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江西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中國政法大學在江西招生錄取數據顯示,江西考生上中國政法大學的分數在599至614分,位次為3958至435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江西高考考生需要考在599至614區間才能上中國政法大學。
一、江西考多少分能上中國政法大學
1、2022年江西考生上中國政法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60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958名;
2、2021年江西考生上中國政法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62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967名;
3、2020年江西考生上中國政法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63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663名;
4、2022年江西考生上中國政法大學:文科最低分需要59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84名;
5、2021年江西考生上中國政法大學:文科最低分需要62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856名;
6、2020年江西考生上中國政法大學:文科最低分需要61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35名;
二、中國政法大學在江西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中國政法大學在江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江西 | 理科 | 本一 | 605 | 3958 | 教育部 |
2022 | 江西 | 文科 | 本一 | 599 | 684 | 教育部 |
2、2021年中國政法大學在江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江西 | 理科 | 本一 | 629 | 2967 | 教育部 |
2021 | 江西 | 文科 | 本一 | 626 | 856 | 教育部 |
3、2020年中國政法大學在江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江西 | 理科 | 本一 | 633 | 3663 | 教育部 |
2020 | 江西 | 文科 | 本一 | 614 | 435 | 教育部 |
剛過線能上本科院校嗎
剛過本科線能上本科,具體操作方式也很簡單,就是在首輪志愿填報時,選擇那些近幾年每年都錄取到征集志愿環節的院校,并且服從各院校的專業調劑。當然,往年征集人數越多的院校,報它錄取的概率就越大。
剛上本科線的考生,也不見得非走本科不可,不少?圃盒5奶厣珜I就業前景比很多本科院校都好。走本科好還是走?坪,答案因人而異,不同的考生應該有不同的選擇。有的考生走本科也許更有利于今后的發展,有的考生走?瓶赡芨m合自己。
本科中外合作什么意思
本科中外合作辦學通常是指外國教育機構同中國教育機構在中國境內合作舉辦的以中國公民為主要招生對象的教育機構。有兩種辦學方式:一是學歷教育項目,二是非學歷教育項目。注意:就讀非學歷教育項目的,若該項目未能獲得教育部審核認證,即不能承認該項目所獲學歷。
中外合作辦學的兩種方式
一是學歷教育項目,必須通過統招考試,填報志愿,畢業后分別獲得中外雙方學校頒發的文憑(如:清華大學與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合作舉辦管理碩士學位教育項目)
一是非學歷教育項目,無須填報志愿,參加學校自己舉辦的入學考試即可。中方學校修得相應學分后,通過語言考試后再被合作學校錄取,畢業后獲得外方學校頒發的文憑(如:中國農業大學與荷蘭萬豪勞倫斯坦瓦格寧根大學(原荷蘭勞倫斯坦國際農學院)合作舉辦園藝專業非學歷項目)。
三、中國政法大學最新介紹
中國政法大學是一所以法學學科為特色和優勢,兼有政治學、經濟學、管理學、文學、歷史學、哲學、教育學、理學、工學等學科的“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2011計劃”和“111計劃”(高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重點建設高校,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直屬于國家教育部,由教育部與北京市共建,正致力于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F有海淀區學院路和昌平區府學路兩個校區。 學校的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燕京大學、輔仁大學四校的法學、政治學、社會學等學科組合而成的北京政法學院,毛澤東同志親筆題寫了校名。學校最初在北京沙灘紅樓辦學,1954年遷址至學院路。1960年成為國家確定的全國重點高校。“文革”中學校停辦,1978年復辦。1983年,北京政法學院與中央政法干校合并,組建成立中國政法大學。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了校名。學校形成一校及本科生院、研究生院、進修學院三院辦學格局。進修學院后更名為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單獨辦學,2000年復并入中國政法大學。2017年5月3日,**、*、中央**蒞臨中國政法大學考察并發表重要講話,為學校的建設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學校被譽為“中國法學教育的最高學府”,在近70年的辦學歷程中,學校為國家培養了各類優秀人才30多萬人。