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江蘇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荊楚理工學院在江蘇招生錄取數據顯示,江蘇考生上荊楚理工學院的分數在316至316分,位次為147317至36280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江蘇高考考生需要考在316至316區間才能上荊楚理工學院。
一、江蘇考多少分能上荊楚理工學院
1、2022年江蘇考生上荊楚理工學院:歷史(歷史+不限)最低分需要49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8505名;
2、2022年江蘇考生上荊楚理工學院: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45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47317名;
3、2022年江蘇考生上荊楚理工學院: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48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19141名;
4、2021年江蘇考生上荊楚理工學院:物理(物理+化學)最低分需要46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24517名;
5、2021年江蘇考生上荊楚理工學院: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46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17776名;
6、2020年江蘇考生上荊楚理工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32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28783名;
7、2020年江蘇考生上荊楚理工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31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6280名;
二、荊楚理工學院在江蘇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荊楚理工學院在江蘇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江蘇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498 | 38505 | 省政府 |
2022 | 江蘇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455 | 147317 | 省政府 |
2022 | 江蘇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488 | 119141 | 省政府 |
2、2021年荊楚理工學院在江蘇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江蘇 | 物理 | 物理+化學 | 本科 | 460 | 124517 | 省政府 |
2021 | 江蘇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468 | 117776 | 省政府 |
3、2020年荊楚理工學院在江蘇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江蘇 | 理科 | - | 本二 | 326 | 128783 | 省政府 |
2020 | 江蘇 | 文科 | - | 本二 | 316 | 36280 | 省政府 |
填報征集志愿的條件
1、對于第一類缺額計劃,達到一批錄取控制分數線且尚未被錄取的考生均可填報;
2、對于第二類和第三類缺額計劃,為避免產生分數夾層,確保錄取公平,只允許不低于正式投檔時該院校最低分數及位次的考生填報;
3、參與征集志愿的考生未達到相應批次控制線且未被錄取的考生和相應批次線下20分以內。
參與征集志愿的院校為相應批次計劃未完成或追加計劃的高等院校,各批次征集志愿仍然實行平行志愿投檔錄取模式。
征集志愿對象:
1、參與征集志愿的院校為相應批次計劃未完成或追加計劃的高等院校;
2、參與征集志愿的考生未達到相應批次控制線且未被錄取的考生和相應批次線下20分以內的學生。
征集志愿是什么意思“征集志愿”是指對于第一批至第四批第一志愿錄不滿額的院校,在每批次第一志愿錄取完成后,由省教育考試院向社會公布院校招生缺額計劃,考生再根據缺額計劃在當地招生辦填報“征集志愿”,這樣使得第一志愿錄取時落選的考生有第二次重新填報志愿的機會。
征集志愿是在統一招生完之后就進行的,時間一般在統招之后補錄之前。征集志愿表是根據各個省各個地方的具體情況而定。征集志愿是給掉檔同學的又一次機會,凡是參加高考的同學應該時刻關注這些信息。
征集志愿也要認真對待,填報第一志愿也應慎重考慮,有的省份的征集志愿都是平行志愿,同樣也應該把最好的選擇填在第一個。
征集志愿的幾種類型:
1、第一類是院校在正式投檔時生源不足導致缺額;
2、第二類是院校投檔時生源充足,但部分考生因不服從專業調劑、身體條件不符合所報專業的要求等原因而退檔形成的缺額;
3、第三類是院校生源足額,但后期在該省追加了招生計劃。
高考理科多少分才可以上二本
根據對各省歷年高考成績的分析,預計2023年理科二本的分數線將在400-450左右。但是每個省份的二本分數線也是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來決定的,所以,理科二本的分數線的高低存在很多不確定的因素。下面整理了部分省份2022年理科二本先,供大家參考。
安徽省理科二本最低錄取分數線:435分;江西省理科二本最低錄取分數線:440分;
河南省理科二本最低錄取分數線:405分;廣西理科二本最低錄取分數線:343分;
四川省理科二本最低錄取分數線:426分;貴州省理科二本最低錄取分數線:360分;
云南省理科二本最低錄取分數線:430分;陜西省理科二本最低錄取分數線:344分。
三、荊楚理工學院最新介紹
