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到本地的小湖小學調研。這是一所公辦完全小學,16名教師,215名學生,校園占地面積不足十畝。走進這所學校,第一感覺就是擁擠,教學樓和辦公樓擠占了學校三分之一的空間,加之隨處可見的校園文化標語,更讓人感到校園狹小。調研中,我思考的首要問題是:這樣的學校如何發展?
記得郭沫若先生游覽浙江紹興東湖時留下一句詩:“勿謂湖小,天在其中”。一個小小的紹興東湖可以折射出廣闊的天空,小湖小學何以不能辦出大教育?化用郭老的那句話,就是“勿謂湖小,愛在其中”。愛是教育的靈魂,誠如前蘇聯教育家馬柯連卡所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就可以作為小湖小學的校訓。只要有對教育執著的情懷和對學生視若己出的愛,小湖小學同樣可以辦成一所省內外聞名的名校。由此,以“愛”為校魂,我提出了“心懷誠愛,快樂成長”這一辦學理念,得到了學校一班人的認可。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度推進,以辦學理念的文化建設成為學校改革與發展的新航標。什么是辦學理念?辦學理念是學校全體成員共有和共享的信念,它可以將學校組織的內部力量統一于共同的指導思想,匯聚到同一個方向,提升為學校特有的文化,從而對學校的教育教學行為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辦學理念孕育著學校的發展愿景,體現著學校的價值文化和發展模式。辦學理念應當以校訓,以“三風”建設為重點,以學校教育的精神理念為外化形式。
“與柏拉圖為友,與亞里士多德為友,更要與真理為友。”這是哈佛的校訓,也是哈佛的辦學理念。依靠這一理念,哈佛大學培養出7位總統、34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以及數以百計的世界級財富精英。“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這是清華的校訓,也是清華的辦學理念。依靠這一理念,百年清華成為中國現代文化高地,培育出數以萬計的民族精英。
考察當下學校文化建設的實踐,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是,不少學校拘囿于“看得見”的學校文化,即外在的環境文化、淺層的行為文化、顯性的制度文化以及與此相關的技術與技巧,而忽視“看不見”文化,即理念文化。理念文化是學校文化各要素的凝練升華,是學校文化的核心。讓學生具備最基本的人的素養,最基本的價值認同,關注每一個人的生命成長,關注師生的生命常態,這就是理念文化的追求。
美國有所著名的學校,叫道爾頓學校,是一所私立中學。這所學校創建于上世紀初,其畢業生連續20多年全部升入美國哈佛、耶魯等名牌大學,被美國《時代》雜志等媒體譽為“天才的搖籃、哈佛的熔爐”。在這所學校,教師不是按課程表組織學生集體上課,而是幫助學生完成自己的學習計劃,從而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發展需要的自主探究精神。道爾頓學校的成功,歸因于學校實施的道爾頓實驗計劃,而這一計劃的實施,正是基于“自由與合作”的辦學理念。
哲學上有個著名的“奧卡姆剃刀原理”,又名“簡單有效原理”,是14世紀英國哲學家奧卡姆提出的。數百年以來,這一原理在哲學、科學、企業管理等領域廣泛應用,屢試不爽。學校工作紛繁復雜,教育改革紛繁復雜,但抓住了關鍵的根本點,一切問題也就迎刃而解。志存高遠的“愛的教育”就是學校教育的“奧卡姆剃刀”,對于學校加快科學發展,其價值和意義不可估量。
以愛為魂,樹立志存高遠的教育理想和信念,素質教育就會在每一所校園綻放出姿態萬千、生機盎然的美麗,校長就會在辦學路上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