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江西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在江西招生錄取數據顯示,江西考生上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的分數在349至371分,位次為72828至31246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江西高考考生需要考在349至371區間才能上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
一、江西考多少分能上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
1、2022年江西考生上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37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6442名;
2、2021年江西考生上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35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72828名;
3、2020年江西考生上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34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6509名;
4、2022年江西考生上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37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1246名;
5、2021年江西考生上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35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2449名;
6、2020年江西考生上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37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8384名;
二、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在江西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在江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江西 | 理科 | 專科 | 379 | 36442 | 省政府 |
2022 | 江西 | 文科 | 專科 | 377 | 31246 | 省政府 |
2、2021年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在江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江西 | 理科 | 專科 | 351 | 72828 | 省政府 |
2021 | 江西 | 文科 | 專科 | 351 | 62449 | 省政府 |
3、2020年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在江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江西 | 理科 | 專科 | 349 | 66509 | 省政府 |
2020 | 江西 | 文科 | 專科 | 371 | 38384 | 省政府 |
高考提前批的好處有哪些
提前批其主要就是在普通批次之前錄取,所以第一個優勢就是錄取時間早,只要被該批次錄取后的考生就可以不用對后續環節過多關心了,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其中公費師范生、軍校作為提前批次錄取院校內,其專業主要是有減免學費、住宿費的優勢,同時還有一定的補助。
考生在畢業以后找工作也不用愁,基本都是以推薦模式進行;當然最大的優勢就是其在錄取分數線上相比較普通批次可能會低一些,并且也會讓整體的競爭壓力相對較小,故而能夠讓報名的考生錄取的幾率還是高的。
提前批和普通批有什么區別
一、錄取時間以及錄取院校不同
提前批的錄取時間要比普通批的錄取時間要長。提前批是在正常的錄取之前被錄取的,而且提前批的錄取院校一般都是一些藝體類的院校,也就是適合特長生錄取的院校。當然,提前批也可以填正常錄取的院校。
二、志愿個數不同
一般來說,提前批只有一個志愿可以填,而普通批有十二個志愿可以填。多填一個志愿,就意味著自己多了一份希望。
三、沒有被錄取的影響不同
提前批如果沒有被錄取的話,是直接可以將學生的檔案錄入普通批的志愿的,而普通批如果沒有被錄取的話,就是滑檔,滑檔之后就有一些學校已經不招人了,也就是說滑檔之后的選擇性更少了。
三、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最新介紹
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創建于1923年,90余年的歷史傳承,學院已發展成為以涉農專業為特色的多學科、綜合型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形成了以校本部為主體,江蘇農博園、江蘇茶博園相呼應的“一主兩翼”校園格局。 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坐落于全國優秀旅游城市句容市城區,校園占地總面積3284畝,建筑總面積33萬平方米,生均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20453.46元,生均圖書(含電子圖書)123.30冊,是一所現代化的智慧校園、生態校園、人文校園和低碳校園。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現有在校生12000多人。學院契合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設有農學園藝學院、風景園林學院、畜牧獸醫學院、茶與食品科技學院、機電工程學院、經濟與人文學院、信息工程學院、國際教育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等10個二級學院。現有專業45個,其中,2個國家高水平專業群,2個省級高水平專業群,7個國家重點專業,18個省重點專業,覆蓋農林牧漁等12個專業大類。 辦學條件 師資隊伍。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高度重視師資隊伍建設,現有專任教師578人,其中,高級職稱的教師220人,占比38.06%,正高級職稱50人。專任教師中有國家教學名師2人,江蘇省教學名師5人, 國務院津貼專家、江蘇省農業產業體系首席專家、江蘇省突出貢 獻專家、江蘇省“333 工程”、江蘇省“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 頭人、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等高層次人才80多人,國家級教學團隊 1個,省級教學團隊6個,省級科技團隊5個。 實驗實訓。建有江蘇農博園、江蘇茶博園兩大校內實訓基地。基地建有作物生產、園林工程、畜牧生產和食用菌生產等5個教學工場和植物工廠化育苗、植物保護、農業物聯網應用等6大實訓中心,建有國家南方丘陵地區牧草種子繁育基地、國家南方鄉土樹種良種繁育基地、江蘇省現代園藝工程中心、江蘇省茶業科技創新公共技術服務中心等24個重點產學研平臺。現已成為融教學實訓、科技研發、成果轉化、科普教育及休閑旅游為一體的綜合性平臺。 學院建有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農業技能大賽比賽基地,承擔全國農業技能大賽園林景觀設計、新城疫抗體測定、植物組織培養、藝術插花、小動物手術、農業機械維修、種子質量檢測、手工制茶、農產品檢測等所有比賽項目。 