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季,一項奇特的民間“學渣獎學金”進入了新學年的規劃中。微信公眾號“我要WhatYouNeed”設立了“學渣獎學金”,專門獎勵那些雖然績點(學習成績的一種計算方法)低,但一直認真堅持做一件有意義之事的大學生。有專家表示,應重視獎學金的內涵和外延,激勵學生在大學里獲得多元發展。(9月22日中國青年報)
“學渣”是一個近年來出現的網絡詞匯,一般指的是學業成績差的學生,與“學霸”相對。“學渣”除了包含因學習成績差而受人蔑稱外,更多的還帶有自嘲意味。可以說,邁向“學霸”的道路總是相似的,而“學渣”的造就原因卻各不相同。
除稟賦不濟、態度飄浮以及能力差等“硬傷”所導致的“學渣”外,還有一類是因志趣差異。大學時代,沒有了考學壓力的學生已經成人,他們對未來會有自己的思考、判斷與選擇。總有一些學生志不在學,但他們有比學業更感興趣的事情,譬如文學創作、軟件設計、賽車、音樂、繪畫、旅游、登山、考古、編劇、攝影,甚至追劇等。與對學業的愛好不同,他們會對自己的興趣癡迷到廢寢忘食,對自己的志趣全力以赴,甚至會由此而貽誤學業。
不得不說,對于這部分“志不在學”,但又“天賦異稟”的學生而言,目前的獎勵與支持無論從認知還是到機制都還是空白的。“學霸”獎學金無需贅言,而針對大學生創業創新項目的扶持與獎勵,很多學生因績點低也只能“望獎興嘆”。
學業優異、績點高的“學霸”成才成功的幾率更大,機會更多,但那些績點低卻在其他方面擁有特長的“學渣”也并非沒有成才成功的希望。倘若他們自身擁有的特長能夠得到社會的認可,其中的佼佼者也可以得到資金和政策支持,那么,久而久之,大學生的成長成才之路必會更多元,大學校園也會因此更有創新創造的活力。
可能有人擔心,設立這樣的“學渣獎勵金”會不會對現有的以學業為主的大學培養方式造成沖擊。在我來看來,這種顧慮在就業趨勢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多少有些“杞人憂天”。相反,只有實行多元化的大學生獎勵體系,才有利于鋪設豐富多彩的成才之路,也才更有利于涌現百花齊放的創新發展活力。
當然,我們在為人才多樣化的民間努力方式點贊的同時,也應看到,以“學渣”來冠名那些別有所愛、另有所長的學生,顯然有嘩眾取寵、博人眼球之嫌。該獎學金旨在獎勵那些“另辟蹊徑”追求夢想的前行者,為大學生多樣化成才提供支持,而不是鼓動與宣揚學業無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