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遼市職業中專坐落于吉林省西部邊陲臥虎鎮,是公辦中等職業示范學校。
學校1984年建校,根據市政府部門提出的立足當地實際、培養實用人才的戰略,集職業教育、成人教育于一體。1993年被省教育部門確定為雙遼市職業中專,1996年至今是連續21年的國家級別重點校。2013年被確定為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校項目建設學校,2015年被確定為吉林省首批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校項目建設學校。2017年被吉林省農業部門確定為“吉林省首批新型職業農民實訓基地”,被譽為“興市裕民的人才庫”。
雙遼市職業中專積極貫徹落實農業部門、財政部門聯合下發的《關于做好農民培訓工作的通知》和《吉林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實施方案》要求,大力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在培育過程中,大膽探索,積極創新,打造培育新模式。經過這種培育模式培訓出來的新型職業農民回到家鄉和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利用學到的新技術、新理念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為進一步提升學員技能,提高培訓質量,保證培訓效果,學校聘請中國工程院院士李玉作為學校發展建設專家顧問,并在學校成立了院士工作室,對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專業建設、內部管理等方面進行高端指導。與企業共同開發食用菌栽培項目,共建校外實訓基地,分期對農民進行培訓,在全市已逐步形成食用菌產業。學校還聘請吉林農業大學教授王連君、胡桂學等來校上課,講解葡萄和養殖實用技術,以臥虎鎮六家子村為包保扶貧對象,開展實訓與精準扶貧相結合,實施技術扶貧攻堅。
同時,圍繞當地的產業特色,組織教師認真編寫符合當地產業實際、語言通俗易懂、內容簡單明了、學員喜愛的校本教材和農民讀本,配上圖片說明,做到圖文并茂,形象直觀。
根據產業特點、緊扣生產和農時,力求“忙”“閑”結合,創建了“崗位輪動”人才培養模式。堅持“理論授課、基地實訓、企業實踐、異地交流、參觀考察學習”等培育方法相結合,夯實培訓基礎、提高培訓實效。
全方位豐富培訓內容,做到“供”“求”結合。結合培訓對象的主導產業和需求,針對學員在日常生產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和關鍵技術進行講解,然后再留出時間由學員主動提問,專業教師一一解答,改“填鴨式”教學為“菜單式”教學互動,切實滿足學員需求。
大力加強生產實踐、提高培訓適用性。擇優選擇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基地、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和農業科技示范基地等作為實習實訓基地。培訓期間安排時間組織學員到附近有關產業基地、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標準農業園等地進行學習考察和實訓。根據實際本著實用實效的原則,按照農時季節,采取“手把手、面對面”等靈活多樣的方式進行現場培訓。結合縣域養殖發展,組建流動動物醫院,開通畜禽疫病診療服務車,每月分期組織專業教師和學生為全市各養殖合作社和專業養殖戶進行上門服務,義務答疑解惑,防病治病。
根據學員需要,建立專家咨詢服務臺跟蹤服務。為了更好地搞好培訓后的技術服務,采取發放專家咨詢卡、公布專家的職稱和專長以及電話號碼的方式,讓學員在遇到生產技術難題時有咨詢的平臺。便于農戶咨詢,方便快捷,深受學員歡迎。
堅持常年開辦實用技術班,向農民推廣新技術、新品種,年培訓量達5000多人次。
學,F已培養畢業生達12873人,其中,升入高校繼續深造的占26?,3347人;成為村屯干部、站所技術員的占10?,有1287人,全市三分之一的村書記、村長經該校培訓,獲得國家認可的中專畢業證書;成為民營企業和個體工商小經理、小老板的占4?,有515人;成為中外合資、獨資企業、民營企業技術員、技術工人的占30?,有3862人;成為農村科技致富帶頭人的占30?,有3862人。
辦學32年來,學校始終堅持“面向農業、服務農村、致富農民”的辦學方向,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升內涵,加強人才培養,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