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課題:對易拉罐回收和利用的調查報告
課時:1課時
授課人:
目的:金屬資源十分有限,且是不可再生資源,要保護金屬資源,注意金屬資源的回收和利用。培養學生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意識。
實施過程
一個班級每一天能產生多少個易拉罐。
回收公司易拉罐的價格。
如果我們校園每個班級都把易拉罐加以回收,那么回收的總價值有多少?
回收后的易拉罐還能夠怎樣利用。
三、研究結果
以墻報的形式交流、宣傳。
2
課題:校園氣象觀測及天氣分析和預報
課時:1課時
授課人: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潛力。
2、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潛力。
3、養成學生良好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
4、培養學生善于與人交流和合作的團隊精神、樹立對社會的職責心和使命感。
透過氣象觀測活動引導了解科學究的一般過程和方法,掌握常見的搜尋信息的方法,并能對信息進行有針對性的篩選,能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具有必須的調查研究的潛力,會撰寫簡單的研究報告,對研究性學習產生興趣。
【基本設計、組織形式及實施過程】
第一步:學生按必須比例進行分組,然后由各小組輪流進行常規氣象觀測,分析氣象要素和天氣現象,討論探究方向。
第二步:老師講解探究方法和要點。
第三步:以小組為單位,圍繞本組課題進行活動,透過翻閱氣象要素數據記錄本、氣象觀測日志、書本、氣象資料、上網查尋、向老師請教、圖書館等渠道查閱書籍和文獻,搜索數據和圖片,整理數據和材料,構成本組代表的發言搞,并制作成幻燈片。
第四步:探究成果匯報:程序:觀測數據、觀測天象→發現問題,產生疑問→科學探究→得出結果→服務于生產和生活。
三、探究問題:
解釋:各種天氣現象產生的原因
應用:對觀測的氣象要素和天氣現象進行分析對日常生活提出具體推薦
洞察:為何緊鄰的三天氣象要素完全不同?
神入:產生上述現象的原因是什么?
自知:掌握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是什么?
四、氣象要素和天氣現象分析:
由各小組代表發言
3
課題:大氣污染
課時:1課時
授課人: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造成大氣污染的原因及危害.
2、認識保護大氣的重要性,了解防治大氣污染的初步知識.潛力目標:1、培養學生查找,收集和整理資料的潛力.
2、培養學生科研潛力,語言表達潛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大氣污染及防治.難點:資料的收集與整理.教學過程:
大氣主要污染物
對學生言論進行引導和總結
各抒己見
使學生認識造成大氣污染主要物質及原因
大氣污染的危害
對學生言論進行引導和總結
各抒己見
使學生認識大氣污染后果的嚴重性
大氣污染的防治
對學生言論進行引導和總結
各抒己見
認識到如何從我做起,保護環境
4
教學目標:
1、了解研究性學習這一門課程的內涵
2、初步掌握研究性學習的過程與方法
3、培養他們的合作、創新精神和實踐潛力
教學重點:
掌握研究性學習的過程和方法
教學過程:
導入:
同學們,這天我們上的是研究性學習,同學們看一看我們這本教科書是不是與其他學科的書有所不同?學生答:是的,我們不明白這門課將學資料。是阿,它不像語文、數學、英語一看書就明白學的是什么資料,你們拿了一這本書是不是感到很含糊,究竟是學什么呢?同學們,看看這本書,它是研究性學習的背景材料與示例,所以說它不是一門學科,是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我們要好好的掌握這種新型的學習方法,把它應用到其它學科中去,從而提高我們學習效率。這種新型學習的方式主要是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目的在于轉變傳統的學習方式,培養同學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潛力。那么研究性學習如何進行的呢?首先,請同學們解釋一下什么叫研究?(深入細致的鉆研)
學生答:略。
舉例:研究生
雖然我們不會象研究生、科研人員一樣深入的研究,得到驚人的成果。但是這種研究的方法在我們的學習中也是很有用的,我們要掌握它的方法和步驟,為我們的學習服務。這天我們就以南京外國語校園初二年級師生的研究為例,來學習進行研究性的學習的步驟與方法。
展開:
一、研究性學習的過程與方法:
1、課題的選定和研究的背景
課題的選定是必須的社會背景和歷史條件下確定的,它是社會上的熱點、焦點問題,或者是人們都感興趣的事、人、物等等,同是也具有可研究性的資料,并不是隨意的確定。例如:外國語校園確定的課題是:為殘疾人朋友創造一個無障礙的環境。它是在南京政府關心殘疾人生活方面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在物質、文化教育、體育衛生、城市建設等方法為殘疾人的權益創造了許多有利的條件。但這與經濟和社會快速發展的現狀仍不相適應,而且建成后的無障礙通道被占、被毀現象比較嚴重。如何建設功效齊全、美觀漂亮的無障礙通道,如何管理和維護已建成的無障礙環境,如何喚起人們的保護意識,那么作為青少年學生在建設和保護中應發揮什么作用?這在種狀況下,他們確定了這樣的研究課題。
那么,請同學們,討論一下在我們這個地方你們想確定一個怎樣的研究課題呢?
學生討論,提出研究課題。
當我們確定了研究的課題以后,我們該怎樣做呢?
2、研究的步驟與方法:
(1)查詢有關資料和文獻,為課題研究與學習積累知識基礎
方法:去圖書館查有關書籍、上網查找資料、對有關專家和權威人士進行訪談。
進而再把查詢所獲的資料進行整理歸類。
(2)調查:
方法:A、問卷法:(最常見的一種調查方法)
優點:能夠在短時間內,得到比較多而全面的信息。
缺點:較難得到十分可靠的答案。
采用無記名的形式。
舉例:期末時的學生評教。
B、訪談法:單獨進行的交談,需超多的時間和精力。它卻有更多和典型性和具體性,畢竟各人的想法不同,對某一典型的深入研究更加有利于對總體的分析。
舉例:學生座談會
C、實地考察法
舉例:中央電視臺的焦點訪談。
D、網上調查法:網絡對于很多人來說,意味著隱蔽和真實,大多數人在網絡上更加容易無所顧忌,更加容易說出自己的心理話,得到的調查的真實可信程度自然會更高,而且在網絡上問卷是全社會開放的,所以不會拘泥于自己選定的調查對象,只要經過認真的篩選,想念得到的答案會更加客觀。
(3)狀況分析:
參照例題進行分析。
(4)探討對策:
參照例題進行分析。
3、學習和研究的成果:
透過大家查資料、調查、分析、探討,辛苦地勞動,總要把研究的結果頌出來,讓大家明白透過你的勞動,獲得的成果。能夠撰寫一系列的調查報告、論文或心得體會。
4、學習者的體會
透過這次的調查研究活動,作為參加這次活動的自己,獲得了怎樣的收獲。
二、總結:
1、請學生談談,透過這天的學習,對研究性學習的認識。
2、教師總結
教學后記:
這兩節課上,對示例的研究,同時確定一個相關的課題,運用研究性學習的方法,透過學生的熱烈的討論、比較,初步掌握了研究性學習的基本步驟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