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江西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吉林外國語大學在江西招生錄取數據顯示,江西考生上吉林外國語大學的分數在444至526分,位次為117109至19620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江西高考考生需要考在444至526區間才能上吉林外國語大學。
一、江西考多少分能上吉林外國語大學
1、2022年江西考生上吉林外國語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45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17109名;
2、2021年江西考生上吉林外國語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44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14295名;
3、2021年江西考生上吉林外國語大學(中外合作):理科最低分需要45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02885名;
4、2020年江西考生上吉林外國語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49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72152名;
5、2022年江西考生上吉林外國語大學:文科最低分需要49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8086名;
6、2022年江西考生上吉林外國語大學(中外合作):文科最低分需要49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6030名;
7、2021年江西考生上吉林外國語大學(中外合作):文科最低分需要51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4062名;
8、2020年江西考生上吉林外國語大學:文科最低分需要52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9620名;
二、吉林外國語大學在江西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吉林外國語大學在江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江西 | 理科 | 本二 | 450 | 117109 | 省教育廳 |
2022 | 江西 | 理科 | 本二 | 456 | 109924 | 省教育廳 |
2022 | 江西 | 文科 | 本二 | 491 | 38086 | 省教育廳 |
2022 | 江西 | 文科 | 本二 | 494 | 36030 | 省教育廳 |
2、2021年吉林外國語大學在江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江西 | 理科 | 本二 | 444 | 114295 | 省教育廳 |
2021 | 江西 | 理科 | 本二 | 457 | 102885 | 省教育廳 |
2021 | 江西 | 文科 | 本二 | 505 | 41843 | 省教育廳 |
2021 | 江西 | 文科 | 本二 | 518 | 34062 | 省教育廳 |
3、2020年吉林外國語大學在江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江西 | 理科 | 本二 | 499 | 72152 | 省教育廳 |
2020 | 江西 | 文科 | 本二 | 526 | 19620 | 省教育廳 |
適合女生報考的軍校有哪些
1.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經濟學院——該學院與中國人民解放軍后勤工程學院和軍事經濟學院合并而成的,據說當時是為了發展,跟上時代的趨勢,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所陸軍勤務學校。女生可以報考財務管理專業、軍事會計專業。
2、第二軍醫大學、第三軍醫大學、第四軍醫大學——通常情況下,要進入軍事醫學大學是相當困難的。但是,軍事醫學大學的許多職業還是非常好的,被錄取的女生不用擔心工作問題。女生可以申請的一些專業有:臨床醫學、醫學檢驗、藥物制備、牙科和護理等。
3、解放軍裝備指揮技術學院——這所軍校的聲譽非常好,大多數已經畢業的學生對學校的評價非常高。這是一所值得就讀的軍校,但女學生較少,所以要了解更多的信息再報考。女生可以申請的專業有:軍事光電工程、通信工程和航天測量工程。
高考怎么用一分一段表看位次
考生可以找到本省的教育考試院官網,進入到高考成績查詢界面,一般旁邊會有位次排名情況,數字反映的就是高考位次。也可以結合各省教育考試院公布的“一分一段表”的文章,考生可以登錄各省教育考試院官網查看這個表格來確定自己的位次。
詳細的查看方法如下:
1、在電腦的百度上輸入某某省教育考試院,找到其官方網站以后點擊進入。
2、進入到該網站以后輸入成績分檔表,點擊查詢按鈕。
3、在出現的檢索結果中可以看到查找到的不同年度成績分檔表,點擊進入。
4、頁面跳轉以后可以看到該成績分檔表的附件,點擊進入。
5、此時頁面跳轉以后進入到成績分檔表界面,在此即可看到一個分數對應的人數以及排名情況了。
