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國農業大學對外宣布,2017年度世界糧食獎將本年度諾曼?博洛格實地研究與應用獎授予該校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崔振嶺。崔振嶺是世界上第6位獲此獎項的青年學者。
崔振嶺獲此獎項,是因為他在研究中,通過創造性的田間化肥管理實現了土壤改良、糧食增產。他在與農民密切合作中形成的創新方式提高了氮肥利用效率,使華北平原的小麥和玉米產量得以提高,同時遏制了土壤退化及水質污染,該創新成果影響了數以千萬計的農民。
針對農民不合理施肥問題,崔振嶺及其團隊開發了一套全新的氮肥管理系統。該系統顯著減少了農作物(其中小麥占60%,玉米占40%)氮肥利用,同時使產量增加了5%。在小麥與玉米生長季節,該系統使氮氣排放分別降低了73%與43%,由此明顯減緩了土壤退化與水質污染。
為了表彰40歲以下的青年研究者在全球糧食安全方面作出的突出貢獻,2012年世界糧食獎設立諾曼?博洛格實地研究與應用獎,由獨立專家組在眾多有競爭力的人選中,依據其在糧食安全領域研究的性質與成就進行評選。今年的評選,崔振嶺從眾多人選中脫穎而出最終獲獎。
世界糧食獎旨在表彰在改進全球糧食質量、數量和供應及推動人類發展方面有突破性成就的個人,是國際上農業領域的最高榮譽,該獎由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美國科學家諾曼?博洛格在1986年設立,迄今已授予世界上46位作出突出貢獻的個人。此前,中國農業部原部長何康和中國國家雜交水稻工程研究與發展中心主任袁隆平曾分別獲此獎項。1993年,何康因“就任農業部長時進行農業方面的改革,使得中國在糧食方面實現了自給自足”獲得該獎項;袁隆平則因“為人類提供營養豐富、數量充足的糧食所作出的突出貢獻”,獲得2004年度世界糧食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