育學院在江蘇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江蘇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463 | 122078 | 省政府 |
2、2020年廣州體育學院在江蘇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江蘇 | 理科 | - | 本二 | 345 | 87679 | 省政府 |
高考211院校好考嗎
不好考。
我國的211大學一共有112所,而我國每年學生參加高考的人數要在幾百萬或者是一千萬以上,近幾年高考人數就已經達到了1000萬人左右。所以,學生們競爭真的是非常激烈,學生們想要考上211這樣的大學,難度真也不是一般的大。以2020年數據為例:
根據2020年大學錄取的相關數據中顯示,在我國的大學中,其實211大學的占比僅僅是4.2%,而985大學的占比就更少了。
每個大學都是有自己的招生標準,像是211這個層次的大學更是擇優錄取,所以,錄取的人數一般都不是很多。
就2020年大學的錄取數據來看,211大學的錄取僅占5.2%,這個數據真的是告訴了我們想考上211大學真的是并非易事。
畢竟,2020年我國參加高考的人數已經達到了一千萬以上,而211大學的錄取比例真的是很少,學生想要上211大學,真的是需要能夠在千軍萬馬中突出重圍才可以。
最新985大學排行榜
序號 | 名稱 | 省份 |
1 | 北京大學 | 北京 |
2 | 清華大學 | 北京 |
3 | 上海交通大學 | 上海 |
4 | 復旦大學 | 上海 |
5 | 浙江大學 | 浙江 |
6 | 國防科技大學 | 湖南 |
7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安徽 |
8 | 中國人民大學 | 北京 |
9 | 南京大學 | 江蘇 |
10 | 同濟大學 | 上海 |
11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北京 |
12 | 北京理工大學 | 北京 |
13 | 東南大學 | 江蘇 |
14 | 武漢大學 | 湖北 |
15 | 華中科技大學 | 湖北 |
16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黑龍江 |
17 | 西安交通大學 | 陜西 |
18 | 南開大學 | 天津 |
19 | 北京師范大學 | 北京 |
20 | 華東師范大學 | 上海 |
21 | 電子科技大學 | 四川 |
22 | 中山大學 | 廣東 |
23 | 天津大學 | 天津 |
24 | 廈門大學 | 福建 |
25 | 華南理工大學 | 廣東 |
26 | 四川大學 | 四川 |
27 | 西北工業大學 | 陜西 |
28 | 山東大學 | 山東 |
29 | 重慶大學 | 重慶 |
30 | 中南大學 | 湖南 |
31 | 吉林大學 | 吉林 |
32 | 湖南大學 | 湖南 |
33 | 蘭州大學 | 甘肅 |
34 | 大連理工大學 | 遼寧 |
35 | 中國農業大學 | 北京 |
36 | 東北大學 | 遼寧 |
37 | 中國海洋大學 | 山東 |
38 | 中央民族大學 | 北京 |
39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陜西 |
三、廣州體育學院最新介紹
廣州體育學院位于粵港澳大灣區廣州市中心,是華南地區唯一獨立建制的體育高等學府。學校創建于1956年,占地面積432畝,各類在校生8000余人,在職在編教職工550人。2008年取得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成績。 學校自1979年開始招收研究生,1985年成為廣東省首批體育學碩士學位授權單位,2000年獲得港澳碩士研究生招生權,2006年獲體育學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并與國家體育總局體科所和單項中心聯合培養研究生,2007年招收國外碩士留學生,2009年成為廣東省新增博士授權單位立項建設單位,2018年與美國西密西根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 學校擁有教育學、文學、經濟學、管理學、藝術學、醫學6大學科門類。體育教育訓練學、體育人文社會學、運動人體科學、體育新聞傳播學、運動醫學等8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新聞與傳播碩士、體育碩士等2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體育學一級學科、舞蹈表演、新聞學被評為廣東省重點學科。 學校以本科教育為主,有體育教育、運動訓練、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運動人體科學、新聞學等18個本科專業,其中,運動人體科學、體育教育、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為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新聞學、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運動訓練專業是廣東省特色專業建設點;運動人體科學、體育教育、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3個專業是廣東省高等學校名牌專業;休閑體育專業是廣東省重點專業;特殊教育是廣東省特色專業;學校現有2門國家精品課程和1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7門省級精品課程,10門省精品資源共享課程,3門省精品視頻公開課。1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1個省部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6個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3個省級教學團隊,10個省級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4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學校現有專任教師415名,其中碩士以上學位教師324人,占比近八成,副高及以上職稱172人,占比超四成。現有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學科評審組專家、全國高等學校體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家體育總局全民健身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和省級優秀教師、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獲得者、國家體育總局“優秀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人選”、“廣東省特支計劃”教學名師和珠江學者特聘教授。 學校擁有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國培”基地、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基地、國家健美操訓練基地、國家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等15個省部級教學訓練基地。有3個廣東省聯合培養研究生示范基地、114個本科校外實習基地。學校擁有首批國家體育總局重點實驗室和體育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擁有運動與健康促進實驗室、運動生物化學實驗室等6個廣東省高校重點研究平臺。學校主辦《廣州體育學院學報》等3種綜合性體育科學學術期刊。 學校形成了高水平的教學科研團隊,承擔一大批國家級研究項目、省部級研究項目以及委托研究項目,獲一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多項奧運會科技攻關與服務一等獎、科技奧運先進集體和多項省部級科技優秀成果獎和一大批科學發明專利。2018年學校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數、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項目體育學立項數,均名列全國體育院校第二名。近年來,學校在體育舞蹈、健美操、啦啦操等競技項目上形成特色優勢,多次在國際級比賽中位列前茅。2018-2019年,學校在省政府倡導下牽頭粵港澳三地80余所高校、中學、體育機構成立粵港澳大灣區體育教育與發展聯盟,并成功舉辦兩屆粵港澳大灣區學生體育節,為構建開放辦學新格局、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做出新貢獻。學校開展足球援疆、排球援藏服務,促進民族團結事業。 學校積極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分別與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等20多國家和地區30多所高校及科研機構建立了交流合作關系。學校承辦2010廣州亞運會科學大會,開創了我國高校一校承辦國際大型綜合性體育科學盛會的先河。學校與美國西密西根大學構建博士研究生聯合培養體系,與英國阿伯泰大學合作開展本科2+2學分互認雙學位項目。近年來,一大批中華民族傳統體育專業教師受國家委派出國援外,加強體育文化交流,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動服務“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 建校63年來,學校堅持立德樹人,培養了各類優秀人才4萬多人,其中世界冠軍60多人(奧運會冠軍7人)、政府高級管理人員60多人(大學校長30多人)。廣東省50%的體育本科生和70%的體育研究生為本校培養。 辦學以來,包括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等黨和*多次接見我校優秀學子并鼓勵他們為國爭光。黨的十八大以來,學校堅持以*新時代**思想為指導,全面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創建容國團先鋒連等9個黨建特色品牌,培育全國、省級黨建工作“標桿院系”“樣板支部”和教師“雙帶頭人”工作室等14個先進基層黨組織,榮獲“全國高校黨建工作樣板黨支部”“全省教育系統黨建工作先進集體”“廣東省新時代高校黨建示范單位”稱號,學校是廣東省唯一連續獲得三屆“感動南粵校園年度人物”榮譽的高校。 在未來發展中,高舉*新時代**思想偉大旗幟,全面推進“四個回歸”,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以建設一流體育大學為目標,弘揚嶺南休閑體育文化,致力于運動與健康研究與實踐,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服務國家體育發展戰略和人類健康事業,為廣東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當好“兩個重要窗口”,建設體育強國、教育強國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