考生位次,則是原高考基于文理分科、分批招生錄取規則而形成,是分文理和分批排名的。新高考,同一個考生在同一類別里只有一個位次,原高考,同一個考生可能有多個名次。
三、吉林外國語大學最新介紹
吉林外國語大學是吉林省重點高校。學校創辦于1995年;2003年被教育部批準為民辦普通高等本科院校;2005年獲得學士學位授予權并開始聯合招收碩士研究生;2006年通過司法公證,將學校所有資產全部捐獻給社會;2007年成為全國民辦高校中第一所也是目前唯一一所“省重點高校”;2010年經國務院批準,成為全國唯一的國家教育體制改革——“探索非營利性民辦高校辦學模式”試點單位;2011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成為首批培養專業學位研究生(翻譯碩士)的培養試點民辦高校;2015年成為全國第一所在美國開辦孔子學院的民辦大學;2017年成為全國唯一入選“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的民辦大學;2017年成為全國唯一一所獲得“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招生資格”的民辦大學,圓滿通過教育部審核評估,被吉林省學位委員會批準為博士學位授權單位立項建設高校;2018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經教育部批準更名為吉林外國語大學;2020年入選吉林省特色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建設項目。 學校現已成為全國民辦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示范基地,吉林省應用型高素質外語外事人才培養基地,東北地區語種最多、特色鮮明的世界多語言文化教育中心,吉林省培養“多語種翻譯+”人才和創新研究生人才培養模式的搖籃。 學校坐落在風景秀麗的長春市凈月潭旅游風景區,占地面積70.3萬平方米,建筑面積32.99萬平方米。校園內山水環繞的自然氣息與中西合璧的建筑風格相融合,凸顯環境與人文的統一,是一所現代化的“花園式”學校。 學校擁有在校生12000多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1335人、研究生1177人、外國留學生300多人,現有教職工1000余人,其中外籍教師80余人,分別來自美國、加拿大、德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臘、巴西、日本、韓國、埃及、伊朗、印度尼西亞、泰國、蒙古、俄羅斯、波蘭、捷克、匈牙利、塞爾維亞、烏克蘭等國家。 學校設有高級翻譯學院、英語學院、東方語學院、西方語學院、中東歐語學院、國際商學院、國際傳媒學院、教育學院、國際藝術學院、國際文化旅游學院(國際冰雪學院)、人工智能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國際關系學院、體育部等14個教學單位,開設了英語、日語、德語、法語、朝鮮語、俄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葡萄牙語、阿拉伯語、蒙古語、印度尼西亞語、波斯語、波蘭語、捷克語、泰語、塞爾維亞語、匈牙利語、希臘語、烏克蘭語等20個外語語種;擁有翻譯、教育、漢語國際教育、國際商務、會計、旅游管理、工商管理、出版等8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和教育學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其中翻譯碩士覆蓋英、日、俄、朝、德、法、西、阿、意9個語種。學校開設45個本科專業,涵蓋20個外語語種以及文、經、管、教、藝、工、法7個學科門類,形成了“外語+專業”“專業+外語”“雙外語”和“小語種+英語+專業”等人才培養模式,構建了“多語種翻譯+”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已經成為吉林省培養“多語種翻譯+”人才和創新研究生人才培養模式的搖籃。 學校有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3個、國家級實踐教學示范中心(地球村)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項、國家級精品課1門,教育部國別區域研究中心1個,有9個吉林省本科高校一流專業建設點、3個吉林省轉型發展示范專業群、6個吉林省品牌專業,“十二五”省級特色專業8個、“十三五”省級特色高水平專業5個,省級以上特色專業數占學校專業總數的三分之一;省級高水平優勢特色學科2個,省重大需求協同創新中心、省特色新型高校智庫、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省高等教育研究基地等省級研究平臺13個,省級示范性現代產業學院1個,省級創新創業示范基地1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4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5個,省級校外實踐基地2個;省級優秀教學團隊11個,吉林省高校名師工作室1個、吉林省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8人,國家督學1人、國家高等學校設置評議委員會委員1人、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育教學評估專家委員會委員1人、教育部各教指委副主任、委員9人,吉林省高級專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省拔尖創新人才等省部級高層次人才45人,省級教學名師、教學新秀10人;省級一流課程24門,省級精品課程19門,省級優秀課31門、省級學科育人示范課1門、省級課程思政示范課3門。 