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江蘇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安徽理工大學在江蘇招生錄取數據顯示,江蘇考生上安徽理工大學的分數在346至346分,位次為94145至43126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江蘇高考考生需要考在346至346區間才能上安徽理工大學。
一、江蘇考多少分能上安徽理工大學
1、2022年江蘇考生上安徽理工大學:物理(物理+化學)最低分需要51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87761名;
2、2022年江蘇考生上安徽理工大學: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52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81427名;
3、2022年江蘇考生上安徽理工大學:物理(物理+化學和生物)最低分需要56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3126名;
4、2021年江蘇考生上安徽理工大學: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49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91623名;
5、2021年江蘇考生上安徽理工大學:物理(物理+化學)最低分需要49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90561名;
6、2021年江蘇考生上安徽理工大學: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50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79260名;
7、2021年江蘇考生上安徽理工大學:物理(物理+化學和生物)最低分需要53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53077名;
8、2020年江蘇考生上安徽理工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34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85333名;
二、安徽理工大學在江蘇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安徽理工大學在江蘇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江蘇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13 | 94145 | 省政府 |
2022 | 江蘇 | 物理 | 物理+化學 | 本科 | 519 | 87761 | 省政府 |
2022 | 江蘇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25 | 81427 | 省政府 |
2022 | 江蘇 | 物理 | 物理+地理 | 本科 | 530 | 76087 | 省政府 |
2022 | 江蘇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31 | 74987 | 省政府 |
2022 | 江蘇 | 物理 | 物理+(化學或生物) | 本科 | 537 | 68486 | 省政府 |
2022 | 江蘇 | 物理 | 物理+化學和生物 | 本科 | 562 | 43126 | 省政府 |
2、2021年安徽理工大學在江蘇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江蘇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495 | 91623 | 省政府 |
2021 | 江蘇 | 物理 | 物理+化學 | 本科 | 496 | 90561 | 省政府 |
2021 | 江蘇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07 | 79260 | 省政府 |
2021 | 江蘇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09 | 77188 | 省政府 |
2021 | 江蘇 | 物理 | 物理+地理 | 本科 | 509 | 77188 | 省政府 |
2021 | 江蘇 | 物理 | 物理+(化學或生物) | 本科 | 515 | 70983 | 省政府 |
2021 | 江蘇 | 物理 | 物理+化學和生物 | 本科 | 533 | 53077 | 省政府 |
3、2020年安徽理工大學在江蘇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江蘇 | 理科 | - | 本二 | 346 | 85333 | 省政府 |
鐵路包分配的專科學校有哪些
目前沒有包分配的專科學校,小編整理了一些鐵路就業好的專科學校。對于一些高考分數不高的學子來說,要在鐵路局工作,可以考慮以下鐵路類專科院校,認真學進入鐵路系統就業,不是很難的事情。
1、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從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鐵路相關專業畢業的學子,進入鐵路局工作的概率是很大的,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內受鐵路系統歡迎的程度很高。
而且,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外也有較好的表現。如武漢鐵路局2021年校招擬錄用人員中,就有不少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的畢業生。
2、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在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發布的就業質量報告中顯示,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的畢業生,有很多進入到了鐵路局就業,并且薪資待遇不低。
跟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一樣,除了在省內有一定的“統治力”外,在省外同樣吃香,一定比例的畢業生在泛珠三角洲地區的鐵路局就業。
每年填報高考志愿的時間什么時候
每年高考填報志愿時間大概在高考成績公布后的3天后開始,就是考試結束后約20天左右的時間,具體每個省份可能相差幾天。高考志愿在不同的省份是有不同的填報時間的,所以考生要時刻關注本省高考志愿填報時間,以免因為時間的原因,而耽誤志愿的報考。
高考志愿是分批次錄取的,本科和專科的填報時間不同,甚至不同的本科批次都有不同的志愿填報時間。一般情況下都是一個批次錄取結束后才開始進行下一個錄取批次。所以考生一定要時刻關注高考志愿填報時間。
高考志愿填報時間每年都會根據高考錄取工作的實際情況來作出一些調整和變化,但是變化不會很大,考生想知道高考后多久填報志愿,也可以去本省市的考試院,參考一下去年的志愿填報時間。
三、安徽理工大學最新介紹
