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江西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河套學院在江西招生錄取數據顯示,江西考生上河套學院的分數在446至509分,位次為122138至28853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江西高考考生需要考在446至509區間才能上河套學院。
一、江西考多少分能上河套學院
1、2022年江西考生上河套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4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22138名;
2、2021年江西考生上河套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6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91812名;
3、2020年江西考生上河套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8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84117名;
4、2022年江西考生上河套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9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2375名;
5、2021年江西考生上河套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52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0414名;
6、2020年江西考生上河套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50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8853名;
二、河套學院在江西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河套學院在江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江西 | 理科 | 本二 | 446 | 122138 | 省政府 |
2022 | 江西 | 文科 | 本二 | 499 | 32375 | 省政府 |
2、2021年河套學院在江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江西 | 理科 | 本二 | 469 | 91812 | 省政府 |
2021 | 江西 | 文科 | 本二 | 525 | 30414 | 省政府 |
3、2020年河套學院在江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江西 | 理科 | 本二 | 485 | 84117 | 省政府 |
2020 | 江西 | 文科 | 本二 | 509 | 28853 | 省政府 |
高考錄取通知書多久能到
錄取的工作是分很多個步驟的,就像考生需要一些時間才能查到自己的錄取結果,錄取通知書也一樣,考生所在地的不同,錄取通知書到手的時間也會不同。
相對來說,提前批次的通知書會在7月10號左右就會寄出,本科和專科批次也將陸續開始發放。從7月初開始,直到8月份結束,都是大學錄取通知書派送工作的時間。
在等待錄取通知書到來的期間,一定要保證手機通話暢通,以免錯過快遞員的好消息,可以第一時間收到自己等待已久的大學錄取通知書。
高考志愿提前批次報名步驟
1、因為提前批次包含的特殊類招生很多。主要包含小語種專業院校、綜合評價錄取院校、軍校、公安院校、司法院校、空飛院校、航海院校、特殊行業院校、普通高校的基地班、試驗班、貧困地區定向招生院校等,如果方向不明很容弄混。所以考生要知道自己的提前批次志愿填報的方向。
2、由于提前批次院校招生的類別比較雜,不少專業都是需要參加體檢的,有的需要面試、提的需要提供相關申報材料的,所以必須提前招收準備。
3、按照正規的流程填報提前批次的志愿。閱讀招生計劃→填寫志愿草表、填涂機讀志愿卡→登錄指定網頁→輸入用戶名和初始密碼→閱讀考生須知→修改初始密碼→在網頁上選擇志愿卡→輸入院校代號和專業代號→檢查填報院校和專業是否正確→退出填報志愿界面。
三、河套學院最新介紹
河套學院是內蒙古西部一所綜合類應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坐落于祖國北疆,黃河幾字彎頭,享譽盛名的河套平原。 歷史沿革:河套學院的前身是1985年創建的河套大學,由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成立并經教育部備案。著名經濟學教授陳良壁先生為首任校長。學校的創建得到了黨和*的親切關懷,1986年時任國家副主席烏蘭夫同志為學校題寫校名。1996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程思遠同志蒞臨學校考察指導工作。學校初創時期舉步維艱,財力匱乏、校舍簡陋、師資不足。在創建過程中得到了各級政府、社會各界人士和巴彥淖爾人民的大力支持和資助。 進入新世紀學校經歷了兩次教育資源優化整合。2001年原巴彥淖爾盟教育學院、巴彥淖爾盟師范學校(前身為1943年傅作義將軍創辦的綏遠省立陜壩師范學校)并入河套大學。2004年原內蒙古廣播電視大學巴彥淖爾盟分校、巴彥淖爾盟財貿職工中等專業學校、巴彥淖爾盟衛生學校、巴彥淖爾盟農牧業中等專業學校、內蒙古臨河水利學校并入河套大學。 2012年河套大學經教育部批準升格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為河套學院,實行內蒙古自治區和巴彥淖爾市兩級管理體制,以自治區管理為主。