學校積極推進國際化辦學,目前已與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余所高校和教育機構開展本科雙學位、本碩連讀、碩士雙學位等留學項目;獲批3個教育部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與美國新澤西城市大學合作開辦金融學專業、與德國慕尼黑應用語言大學合作開辦德語專業(翻譯方向)、與西班牙卡塔赫納理工大學合作開辦西班牙語專業(企業管理方向);擁有“絲綢之路中國政府獎學金”“中非友誼中國政府獎學金”“吉林省政府外國留學生獎學金”“國際中文教師獎學金”招生資格。每年接收外國留學生300人左右;每年學生出國出境參加本科雙學位和本碩連讀等留學項目以及長、短期語言文化交流達800余名,部分專業學生出國比例達到100%。 學校教學設備先進完備,擁有大型綜合性語言文化實踐教學基地——地球村,2013年被教育部確定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世界多元文化教育中心”;建有非外語專業實驗實訓中心,涵蓋經濟、管理、計算機、心理健康等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有國際化創新創業教育基地——世橋大廈,為學生提供“多位矩陣一體化”的創新創業多元發展空間。學校有同聲傳譯實驗室、機輔翻譯實驗室、數字化語音室、數字錄音室、智慧教室、專業模擬實驗室、辦公自動化實驗室、微機實驗室、多媒體教室、多功能報告廳以及塑膠運動場、體育館、室內游泳館等各類教育教學和文體設施。學校圖書館是一所集文獻收藏、學習閱覽、交流研討、科學研究、文化休閑為一體,融入現代化、信息化、生態化、國際化元素的開放式圖書館,擁有一流的服務設施和WIFI覆蓋的網絡環境,有中外文紙質和電子圖書252萬多冊,電子期刊2.7萬多種,數據庫34個,全年355天開放。 自建校以來,學校始終堅持社會效益第一,走公益性辦學道路的辦學思想。學校是全國民辦高校中第一所堅定地提出公益性辦學、不要個人回報的學校,是第一所也是目前唯一一所進行財產公證的民辦高校。 學校始終堅持“一切為了學生成人、成才、成功,使吉外成為中華兒女成才走向世界之橋梁,中外文化合璧之橋梁”的先進辦學理念,努力為學生提供最認真、最負責、最好的教育;學校提出辦學要無愧于“家長的信任、學生的時間、社會的關注和教育者的良心”。在這一思想主導下,學校堅持面向市場、突出特色、苦練內功、強化管理、精品辦學、打造品牌。 學校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首”的育人觀。在學生思想教育和管理上,實施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學生管理三個部門密切配合,相互滲透、形成合力的“六位一體”工作機制。通過這一機制,在管理體制上實現了交叉任職;在工作制度上實行了聯席會議;在工作內容上實現了融合滲透。學校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過建立學生心理檔案庫和建立學校、院系、班級和寢室三級管理網絡形成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注重育德、育心、育體相結合,通過開展心理拓展訓練活動,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學校強調“知識、能力、人格”三位一體的成才觀。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為主要目標,制定和實施了《本科全套人才培養規格及方案》,科學設計了學生從大一到大四全過程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除專業教學外,在課程設置上增加了心理健康講座、管理學概論、禮儀知識講座、公關知識講座等公共必修課程;在公共選修課上加大了人文素質課程的數量和類別,增加了國學課程,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還設定了就業教育、養成教育、品德教育、素質教育、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和心理健康教育等。 學校注重發揮第二課堂的作用。現有校級專業類社團227個,校級綜合類社團67個。學校通過組織豐富多彩的學生社團活動、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各類競賽、各種文體活動、講座、國際文化藝術節系列活動、青年志愿者活動、“三下鄉”活動、共建活動、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獻愛心等公益活動,拓展學生視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個性化發展。 學校重視社會實踐活動對于培養大學生高尚的人格,拓寬知識面,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通過制定和實施《實踐教學指導大綱》《第二課堂活動指導大綱》及落實這兩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