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賽高校2241所、報名項目37萬個、參與學生150萬人”;“由大陸帶動港澳臺、由國內延伸至海外”……在第三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開賽之際,如何確保賽事公平公正成為主辦方的“頭等大事”。
“本屆大賽在以往嚴格評審基礎上,首次設立紀律與監督委員會。”大賽紀律與監督委員會會長張大良說,紀律與監督委員會充分發揮監督權,制定監督工作準則,為大賽亮劍護航。本屆大賽明確規定,紀律與監督委員會對大賽相關工作進行監督,對違反準則行為進行調查核實并給予處理??輕微問題,采取談話提醒、批評教育、責令檢查及誡勉談話等方式處理;嚴重問題,則將取消該專家資格,列入專家黑名單,并通報大賽所有相關單位。
“政令”一出,猶如一把尚方寶劍。大賽總決賽開賽前夕,13位紀律與監督委員會成員吹響監督“集結號”,對來自基層高校反饋的問題逐一討論,并在全體成員一致通過下,對問題作出嚴肅處理。
大賽總決賽現場,每個評委席前都擺放著一個手機專用袋,評委落座,手機即關機交由工作人員暫時保管。“評審前一刻,評委臨時分組、手機上交,并采用集體評議、票決制及回避制。”紀律與監督委員會委員、中南大學創新創業教育辦公室主任楊芳說。
“我們要與崇尚奧運精神一樣,推崇‘互聯網+’精神,讓大賽在監督機制下,回歸育人初心。”紀律與監督委員會委員、南京大學教務處處長邵進表示,監督委員是種全新身份,以觀察者和監督者視角對大賽負責,更要對自身嚴格要求。
“務必要在公平競爭中將本屆大賽辦成一屆非同凡響、無與倫比且又創新創業熱情迸發、創新創業文化交融、創新創業人才壯大的盛會。”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長范海林滿懷信心地說。(本報記者李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