安徽理工大學是安徽省重點建設的特色高水平大學,是安徽省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共建高校,是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支持建設的高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高校。2006年,學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優秀等次。學校占地約3200畝。 學校創建于1945年,是安徽省第一所工科高校,是全國最早開展煤礦人才培養的兩所高校之一。1955年學校由淮南煤礦工業專科學校升格為合肥礦業學院,1958年更名為合肥工業大學,1971年與煤礦有關的學科專業等整建制遷至淮南,與淮南煤礦學校合并組建淮南煤炭學院。之后,經歷了淮南礦業學院、淮南工業學院等辦學時期,期間,原華東煤炭醫學專科學校和淮南化學工程學校相繼并入。1998年學校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為主”的管理體制。2002年學校更名為安徽理工大學。 學校擁有一支專兼職結合、結構合理的高水平師資隊伍。教職工4000余人(直屬附屬醫院1931人),具有高級職稱人員920余人(直屬附屬醫院213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國家級人才5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安徽省學位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人,委員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44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6人,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2人,安徽省特支計劃等領軍人才19人,安徽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28人。學校還有一支由400多名專家、教授組成的高水平兼職教師隊伍,其中雙聘院士28名(含海外院士1名)。擁有“115”產業創新團隊2個、安徽省高校領軍人才團隊7個。 學校設有研究生院、19個學院(部)和一個直屬附屬醫院。擁有6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6個一級學科博士點,34個二級學科博士點;2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10個二級學科碩士點,9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87個本科專業。擁有1個安徽省I類高峰學科(唯一特別支持),5個III類高峰學科,1個安徽省重中之重學科,7個省級重點學科。在第四輪全國學科評估中,7個學科榜上有名。學校形成了以工科為主體,以安全、地礦、爆破等學科為特色,工、理、醫、管、文、經、法、藝協調發展的辦學體系。 學校現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9000余人,博士、碩士研究生4800余人。擁有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16個,通過工程教育認證專業9個、國家級特色專業6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4個,國家精品課程和精品視頻公開課各1門,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5個。2017年獲批安徽省第一批省級創業學院。 學校圍繞人才培養根本任務,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形成了“厚基礎、重實踐、求創新、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培養特色。建校以來,共為國家培養各類人才30余萬名,陳鯨、盧秉恒、彭蘇萍、袁亮、陳湘生五位校友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畢思文校友當選聯合國科學院首批院士。學校首批入選“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全國50所高校),是“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國99所高校)、“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兩次被評為“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連續兩次被評為“安徽省就業工作先進集體”;連續七年被評為“安徽省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標兵單位”;連續兩年在全省就業動態監測體系測評中獲第一名。學校是“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發起高校。大學生機器人協會、大學生航模與科技踐行協會入選“小平科技創新團隊”,多名學生獲評“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全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等榮譽稱號。 學校緊緊圍繞經濟社會需求開展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工作,發起成立“煤炭安全智能精準開采協同創新組織”。“十三五”以來,承擔各類科研項目2000余項,其中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科技部基地與人才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國家社科基金等國家級項目180余項,科研經費年均2.1億元;獲省部一等獎23項,全國創新爭先獎狀1項,中國專利獎1項,安徽省專利金獎1項,教育部、安徽省及國家行業協會等科技成果獎勵119項,授權國內發明專利和國際發明專利900余件。近三年來學校獲批深部煤礦采動響應與災害防控國家重點實驗室、煤炭安全精準開采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范基地、礦山智能技術與裝備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工業粉塵防控與職業安全健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擁有省部級研究創新平臺39個。 加強校地、校企、校所、校際合作,學校先后與10余個地方政府、100余家企業、近20所高校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先后成立了環境友好材料與職業健康研究院(蕪湖)、能源革命工程技術研究院(晉城)、中哲上海健康研究院、高等研究院(合肥)、南京智慧物聯研究院。積極融入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作為安徽省能源研究院承建單位之一,負責煤炭高效清潔利用方向研究工作;參與大健康研究院建設,負責職業醫學與健康聯合研究中心籌建;參與人工智能研究院、環境研究院建設。 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學校先后與美國、英國、德國、澳大利亞、波蘭、日本、俄羅斯、烏克蘭、新加坡、韓國等國家(地區)的60多所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國際合作關系,派遣人員到國外高校講學、訪問、攻讀學位、開展科技合作,互派留學生,有來自28個國家的留學生在校攻讀博士和碩士學位。常年邀請國外著名專家、學者講學和進行學術交流。 展望未來,安徽理工大學繼續秉承“團結、奮進、博學、奉獻”的校訓,弘揚“志存高遠、追求卓越、求真務實”校園精神,保持艱苦奮斗、求真務實的優良傳統,奮力創建世界一流學科和國內一流特色高水平大學,為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2021年9月3日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