"荊楚理工學院是2007年3月經教育部批準成立的一所省屬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由荊門職業技術學院和沙洋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合并組建而成,有30余年舉辦高等教育的歷史。 學校位于湖北省荊門市中心城區白龍山下,依山傍水,風景秀美,文化歷史底蘊深厚,是一座山水園林式大學。學校一校區辦學,校園占地面積2400余畝,校舍建筑面積35.87萬余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49億元,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131萬冊,采用了成蹊智能圖書管理系統,擁有各類電子資源數據庫21個。學校教學科研設施齊備,宿舍區運動場集中連片,校園無線網絡覆蓋全校,生活便利,條件優良,是讀書求學理想之處。 學校設有16個教學學院(部),開設本科專業43個,專科專業15個,涵蓋理、工、農、醫、文、教、管、藝等8大學科門類。有全日制普通在校生19615人,其中本科生13998人。學校建有校外實習實訓基地124個,有附屬醫院1家,教學醫院1家。 學校現有在編教職工1134人,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級職稱人員342人,博士、碩士678人。享受國務院及湖北省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4人。 學校現有現有湖北省“十四五”優勢特色學科群2個(“綠色化工與制藥工程”、“智慧農業與優勢農產品加工”)、湖北省“十三五”優勢(特色)學科群1個(綠色化工與制藥工程)、湖北省“十二五”重點(特色)學科1個(化學工程與技術)、湖北省“十二五”重點(培育)學科1個(食品科學與工程)、省級試點學院1個、省一流專業建設點11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化學工程與工藝、印刷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5項為湖北省本科高校“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化學工程與工藝、食品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植物科學與技術等5項為湖北省高等學校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人才培養計劃本科項目。物聯網工程、小學教育、學前教育、廣播電視編導等4項為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荊楚卓越人才”協同育人計劃項目。有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37項,“荊楚理工學院-中興通訊信息學院”為湖北省高校試點學院改革項目。有國家級校外實訓基地1個(荊楚理工學院-中印南方印刷有限公司工程實踐教育中心),湖北高校省級示范實習實訓基地1個(湖北三寧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湖北高校省級大學生校外實習實訓基地4個(中印南方印刷實習實訓基地、湖北省金龍泉集團有限公司食品科學與工程實習實訓基地、湖北省服務外包人才培養(訓)基地、荊門市東寶區教育局教師教育實踐基地)。學校是湖北省服務外包人才培養(訓)基地。有省級優秀基層教學組織10個、省級教學團隊8個、省級一流本科課程19門、省級課程思政示范項課程1門、省級精品視頻公開課1門、省級精品在線課程1門。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國家級118項、省級328項。省級優秀學位論文141篇。承擔國家級“新農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地方涉農高校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模式研究與實踐)1項,承擔省級以上教育教學研究課題46項,獲省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項、三等獎6項。 學校建有一批省市科研平臺。其中,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1個,湖北省重點實驗室1個,湖北省產業技術研究院3個、湖北省企校共建技術研發中心9個、湖北省新農村發展研究院1個,湖北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湖北省知識產權培訓中心1個,荊門市產業技術研發和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基地4個。十三五以來,學校獲批省級科技創新團隊5個,先后承擔國家、省市科研項目482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4項。獲省市科技、社科成果獎26項;擁有各類專利651件(該數據為近5年數據)。學校教師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444篇,被SCI等權威檢索性期刊收錄317篇。《荊楚理工學院學報》先后被評為全國優秀社科學報、全國地方高校優秀學報、全國質量進步社科學報,其“傳記文學研究”欄目先后被湖北省高等學校學報研究會和湖北省新聞出版廣電局評為“特色欄目”;《荊楚學刊》先后被評為全國優秀社科學報、湖北省優秀期刊,其“荊楚文化研究”欄目榮獲湖北期刊“特色欄目獎”。 學校先后與武漢工程大學、湖北工業大學等高校開展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與愛爾蘭高威梅奧理工學院、泰國烏汶大學、菲律賓德拉薩大學、馬來西亞城市大學、西班牙巴塞羅那大學、澳大利亞西澳理工學院、美國長島大學、芬蘭瓦薩應用科技大學、法國卡昂大學等20余所國外高校建立了校際交流合作關系,在校留學生達到157人。開設有口腔醫學、市場營銷、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制藥工程四全英文授課本科專業,并針對留學生漢語言水平,開設有國際漢語初級班、中級班和高級班。 學校堅持地方性、應用型辦學定位,堅持人才培養中心地位,立足荊門,面向湖北,輻射全國,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圍繞培養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和人文素養、扎實的學科專業基礎、較強的創新創業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這一目標,探索構建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二大協同育人體系,打造通識教育課程、專業主干課程、個性發展課程三大課程平臺,實現人才培養過程中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的結合、應用性與學術性的結合、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的四個融合,形成了“1234”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學校先后被授予國家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湖北省高校畢業生就業統計規范管理先進單位、湖北省平安校園、湖北省文明單位(校園),校團委被授予全國五四紅旗團委等榮譽稱號。,學校成為湖北省首批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試點學校;2015年,學校成為首批“教育部-中興通訊ICT產教融合創新基地”。2017年,學校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2020年,學校入選“國家教育現代化推進工程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