學校是國家法學教育和法治人才培養的主力軍,參與了自建校以來幾乎國家的所有立法活動,引領國家法學教育的創新、法學理論的革新和法治思想的更新,代表國家對外進行法學學術和法治文化交流。同時,學校多學科和跨學科的人才培養模式也為社會輸送了一大批人文社會科學高級專門人才,成為國家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領域人才培養的生力軍。 學校現有在校生17540人,其中內地本科生9520人,內地研究生7277人,港澳臺僑及外國留學生743人;教學科研崗教師986人,其中教授329人,研究員3人,博士生導師236人、碩士生導師658人,博士學位和碩士學位獲得者占比達95.54%。 學校設有法學院、民商經濟法學院、國際法學院、刑事司法學院、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商學院、人文學院、外國語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社會學院、光明新聞傳播學院、中歐法學院、法律碩士學院、國際儒學院、國際教育學院/港澳臺教育中心、繼續教育學院/網絡教育學院、科學技術教學部/法治信息管理學院、體育教學部共18個教學單位。 學校設有法學、偵查學、政治學與行政學、行政管理、國際政治、公共事業管理、工商管理、經濟學、國際商務、金融工程、哲學、漢語言文學、漢語言、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學、社會工作、應用心理學、英語、德語、法語、翻譯、新聞學、網絡與新媒體、數學與應用數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法治信息管理)、信息與計算科學共26個本科專業,其中法學、政治學與行政學、社會學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學校擁有38個博士學位授權點、78個碩士學位授權點、8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和4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法學、政治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理論經濟學為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哲學、應用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中國史、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為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其中,法學為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政治學為一級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證據科學入選北京高校高精尖學科建設名單。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學校9個一級學科參評并全部上榜,其中法學進入A+檔。 學校是“中國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學術重鎮”,尤其是法學研究的重要陣地,是全國人大法工委唯一的高!傲⒎撓迭c”。學校設立了*法治思想專門研究機構—*法治思想研究院,現有國家高端智庫培育單位、國家人權教育與培訓基地1個(人權研究院),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個(訴訟法學研究院、法律史學研究院),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證據科學研究院),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教育部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教師法治教育研究中心、全國法學教師培訓基地1個(法治政府研究院),教育部“高等學校創新引智計劃”創新引智基地3個(“證據科學創新引智基地”“法治與全球治理學科創新引智基地”“數據法治學科創新引智基地”),教育部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直接聯系單位1個(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北京市*新時代**思想研究中心中國政法大學基地1個,北京高校**理論研究協同創新中心1個,與最高人民檢察院等省部級以上國家機關共建高層次研究基地8個。另有比較法學研究院、法與經濟學研究院、全球化與全球問題研究所等重要研究機構9個,新型研究機構13個。 學校全面實施國際化發展戰略,不斷提升國際化辦學水平,每年通過各類合作交流項目派出千余名師生赴境外交流學習,聘請數百名長短期外國專家來校講學,培養國際型人才的格局已經初步形成。學校先后與54個國家和地區的283所知名大學、科研機構和國際組織建立了合作交流關系,加入歐亞太平洋聯盟、全球法學院聯盟、中國-中東歐國家高校聯合會、亞洲法律學會等國際團體,發起成立內地與港澳法學教育聯盟。學校中歐法學院,是中國政府和歐盟在法學教育領域最大的合作項目。學校與美國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合作舉辦國際法專業雙碩士學位項目,搭建了中外合作辦學中美法學教育的高端平臺。學校先后在英國、羅馬尼亞、巴巴多斯共建3所海外孔子學院。 學校的校訓是:厚德、明法、格物、致公。 學校將遵循國家教育方針和高等教育規律,弘揚傳統,與時俱進,努力辦成開放式、國際化、多科性、創新型的世界一流法科強校。 學生、教師基礎數據截至2020年9月,其他數據截至2021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