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江西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合肥工業大學(宣城校區)在江西招生錄取數據顯示,江西考生上合肥工業大學(宣城校區)的分數在560至573分,位次為17478至3492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江西高考考生需要考在560至573區間才能上合肥工業大學(宣城校區)。
一、江西考多少分能上合肥工業大學(宣城校區)
1、2022年江西考生上合肥工業大學(宣城校區):理科最低分需要56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7478名;
2、2021年江西考生上合肥工業大學(宣城校區):理科最低分需要58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4767名;
3、2020年江西考生上合肥工業大學(宣城校區):理科最低分需要59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2993名;
4、2022年江西考生上合肥工業大學(宣城校區):文科最低分需要56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492名;
5、2021年江西考生上合肥工業大學(宣城校區):文科最低分需要59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785名;
6、2020年江西考生上合肥工業大學(宣城校區):文科最低分需要57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295名;
二、合肥工業大學(宣城校區)在江西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合肥工業大學(宣城校區)在江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江西 | 理科 | 本一 | 560 | 17478 | 教育部 |
2022 | 江西 | 文科 | 本一 | 567 | 3492 | 教育部 |
2、2021年合肥工業大學(宣城校區)在江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江西 | 理科 | 本一 | 581 | 14767 | 教育部 |
2021 | 江西 | 文科 | 本一 | 597 | 3785 | 教育部 |
3、2020年合肥工業大學(宣城校區)在江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江西 | 理科 | 本一 | 595 | 12993 | 教育部 |
2020 | 江西 | 文科 | 本一 | 573 | 4295 | 教育部 |
哪些二本院校分數低值得報考
學校名 | 辦學性質 | 學校 | 批次 | 錄取分數線 |
天津財經大學珠江學院 | 民辦 | 綜合 | 二本 | 520 |
萍鄉學院 | 公立 | 綜合 | 二本 | 520 |
西安思源學院 | 民辦 | 綜合 | 二本 | 520 |
北京郵電大學世紀學院 | 民辦 | 綜合 | 二本 | 519 |
內蒙古民族大學 | 公立 | 綜合 | 二本 | 519 |
三亞學院(合作辦學) | 民辦 | 綜合 | 二本 | 519 |
凱里學院 | 公立 | 綜合 | 二本 | 519 |
云南大學滇池學院 | 民辦 | 綜合 | 二本 | 519 |
渤海大學 | 公立 | 綜合 | 二本 | 518 |
廈門華廈學院 | 民辦 | 綜合 | 二本 | 518 |
江西科技學院 | 民辦 | 綜合 | 二本 | 518 |
漢口學院 | 民辦 | 綜合 | 二本 | 518 |
廣州南方學院 | 民辦 | 綜合 | 二本 | 518 |
延安大學西安創新學院 | 民辦 | 綜合 | 二本 | 517 |
北京工業大學耿丹學院 | 民辦 | 綜合 | 二本 | 516 |
武昌理工學院 | 民辦 | 綜合 | 二本 | 516 |
武漢文理學院 | 民辦 | 綜合 | 二本 | 516 |
寧夏大學新華學院 | 民辦 | 綜合 | 二本 | 516 |
無錫太湖學院 | 民辦 | 綜合 | 二本 | 515 |
上海師范大學天華學院 | 民辦 | 綜合 | 二本 | 514 |
閩南科技學院 | 民辦 | 綜合 | 二本 | 514 |
西安外事學院 | 民辦 | 綜合 | 二本 | 514 |
211院校排名
211院校排名 | 學校名稱 | 辦學層次 | 全國排名 |
1 | 北京大學 | 世界一流大學 | 1 |
2 | 清華大學 | 世界一流大學 | 2 |
3 | 上海交通大學 | 世界一流大學 | 3 |
4 | 浙江大學 | 世界一流大學 | 4 |
5 | 武漢大學 | 世界一流大學 | 5 |
6 | 南京大學 | 世界一流大學 | 6 |
7 | 復旦大學 | 世界一流大學 | 6 |
8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世界一流大學 | 8 |
9 | 華中科技大學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9 |
10 | 中國人民大學 | 世界一流大學 | 10 |
11 | 天津大學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10 |
12 | 北京師范大學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10 |
13 | 西安交通大學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12 |
14 | 吉林大學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13 |
15 | 山東大學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14 |
16 | 國防科技大學 | 世界一流大學 | 14 |
17 | 中山大學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15 |
18 | 南開大學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16 |
19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17 |
20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18 |
21 | 四川大學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19 |
22 | 同濟大學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20 |
23 | 廈門大學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21 |
24 | 北京理工大學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22 |
25 | 東南大學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23 |
26 | 華南理工大學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24 |