辦學舉措 學院始終堅持農林職教的辦學方向,確立了以服務“三農”為宗旨,能力培養,走產學研一體化之路的辦學理念和“課堂移村口、師生到田頭、成果進農戶、論文寫大地”的踐行思路,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 政校行企聯動,創新辦學體制機制。與句容市政府合作共建江蘇農博園和江蘇茶博園。與太倉市人民政府、省監獄管理局、南京市棲霞區政府、鹽城亭湖區政府合作,政府出資助學、招生招工一體進行雙主體育人,適崗培養農村經營管理骨干和新型職業農民。2017年,省委組織部“定制村干”班落戶學院。校企合作組建職教集團,學院以“人才鏈、產業鏈、師資鏈、信息鏈和成果轉化鏈”為紐帶,以合作共贏為目標,與袁隆平農業高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牽頭組建了中國現代農業職教集團。作為教育部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與上海光明乳業集團、江蘇紅太陽集團、江蘇亞振集團、艾貝爾寵物醫院等企業合作,推進“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開辦訂單班,校企雙主體共同培養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積極開展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與南京林業大學、揚州大學、金陵科技學院開展聯合培養本科層次技術技能型人才。與江蘇大學、南京曉莊學院等院校聯合開辦4+0、3+2、3+3等專業9個。 產學研創并舉,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立足校內實訓平臺,實行項目教學、課題研究、師生承包、工學交替;依托校外共建或共享型平臺(如職教集團內企業平臺),開展綜合實訓、頂崗實習、創業孵化;憑借學院草坪、苗木、茶葉、果蔬、種業等科技產業平臺,推進產教結合、學研結合、創新實踐、成果轉化。圍繞農、林、牧、農產品電子商務等創業教育板塊,融合創新創業教育于人才培養全過程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 人才培養與社會服務并重,致富一方百姓。充分利用科技、人才、信息優勢,積極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服務帶動區域經濟發展。以科技研發平臺為依托推廣的草業、應時果蔬、茶業、彩葉苗木、種業等五大產業,現已被省政府確定為丘陵地區優勢主導產業。以產業拉動、科技推動、企業帶動、培訓驅動的方式,積極投身農業科技推廣主戰場,努力服務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學院分別與云南普洱、新疆伊犁、西藏拉薩簽訂結對幫扶戰略協議,開展西部對口支援工作,帶動西部地區農牧產業及職業教育發展。 堅持面向國際,推進對外交流與合作。學院堅持走國際化、特色化辦學道路,主動融入和服務“一帶一路”倡議,不斷創新職業教育對外合作模式,在職業教育和文化國際交流中發揮積極作用。目前學院已與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余所高校、教育機構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現有中肯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中法農業培訓和鄉村振興服務中心、農業對外合作科技支撐與人才培訓基地等合作項目和平臺3個,每年派出近50名教師出國(境)訪問和研修,派出近60名學生出國(境)交流學習。目前,有來自肯尼亞、加納、尼日利亞、剛果(金)、老撾等國家近200名全日制留學生在校學習農業技術類相關專業。2017年學院榮獲“全國高等職業院校國際影響力50強高校”。2018年榮獲亞太職業院校影響力50強。2018年11月,與老撾中老友誼學校共建我院老撾分校正式揭牌,與南京林業大學簽訂留學生教育培養合作協議,為學歷留學生打通升學途徑,在我院掛牌成立“南京林業大學外國留學生實習基地”。3門課程獲批為“江蘇高校外國留學生英文授課省級精品課程”。 辦學成果 學院“農科專業工學結合培養高職人才機制與模式的創新與實踐”榮獲國家職業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建園林工作室育高職園林技術精英人才的創新與實踐”獲國家職業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作為第2完成單位參與的“茶園生產機械化作業技術集成應用”和第3完成單位參與的“設施草莓新品種及提質增效關鍵技術集成與推廣”兩項成果榮獲2016—2018年度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 人才培養水平顯著提升。學院先后建成了7個國家重點專業,7個省品牌特色專業,18個省重點專業,主持建設2個國家級專業教學資源庫,建成了3門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1門省級以上精品課程,打造了1個國家級和6個省級教學團隊,培養了1名國家級和5名省級教學名師。“十三五”期間,學院立項廳級以上教科研項目287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1項,中央財政林業科技推廣項目5項、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項;授權發明專利189件,頒布標準9項,選育新品種4個;榮獲江蘇省科技進步獎、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江蘇省農業技術推廣獎等獎項29項。 我院畢業生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8%以上,2005年以來學院連續被評為“江蘇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2009年被教育部表彰為“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2015年榮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50強高校”,2008年被授予首批“江蘇省大學生創業教育示范校”,2012年被遴選為“江蘇省大學生創業示范基地”,2017年榮獲“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50強高校”、“教育部深化創新創業改革示范高校”。據歷年就業藍皮書,畢業生就業率、創業率、就業競爭力等指標在全國同類院校中均名列前茅。近3年,企業滿意度均在91%以上。 服務三農效益顯著。積極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訓,年培訓培養農民、農技人員2萬余人次,為新疆、西藏等西部地區培訓農技人員2000多人次。 學院依托專業和產業優勢,始終堅持以服務三農為宗旨,推廣農作物良種500萬畝,建有草坪草示范基地16萬多畝,推廣彩葉苗木20萬多畝,輻射20多個省(市),帶動6萬戶農民致富。自2009年以來,學院實施省委省政府掛縣強農富民工程,在句容、泗洪、溧陽和沭陽四縣分別實施“5111”工程,即發展5大產業,推廣10項實用技術、建設10個特色示范村、培訓1萬農民,創造了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新業績。連續榮獲“高等職業院校服務貢獻50強高校”。 示范輻射成效明顯。學院現為全國農業職業教育研究基地組長單位,全國農業職業教育師資培訓基地,全國農業技能大賽基地。先后舉辦了29期近2000人次全國師資培訓班;承辦了“中法農民教育”“全國農業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全國草業產業發展”“全國茶業科技創新”等高層論壇。連續承辦全國職業院校農業技能大賽7屆。 學院參加了教育部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