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數據表明,在健康和疾病預防工作中投資1元錢,可節省8.5元的醫療費和100元搶救費。健康教育要從青少年抓起,讓他們從小就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近日,在由北京師范大學舉辦的“健康中國,教育先行”??公共健康與教育政策圓桌論壇上,國家衛計委辦公廳副主任譚相東的發言引發與會者的共鳴。
2017年頒布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要加大學校健康教育力度,將健康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把健康教育作為所有教育階段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那么,教育界應該如何推動“健康中國”建設從設計圖轉化為施工圖呢?
“在頂層設計上,教育部頒布了《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前不久又印發了《普通高等學校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旨在國民教育體系中構建起健康教育體系。”教育部體衛藝司巡視員廖文科介紹,“指導綱要對課程標準有明確的要求,現在的問題是如何把相關內容落到實處。”
廖文科認為,健康教育的教學內容要避免大而全,應該從學生健康需求的角度梳理核心內容,加強針對性;在教學方法上要改變生硬、枯燥的說教方式,讓學生聽得懂、愿意聽。
濰坊市教育局副局長劉海濤認為,學校健康教育學科較為薄弱,無法形成完整的教研體系,“獨立的課程和教學應該成為我國學校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構建學校健康教育的理論和課程基礎是當務之急”。
在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原院長王克安看來,健康教育不能只靠學校單打獨斗,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也應參與進來。“為什么北京禁煙條例實施后有很大改觀?就是因為公共場所的控煙措施到位,社會大環境會對青少年產生直接影響。”
學校健康教育的有效開展離不開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與會專家還紛紛就人才培養問題建言獻策。在廖文科看來,師范教育改革一定要和中小學健康教育相銜接,比如從體育教育角度來講,體育專業可以在主干課程設置上增加健康教育學或者健康學,把健康知識理念、技能、技巧向未來的體育健康教師傳授。其他師范專業也應該開設健康教育課程,讓未來的教師培養起健康教育意識以及一定的健康教育素養,如此才能把健康融入所有教育政策。
“我認為應該培養專門的健康教育的從業者。”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王雁教授對人才培養有更進一步的思考,“體育老師一下變成體育健康老師能否勝任?目前對體育老師進行后續的培訓只是‘救急’,從長遠角度來說,還應該培養專業的健康教育師資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