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最新江西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shù)據(jù),沈陽大學在江西招生錄取數(shù)據(jù)顯示,江西考生上沈陽大學的分數(shù)在473至542分,位次為69833至12664位次區(qū)間內(nèi),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江西高考考生需要考在473至542區(qū)間才能上沈陽大學。
一、江西考多少分能上沈陽大學
1、2022年江西考生上沈陽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49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9833名;
2、2021年江西考生上沈陽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50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0199名;
3、2020年江西考生上沈陽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52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9000名;
4、2022年江西考生上沈陽大學:文科最低分需要47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51498名;
5、2021年江西考生上沈陽大學:文科最低分需要55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3992名;
6、2020年江西考生上沈陽大學:文科最低分需要54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2664名;
二、沈陽大學在江西的2020-2022錄取分數(shù)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沈陽大學在江西的錄取分數(shù)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江西 | 理科 | 本二 | 491 | 69833 | 省政府 |
2022 | 江西 | 文科 | 本二 | 473 | 51498 | 省政府 |
2、2021年沈陽大學在江西的錄取分數(shù)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江西 | 理科 | 本二 | 504 | 60199 | 省政府 |
2021 | 江西 | 文科 | 本二 | 558 | 13992 | 省政府 |
3、2020年沈陽大學在江西的錄取分數(shù)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江西 | 理科 | 本二 | 527 | 49000 | 省政府 |
2020 | 江西 | 文科 | 本二 | 542 | 12664 | 省政府 |
提前批和普通批有什么區(qū)別
一、錄取時間以及錄取院校不同
提前批的錄取時間要比普通批的錄取時間要長。提前批是在正常的錄取之前被錄取的,而且提前批的錄取院校一般都是一些藝體類的院校,也就是適合特長生錄取的院校。當然,提前批也可以填正常錄取的院校。
二、志愿個數(shù)不同
一般來說,提前批只有一個志愿可以填,而普通批有十二個志愿可以填。多填一個志愿,就意味著自己多了一份希望。
三、沒有被錄取的影響不同
提前批如果沒有被錄取的話,是直接可以將學生的檔案錄入普通批的志愿的,而普通批如果沒有被錄取的話,就是滑檔,滑檔之后就有一些學校已經(jīng)不招人了,也就是說滑檔之后的選擇性更少了。
高考志愿填報技巧有哪些
線差法
線差法的“線”是指的批次錄取控制分數(shù)線,也叫省控線。例如一本線,二本線等等。線差法就是比較考生線差與院校線差來填報志愿的方法。
其中,考生線差是高考成績與省控線的差值,院校線差就是錄取平均分與省控線之間的差值。為避免偶然性,專家建議中采用院校近幾年的平均線差(即線差均值)代替某一年的院校線差來比較。考生的線差超過院校的線差均值,則錄取的幾率就比較大。
位次法
位次法是指按照考生的高考成績分科類排名或位次來選擇填報志愿院校,如果考生的排名等于或大于所選院校或專業(yè)前幾年錄取考生的排名,擬報院校才有錄取機會。
平行志愿模式下,高校招生錄取是從高到低按照排名來進行的。如果我們選擇志愿也這樣做,得出的結果就比較具有參考價值。位次法的機理是在全省考試排名位次相同的考生具有相同的錄取實力。如果用來評價院校,那么錄取線在全省高考排名位次相同的院校具有相同的錄取實力。
三、沈陽大學最新介紹
沈陽大學是經(jīng)教育部批準并面向全國招生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學校辦學歷史可追溯至1905年建立的奉天實業(yè)學堂和1906年建立的新民公學堂。目前,學校已發(fā)展成為一所以本科教育為主體,同時擁有博士、碩士研究生教育和繼續(xù)教育、留學生教育的綜合性大學,是遼寧省辦學歷史最悠久、學科門類最齊全、人才培養(yǎng)層次最高的大學之一。近年來,學校先后成為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培養(yǎng)計劃高校和遼寧省首批向應用型轉變示范高校、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示范高校、來華留學教育示范高校。在校友會2021中國大學排名中,學校整體實力已躋身中國高校200強。 學校設有19個教學院,開設本科專業(yè)69個,涵蓋經(jīng)、法、教、文、史、理、工、農(nóng)、管、藝10個學科門類,各類在校生1.7萬余人。擁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個,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養(yǎng)項目1個,省一流學科建設項目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和碩士專業(yè)學位授權類別(領域)26個。 學校現(xiàn)有國家特色專業(yè)建設點1個,國家一流本科專業(yè)建設點5個,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yǎng)計劃”專業(yè)3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yè)建設點、省級優(yōu)勢特色專業(yè)、本科示范性專業(yè)、重點建設專業(yè)等29個。有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和雙語教學示范課程4門,省級精品課程、精品資源共享課程、一流課程87門。有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1個,省級實驗實訓中心、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8個,省級大學生校內(nèi)外實踐教育基地、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孵化示范基地12個。 學校現(xiàn)有專任教師1188人,其中,有*1人,中國戲劇三度“梅花獎”獲得者1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8人,“興遼英才計劃”創(chuàng)新型領軍人才、遼寧省特聘教授支持計劃入選者、攀登學者、教學名師等29人。近年來,柔性引進中國工程院院士、教育部“*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等高層次人才49人。 學校擁有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遼寧省高等學校重大科技平臺1個,以及遼寧省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研究基地等13個。先后承擔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以及國家基金等國家級科研項目和課題120余項,各類省部級科研項目1200余項,累計發(fā)表SCI、A&HCI、EI、CSSCI、CSCD及核心期刊論文1300余篇,獲得發(fā)明專利授權200余項,是由157家高校和企業(yè)參與的遼寧省電商產(chǎn)業(yè)校企聯(lián)盟理事長單位。 學校先后與德國、英國、俄羅斯、日本、美國、臺灣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200多所高校、科研機構開展了國際交流與合作。與德國海德堡應用科技大學合作舉辦了工業(yè)工程專業(yè)本科教育項目,與德國埃森經(jīng)濟管理應用科技大學合作舉辦了自動化專業(yè)本科教育項目。 2019年沈陽市政府出臺了《關于支持沈陽大學建設全國同類院校一流大學的若干意見》,全力支持學校打造“全國一流的應用型大學”教育品牌。當前,全校上下正秉承“厚德重學至誠至勤”的校訓和“愛國明志 勤奮自強 創(chuàng)新超越 務實擔當”的新時代沈大精神,大力推進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建設,奮力譜寫全國同類院校一流大學建設的新篇章。 (數(shù)據(jù)截止至2021年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