27 | 大連理工大學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25 |
28 | 華東師范大學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25 |
29 | 中南大學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26 |
30 | 西北工業大學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26 |
31 | 中國農業大學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28 |
32 | 東北大學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29 |
33 | 湖南大學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30 |
34 | 電子科技大學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30 |
35 | 蘭州大學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32 |
36 | 北京科技大學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33 |
37 | 重慶大學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34 |
38 | 武漢理工大學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35 |
39 | 南京理工大學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35 |
40 | 西南大學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37 |
41 | 華中師范大學 | 中國一流大學 | 37 |
42 | 中國海洋大學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38 |
43 | 暨南大學 | 中國一流大學 | 39 |
44 | 河海大學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40 |
45 | 南京師范大學 | 中國一流大學 | 40 |
46 | 北京交通大學 | 中國一流大學 | 41 |
47 | 南京農業大學 | 中國一流大學 | 42 |
48 | 華東理工大學 | 中國一流大學 | 43 |
49 | 蘇州大學 | 中國一流大學 | 44 |
50 | 華中農業大學 | 中國一流大學 | 45 |
51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46 |
52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 中國一流大學 | 46 |
53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中國一流大學 | 48 |
54 | 合肥工業大學 | 中國一流大學 | 49 |
55 | 西南交通大學 | 中國一流大學 | 50 |
56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中國一流大學 | 51 |
57 | 西北大學 | 中國一流大學 | 52 |
58 | 湖南師范大學 | 中國一流大學 | 52 |
59 | 鄭州大學 | 中國一流大學 | 53 |
60 | 東北師范大學 | 中國一流大學 | 53 |
61 | 北京郵電大學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57 |
62 | 華南師范大學 | 中國一流大學 | 57 |
63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中國一流大學 | 58 |
64 | 上海財經大學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59 |
65 | 云南大學 | 中國一流大學 | 60 |
66 | 上海大學 | 中國一流大學 | 61 |
67 | 西南財經大學 | 中國一流大學 | 62 |
68 | 東華大學 | 中國一流大學 | 63 |
69 | 中國政法大學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63 |
70 | 海軍軍醫大學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64 |
71 | 北京化工大學 | 中國一流大學 | 65 |
72 |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67 |
73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69 |
74 | 北京外國語大學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69 |
75 | 南昌大學 | 中國一流大學 | 70 |
76 | 中國傳媒大學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70 |
77 | 太原理工大學 | 中國一流大學 | 71 |
78 | 北京工業大學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72 |
79 | 空軍軍醫大學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72 |
80 | 江南大學 | 中國一流大學 | 73 |
81 | 陜西師范大學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75 |
82 | 中國礦業大學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77 |
83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 中國一流大學 | 79 |
84 | 福州大學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81 |
85 | 北京林業大學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82 |
86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 中國一流大學 | 83 |
87 | 安徽大學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84 |
88 | 中央民族大學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85 |
89 | 長安大學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90 |
90 | 遼寧大學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91 |
91 | 貴州大學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93 |
92 | 中央財經大學 | 中國一流大學 | 96 |
