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世前兩個月,袁?還在研究上海即將用于新學期的全國統編小學語文教材。網絡圖片
本報上海8月25日訊(記者董少校)“前天晚上得知袁?老師去世的消息,我非常傷心,她的離去是全國小學語文教育界的損失。她遵循識字規律,把學生當寶貝,這些精神值得年輕教師傳承下去。”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上海市語文特級教師于漪今天說。
小學語文特級教師、上海市實驗小學名譽校長袁?,因病于8月23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4歲。她曾任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受到劉少奇*接見,被譽為“共和國語文大師”。
袁?,這個名字也許并不響亮,但對眾多語文教師來說卻不陌生。她1950年參加工作,執教生涯長達半個世紀。針對當時普遍存在的重視教師教、輕視學生學的情況,她較早嘗試“一導二幫”的做法,引導學生舉一反三,有效地學習,“提高識字效率,加快識字步伐”和“加強基礎,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等取得顯著效果。她在實踐中形成了“細、實、活、深、嚴”的教學風格,摸索出一套小學語文教學規律,為小學語文教學作出了卓越貢獻,堪稱我國小學語文教育的泰斗級人物。
于漪和袁?有著幾十年的友誼。年輕時她作為高中語文教師曾去實驗小學聽袁?的課,與她切磋。“我第一次去學校找她時,已經放學了,她在給學生輔導功課,我等了很長時間。她對學生的耐心給我很深的觸動。”于漪回憶說。
用心靈感染心靈,是袁?的教育追求,她言傳身教,為學生帶去一生受用的教育。2017年她曾講過一個值日生打鬧的故事。一次放學后,幾個值日的男同學在教室里跑來跑去打鬧,一個人把講臺上的一摞作業本弄倒了,非常慌張。另外幾個學生就跑去辦公室找袁?告狀:“那個誰誰誰闖禍啦!”
袁?來到教室,看到那個男生在撿作業本。她叫來告狀的幾個男孩子,幫他一起撿。她告訴學生們,輪到值日的時候不應打鬧,要認真完成輪到自己做的事情;看到同學把東西弄掉了,第一件事不應該是去告訴老師,而是要幫助他一起把東西撿起來。一件小事的處理,體現了袁?的教育智慧。
“對孩子要善于溝通,要對他們有耐心,特別是年輕老師,要善于站在學生角度思考問題,給予引導。”上海市實驗小學團支部書記、體育教師萬張燕清晰地記得,青年教師們去袁?家中拜訪時,得到了這樣的教誨,她也一直銘記于心。
“細、實、活、深、嚴”五個字濃縮了袁?一生的教育思想。上外?黃浦外國語小學校長張雅敏對一堂30年前的公開課記憶猶新。當時她參加工作不久,在課上講解一篇習作例文,總結其中的四五個優點,要學生在寫作文時學習。一些聽課的老教師反饋,這堂課上得很成功。
“但是袁老師告訴我,一堂課要讓小學生掌握這么多內容,他們怎么能消化得了呢?把一兩點講實講透,帶學生深入領會,就很不錯了。”張雅敏說,她從此對袁?倡導的“細、實、活、深、嚴”有了更多一層理解,如今依然受益。
在名家云集的公開課上,學生回答問題時忽然卡住,怎么辦?張雅敏當初的做法是替學生說下去,化解尷尬場面。作為張雅敏的導師,袁?分析:“老師不能代替學生思考,不要怕冷場,你要讓他勇敢說下去,充分表達,然后因勢利導給予啟發。”張雅敏說,這體現出袁老師是站在學生立場上,教法非常高明。
在于漪看來,袁?的識字教學非常有特色,嚴謹而科學。“她提出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在一定語言情境中識字,這符合小學生識字規律,適合兒童心理特點。”
退休后,袁?繼續為提高小學教育教學質量潛心研究,盡心培養青年教師,年過七旬還在教室里聽課。她教導老師們保持對于新事物的熱情,再傳遞給孩子,她本人也活到老,學到老,晚年學會使用iPad,吸取網上的新知識。
上海市實驗小學校長楊榮說:“袁?老師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學生,真正做到了‘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她執著探索語文教育規律,形成了‘細、實、活、深、嚴’的獨特教學風格,她的教育理想引領著實驗小學的發展,影響了整個中國小學語文教育界。”
“袁?老師愛孩子,對年輕教師的培養不遺余力。把她的教育思想總結出來,傳承下去,就是對逝者最好的安慰。”于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