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辛縣主要從完善管理體制、提升農村學校辦學水平、深化教師管理體制等方面入手,開展控輟保學工作。
強化控輟保學措施“雙線”推進。政府部門建立“縣長、鄉鎮長、村長”三級包保網絡,從政府、社會層面做好義務教育政策宣傳和返校就讀保障工作;教育部門建立“局長、校長、師長”三級包保網絡,利用學籍管理系統為每一名具有輟學傾向的學生明確包保責任人,有針對性地做好家長思想工作和學生課外輔導,有效提升了控輟保學效果。
加大財政投入,改善農村辦學條件。2011年以來,利辛縣積極利用校舍安全工程、中小學校舍維修改造項目和“全面改薄”等項目建設資金,連續5年實施“村級小學提升工程”,大力改善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目前基本實現“最美的地方是學校”的工作目標。全縣學生外流數量明顯減少,義務教育在校生數由2012年的17.2萬人,提高到目前的19.5萬人。
加快教育信息化,實現優質資源共享。利辛縣委、縣政府將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作為促進利辛教育均衡發展、控制輟學的“助推器”,高標準為中小學配備電子白板等教育信息化教學設備。全縣中小學寬帶網絡接入、“班班通”設備實現了全覆蓋。安徽基礎教育資源網、“在線課堂”等信息化優質資源,在農村中小學得到普遍應用。
縣教育局在全縣學校推行精細化管理和特色學校創建工作,實行“網格化”管理,提升農村學校管理水平。廣泛開展體育藝術“2+1”、校園足球等文體活動,大力發展學生特長,讓每一名學生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
在穩定農村教師隊伍方面,利辛縣以教師“無校籍管理”改革激發活力。2015年,全縣推行教師“無校籍管理”改革,成立了教師管理服務中心,校長、教師實現了定期交流輪崗,激活了師資隊伍活力。以常態化補充年輕教師優化師資隊伍。近幾年,全縣通過省級統考、引進人才、“特崗計劃”等途徑,逐年加大教師補充力度。僅2017年,全縣共補充義務教育階段教師771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