93 | 北京體育大學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98 |
94 | 河北工業大學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99 |
95 | 北京中醫藥大學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99 |
96 | 東北農業大學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100 |
97 | 東北林業大學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103 |
98 | 四川農業大學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105 |
99 | 中國藥科大學 | 中國一流大學 | 105 |
100 | 新疆大學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108 |
101 |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113 |
102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114 |
103 | 天津醫科大學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115 |
104 | 上海外國語大學 | 中國一流大學 | 116 |
105 | 大連海事大學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119 |
106 | 廣西大學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122 |
107 | 華北電力大學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123 |
108 | 內蒙古大學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129 |
109 | 海南大學 | 區域一流大學 | 143 |
110 | 石河子大學 | 區域一流大學 | 167 |
111 | 寧夏大學 | 區域一流大學 | 170 |
112 | 延邊大學 | 區域一流大學 | 170 |
113 | 中央音樂學院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175 |
114 | 西藏大學 | 區域一流大學 | 200 |
115 | 青海大學 | 區域一流大學 | 216 |
三、合肥工業大學(宣城校區)最新介紹
"2011年,經教育部批準,合肥工業大學、宣城市人民政府共同建設合肥工業大學宣城校區。合肥工業大學宣城校區的建設是貫徹落實國家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推動皖江示范區建設的重要舉措,是國家優質教育資源與地方資源相結合的典型范例,開創了高等教育合作辦學的新模式。2012年合肥工業大學宣城校區首屆招生,宣城校區與合肥校區按兩個代碼,面向全國一本線以上招生,學生完成學業后,按照合肥工業大學學籍管理規定等有關要求,符合畢業條件的頒發同一合肥工業大學本科學歷證書,達到學位授予條件的頒發同一學士學位證書。 合肥工業大學宣城校區坐落在有“中國文房四寶之鄉”之稱的宣城市區南部,這里風景秀麗,環境優美,交通便利,文化底蘊深厚。宣城校區規劃占地面積3135畝,總建筑面積約60萬平方米,一次規劃,分期建設。宣城校區建筑設計融合徽派建筑元素,通過依山就勢的生態布局,構建一個水轉山繞、人杰地靈的現代大學校園。目前校區一期工程、二期工程已基本完工,初步達到比較優越的辦學條件,教學樓、實驗樓群、計算中心、工程實踐教學中心、體育場館等教學設施齊全,圖書館、學生宿舍、學生食堂、校區醫院及綜合服務區基礎設施完備。 宣城校區是合肥工業大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對宣城校區實行一體化管理。宣城校區依托合肥工業大學學科優勢,面向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地進行宣城校區專業建設,依托學校現有的辦學優勢,以建設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專業為起點,逐漸形成與合肥兩個校區互為依托的專業布局。學校負責規劃籌建、學科建設、專業設置、教學組織、師資隊伍、學生管理、質量監督、招生就業等,保證教學計劃的實施和學生培養質量。學校組織精干、高水平的教師隊伍落地宣城,作為宣城校區教學的中堅力量。宣城校區目前設有機械工程系、材料工程系、計算機與信息系、電氣與自動化系、能源化工系、城市建設工程系、生態環境系、物流管理系、經濟與貿易系、文法系、英語系、食品科學系等12個系,1個基礎部,共有23個本科專業,不斷加強學科專業建設,實現與合肥校區差異化發展。目前,宣城校區有在校本科生9797名。 宣城校區辦學以來,堅持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大學為已任,堅持標準、堅持質量、堅持特色,已取得顯著成效。宣城校區以學生為本,加強學生教育管理,努力為大學生的“勤奮學習、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營造良好環境、搭建發展平臺。宣城校區不斷加強學風建設,開展體育鍛煉,促進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創建勤奮學習、積極向上、追求卓越的優良學風。宣城校區積極組織參與大學生科技競賽,近3年來,宣城校區學子在50多個科技競賽中榮獲國家級及以上證書280余項,其中: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獲得國家級、國際級獎78項;“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獲得全國總決賽銅獎2項;全國大學生先進成圖技術與產品信息建模創新大賽獲得國家級獎37項,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獲得國家級獎項11項,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16項。此外,還獲得600多個省級學科競賽獎項,碩果累累、成績喜人。辦學近十年來,在全校師生員工的共同努力下,宣城校區辦學平穩有序,學生質量可靠,社會影響擴大,2019屆、2020屆、2021屆三屆畢業生就業和攻讀研究生繼續深造情況良好,2019屆和2021屆本科畢業生畢業去向落實率均超過95%,2020屆畢業生就業雖受疫情影響,畢業去向落實率仍保持在90%以上,其中繼續深造率超過32%。 合肥工業大學宣城校區黨委、管委會將堅定不移以*新時代**思想為指導,堅持*辦學方向,在學校的堅強領導下,在宣城市政府與宣城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在教學管理、用人機制、后勤服務社會化等方面大膽探索,銳意改革。在合肥工業大學全體教職員工的共同努力下,辦學理念先進、辦學環境優美、辦學模式創新的宣城校區已經嶄露頭角,正朝著特色、和諧、文明、美麗的一流大學校區奮進,必將為學校建設國際知名的研究型高水平大學和一批世界一流學科增添新動力,為國家、區域及行業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以上數據截至2022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