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兩個陣地”。建立宣傳教育陣地,開展“第二課堂”宣傳教育,專門設立傳播民族團結知識的校園宣傳欄,定期組織學生參加民族團結教育主題報告會和主題班會,邀請校內外優秀少數民族學生典型舉辦宣講會。建立實踐教育陣地,以社區服務、校園文明等志愿服務活動基地和愛國教育基地為依托,組織少數民族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奉獻意識、責任意識和感恩意識;組織少數民族學生參觀黨史紀念館、雷鋒紀念館、烈士陵園等愛國教育基地,引導少數民族學生傳承紅色基因、弘揚時代精神。
依靠“兩個組織”。依靠“少數民族學生聯合黨支部”,嚴格依照“成熟一個發展一個”的要求,吸納優秀少數民族學生加入黨組織,發揮少數民族學生黨員示范引領作用。依靠“民族風采社團”,以少數民族學生社團為依托,創建少數民族合唱團、少數民族岳麓書院講習團等學生組織,舉辦豐富多彩、寓教于樂的文體活動,加強民族文化展示與交流,促進各民族學生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實施“兩個工程”。實施幫扶教育工程,構建“獎、助、貸、勤、免、補”資助體系,為新疆、西藏少數民族學生單列“國家勵志獎學金”指標,每年投入少數民族學生資助資金120余萬元;深入開展教職工黨支部與少數民族學生結對共建活動,每名教職工黨員聯系6?8名新疆、西藏少數民族學生,結對幫扶、全方位關愛;開展少數民族學生“三幫一”工程,通過“一名教師、一名黨員、一名學習優秀同學”幫扶一個少數民族學生的方式,開展學業幫扶。實施素質提升工程,組織經典誦讀、主題征文、校史校情講解、硬筆書法等多種形式的比賽和培訓,提升少數民族學生綜合素質;開展針對少數民族學生的優秀學生代表講座、就業創業指導、體育競賽、個人風采展示等活動,提升少數民族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