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礪奮進的五年神州看教育?江西篇
本報訊(記者甘甜)組建20個名師網上答疑團隊,4423名教師、66338名學生在網上注冊;完成答疑信息15萬余條;一線教師編寫“一周一練”417套;錄制高三復習名師專題講座精品課90節;開設面授輔導課90388節、競賽輔導課192節;開展文體藝術科技類活動輔導8055次……
南昌有個“學生課余教學輔導志愿服務中心”,輔導預約、政策咨詢、信訪接待、辦事受理,設在南昌二中紅谷灘初中部的辦事大廳并不起眼,但咨詢電話沒停過。
成立于2015年8月,這個由市教育局統籌,為百姓提供多項優質教育公共服務的平臺,還有很多看不見的服務“在云端”。
每年,南昌市財政撥出1000萬元專項經費,南昌市教育科學研究所牽頭組建市本級教輔中心,組織學科教研員和中心組成員、特級教師、名師工作室組成市本級志愿服務團隊,通過面授、網授和互動答疑等3種途徑對全市所有在校學生開展免費課外教學輔導工作,學生可以根據需求自由選擇參加不同類型、層次的輔導活動。
在全市直屬28所學校分別設立教輔分中心,為鼓勵教師為學生提供線上與線下的輔導活動,南昌市教育局對參與教輔的教師按每節課50元給付勞務,并在評先、推優和晉級等方面予以同等優先考慮。同時,建立方案審查報備、大數據監測評價和學生、家長滿意度測評等制度,圍繞文化知識學習、興趣愛好培養等多方面的需求,不斷豐富教輔形式和內容。
一天,南昌洪都中學女生阿琴(化名)來到金雪的辦公室,怯怯地說:“老師,我的作文總是寫不好,媽媽鼓勵我膽子大一點兒,不懂就問老師,可是我還是有點怕,怕你說我笨……”
阿琴平時話少,說完這幾句,臉已通紅。
金雪順勢點開“南昌教育云平臺”,找到答疑平臺。此后,阿琴經常在云平臺上問一些有關寫作的問題,并總能得到名師們的及時解答。
“她對寫作更有興趣了,也寫得越來越好。每次在云平臺上值班,我總是下意識地翻看著,‘阿琴有沒有提問呢?’正想著呢,就看見她的名字,我樂了……”金雪說。
“陌生的老師,感謝能在網絡中遇見了您,即使我們素不相識!蹦喜谐醵䦟W生鄭思怡說,“在服務中心還能學到很多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
開設“補差、提優、揚特、固基”四類面授課程,服務中心針對各類學生開展靈活多樣、層次分明的文化學科及興趣社團的輔導活動。
“揚特班”有音體美、科技、信息技術等學科,科技類有3D打印、視頻制作、航空模型制作等,藝體類有小提琴、足球、圍棋等,文學類有閱讀朗誦、古典詩詞鑒賞、語言表演等。目前,各分中心每周開展不超過15個的學生文體藝術科技類活動課程輔導。
“一時間把上課外輔導班和興趣班的錢都省了。”洪都中學學生羅龍武的家長大大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