升本的同時,巴彥淖爾市委、政府提出舉全市之力辦好河套學院,在財力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投資10.28億元在黃河之濱建設新校區(雙河校區),2018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辦學條件發生根本性變化,學院進入新的發展階段。2017年學院獲得學士學位授予權,同年被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為整體轉型試點院校。2019年8月21日自治區主席布小林同志親臨學院指導工作。 學校的成立、發展和壯大,始終沐浴著黨的民族政策的光輝,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學校所走過的每一步都是歷代河套學院人不畏艱辛、艱苦奮斗、頑強拼搏的結果,體現了黨領導的力量、群眾支持的力量和人民信任的力量。 辦學條件:學院占地面積1047.98畝,建筑面積43.84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1247.12萬元。館藏紙質圖書97.52萬冊,電子圖書40.16萬冊,中外文數據庫29個。 辦學規模:學院設有13個教學系部及繼續教育學院。全日制在校生10546人,其中本科生 6692人,占學生總數的63.46%;少數民族學生2178人,占學生總數的20.65%,其中蒙古族學生1854人,占學生總數的17.58%。 教師隊伍:學院現有教職工1122人。專任教師569人,其中正高職務32人、副高職務158人,高級職務教師占專任教師的33.39%;博士學位教師26人、碩士學位教師 333人,碩士及以上學位教師占專任教師的63.09%;雙師型教師125人,占專任教師的21.97%。自治區級教學團隊10個、教學名師12人、教壇新秀8人。 教學建設:學院設有32個本科專業,分布在文學、理學、農學、工學、教育學、管理學、經濟學、藝術學、醫學等9個學科門類。現有自治區級品牌專業13個、產教融合共建專業8個,培育院級一流專業4個。自治區級精品課程21門,立項在線開放課程10門;院級精品課程63門,立項在線開放課程61門。獲批國家級教學研究課題3項;獲批自治區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個、教學成果獎5項、教學研究課題71項;立項院級教學研究課題217項,發表教學研究論文767篇。近三年學生獲國家級獎勵31項,自治區級獎勵348項。 科學研究:學院建立自治區級科研平臺7個,包括院士工作站1個、重點實驗室2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創新培育團隊1個。院級科研平臺20個;博士工作站5個。現有院級重點學科6個,重點培育學科2個。學院院士工作站協助申報的“烏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態保護修復”試點工程項目獲批國家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項目,獲得資助資金56.78億元。 升本以來,教師承擔科學研究課題552項,其中國家級12項,省部級199項。公開發表論文1432篇;獲批軟件著作權和專利42項,出版專著123部;市級及以上科研獲獎9項;登記“向日葵育苗移栽”“加工番茄源庫調控”“腐植酸研發與推廣”國家成果庫成果3項;選育出河糯101作物新品種。主辦蒙古文、漢文內部刊物《河套學院論壇》。 文化傳承:在河套文化的研究與傳承方面,學院教師獲批河套文化研究立項42項,撰寫專著3部,發表論文68 篇。在烏拉特文化的研究與傳承方面,建有烏拉特文化研究中心、烏拉特蒙古族傳統手工藝室等5個研究基地,獲批部級及以上研究課題3項,出版專著10部,其中《烏拉特英雄史詩研究》獲自治區政府社科類作品三等獎,群舞《烏拉特的祝福》獲第四屆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自治區甲組一等獎、全國一等獎。 開放辦學:學院堅持多層面開放辦學之路。與北京師范大學、廈門大學、寧夏大學、大連外國語大學、波蘭熱舒夫信息技術與管理大學等國內外高校和自治區15所院校開展校際合作。與北京東方智業文化發展責任有限公司、北京易第優教育咨詢有限公司、達內時代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鳳凰衛視集團鳳凰數字媒體教育集團等開展校企合作。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與蒙古國開展教育合作交流。 社會服務:學院以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為己任,深入推進校政企合作,主動融入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構建具有地方特色和滿足當地需求的人才培養體系。優先重點發展民族教育,著力培養“蒙漢兼通”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依托翻譯研究中心,為巴彥淖爾市政府、企事業單位及“國際巖畫學術研討會”“中國-南非巖刻研討會”等開展口譯筆譯工作,助推陰山巖刻世界文化遺產預備項目申報和河套灌區世界文化遺產申報成功,促進對外文化交流。依托科技研發項目,堅持協同創新,服務地方農業、畜牧業發展,多角度參與“天賦河套”區域公用品牌建設。依托“扶智扶志”的科技培訓、技術指導,助力農牧區脫貧攻堅,建立智慧農業示范點,建成農業科技示范園區、烏拉特中旗德嶺山萬畝花生產業園、四義堂“智慧四控”高效農業示范園,構建“政府+學院+科技平臺+合作社+農戶”的科技精準扶貧模式,在烏拉特中旗石哈河鎮推廣兩色地膜、薄厚分區滴灌帶技術,推廣優質肉用種羊胚胎移植擴繁及雜交應用技術,不斷探索山旱區脫貧致富的發展路徑。 學院雖地處西部經濟欠發達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優質共享資源少、高層次人才匱乏、辦學經費緊張,但全院教職工始終秉承“艱苦奮斗、自強不息、奮發有為、報國榮校”的辦學傳統,踐行“仰望星空、腳踏實地”的校訓,團結一致,凝心聚力,積極推進改革創新,強化內涵式發展,努力建設特色鮮明的高質量應用型本科院校,不斷開創學院各項事業發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