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培養創新人才的基本途徑。創新人才在校期間,往往具有潛在性和復雜性,因此,識別創新人才需要多元視角、長期跟蹤、全面分析。中學在拔尖創新人才培養中起著重要的奠基作用,所以,學校對于拔尖創新人才的早期培育,應從解放心靈開始。
點燃心靈火焰生成完整的人
解放心靈,就是以教育實踐為載體,以心靈的反應能力為中介,以豐富人的心靈,促進心靈的完整、進而促進以完整的人的生成為目標的教育活動。那么,如何解放心靈,為拔尖創新人才奠基呢?
生成智慧。創新人才首先是全面發展的人。全面發展,不僅僅是知識的積累,也不僅僅是技能的熟練,發展意味著智慧的生成。解放心靈、生成智慧至少有這樣幾方面的意蘊:一是基于知識和技能,但又超越知識和技能,能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二是超越現象和表象,掌握智慧的一般性要素(如觀察、注意記憶、創造、思維、語言等);三是超越繼承,追求創造;四是終身學習和終身發展。智慧的核心是創造,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在全面發展、夯實共同基礎的同時,要關注智慧的生成。
豐富情感。從情感的角度來說,人的本質內涵是道德感、理智感、美感。豐富情感,就是認識和開發學生發展的本質力量。這既是教育的動力,又是教育的內容,更是教育的目標。
擔當責任。責任感是創新人才行為的直接驅動力,責任感是創新人才行為穩定持久的動力源泉。因此,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育要注重學生責任感教育,為其創新行為提供動力源泉。
完善人格。人格是人的個性特征,是人的獨特性的綜合反映。因此,人格完善的人是共性與個性的和諧統一。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在創新人才培養中處于核心地位,而人格完善是使創新精神轉化為創新能力的動力機制。
打破成長枷鎖重建精神家園
拔尖創新人才的早期培育,具體到學校辦學實踐層面,就是要解放教師和學生的心靈,打破各種不利于拔尖創新人才成長的枷鎖,追求豐富完整的心靈放飛和精神家園的重建。
首先是打破組織的禁錮。我國學校內部的組織機構形式脫胎于科層制行政管理體系,其在學校組織中的應用日益暴露出三大弊端:學校政府化、組織官僚化、管理經驗化。所以,要實現從“管理”到“領導”的變革,就要做到:破除“分數至上”魔咒,培養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打破組織目標的禁錮;打破“金字塔”式的組織形式,形成多個集決策、管理、執行于一體的低重心的組織系統,建立扁平化的管理機制;學校在課程、學習方式、社團、特長發展等方面,供給學生多種選擇,并引導學生在規劃中學會選擇,在選擇中學會負責,打破權威的禁錮;以尊重和關愛,培養師生對每個人存在的獨特價值均有認識和認可的能力,打破“身份”的禁錮。
其次,打破制度的禁錮。教師常常被各種檢查總結評比所禁錮。為此,要充分尊重教師、相信教師,給他們足夠自主的工作空間。并且,根據教師的專業能力和貢獻,低職教師可以高聘,高職教師也可能低聘。同時,在教師薪酬制度設計方面,堅持多勞多得,優勞優得。學生往往受制于考試的壓力而形成“考什么、教什么、學什么”的禁錮,為此學生可就學習內容、進度以及方式或是否免考乃至成長方式,進行自我選擇。
最后是打破文化的禁錮。學校當注重引導學生積極投身志愿活動、公益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突出培養社會責任感,打破“功利”文化;鼓勵教師形成獨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鼓勵學生質疑、討論和交流,教學相長,相得益彰,打破“服從”文化;認真研究國外名校的辦學所長,但不是照搬照抄,而是熔鑄中外精華,堅持綜合創新,打破“媚外”文化。
創設多元發展平臺培育創造未來人才
解放心靈,進行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就是要創設學生全面發展基礎上利于個性充分發展的多元平臺,提供適合每個學生發展的教育。
通過德育,突出創新人格培育。創新人格培育的主要內容包括服務社會的創新志向、逐步聚焦的創新興趣、追求真理的創新精神和堅忍不拔的創新意志。德育是心育,要將體驗的功夫做足。在德育實踐中,一是讓學生在團隊中體驗信任,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堅強的毅力;二是讓學生在志愿團中體驗責任,讓學生充分體驗服務社會的責任;三是讓學生在心理劇中體驗青春,調適心理。德育是課程,要將陣地的建設做強。學校要根據學生發展的要求和學校教育的實際,積極進行德育內容和形式的重新整合,形成包括必修課程、選修課程(專題講座)、活動實踐課程三個課程板塊和課程群。世界是學生的教科書,社會是大課堂,要將學生參與的渠道拓寬。學校要關注將生活知識、行為規范、價值觀念以及理想目標社會化,引導學生將社會作為大課堂。
通過課程與教學改革,突出創新能力培育。課程是最主要的載體,在課程實施上,踐行辦學思想,尊重個性,挖掘潛力;在課程評價上,鼓勵師生追求卓越。課程與教學改革綜合作用體現在創新思維的培育上,體現在學生智慧的激發和生成上,基于“尊重”“選擇”和“激勵”,在夯實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扎實掌握智慧的基本要素,引導學生追求創新和創造,為終身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通過創新平臺,突出創新技能培育。如果說創新人格影響創新人才看到的遠方和持久的動力、創新思維影響創新成果層次的話,創新技能則影響做成做好創新的程度。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經歷創新的過程,不僅使學生積淀創新體驗,提升創新能力和創新思維,還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完善人格。所以,學校要設立多種學生發展平臺。比如,創設培育創新技能的課程平臺,由此開設發明創造課程培育探究能力,開設綜合實踐課程培育實踐能力,開設高級研究課程培育學生的學術能力;再如與大學和科研院所合作,設立聯合培養平臺,以及設立中外合作科研項目平臺,等等。
總之,培育創造未來的人才,需多方面創造條件,突出培育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法治意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要實現這樣的育人目標,教育要突出對學生心靈成長的關注,提升學生的內心世界,促進學生自然、自主、自由和自覺發展。同時通過新型師生伙伴關系再建構、學校文化再生成以及教育場所的重建,帶給學生平等、輕松、自然的體驗,突出自由、創新氛圍的孕育,使教師教學更加從容淡定,使學生成長有著更有力的生命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