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新起點上思考如何強化學校體育工作,需要找準理論起點和邏輯起點,需要全面總結、深刻把握學校體育發展的基本經驗,切實推動學校體育發展方式的轉向與轉型。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同志的*高度重視體育工作,強調體育強國夢與中國夢息息相關,把健康中國建設作為中國夢的重要支撐,把體育事業融入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大格局中去謀劃,將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把對體育工作的認識提升到新高度,賦予了學校體育工作新的歷史使命。
*強調,體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內容,能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凝心聚氣的強大精神力量。體育承載著國家強盛、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夢想。體育強則中國強,國運興則體育興。身體是人生一切奮斗成功的本錢,少年兒童要注意加強體育鍛煉,家庭、學校、社會都要為少年兒童強健體魄創造條件,讓他們像小樹一樣健康成長,長大后成為建設祖國的棟梁之材。這些重要論述為做好學校體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是新的歷史起點上強化學校體育工作的理論起點、邏輯起點。
在現代社會,一個健全的人不僅要有豐富的知識和文化內涵,還要有健康的精神和強健的體魄。體育代表著青春、健康、活力,關乎人民幸福,關乎民族未來,是立德樹人的育人工程。學校體育關系青少年健康成長,是建設體育強國的基礎。學校體育旨在教會學生運動技能,提高學生健康素質,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智力水平、審美素養和形成健康生活方式。
黨的十八大以來,學校體育的頂層設計與規劃日趨完善,學校體育發展的條件保障更加堅實,學校體育改革創新卓有成效,校園足球切實發揮了學校體育改革先鋒和突破口的作用,社會各界支持學校體育發展進步氛圍更加濃厚,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持續提升,基本形成了黨委高度重視、政府統籌協調、學校積極落實、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廣泛支持的良好的學校體育工作格局。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各校積極拓展和豐富*學校體育發展道路,積累了很多寶貴經驗,主要體現為“五個堅持”:一是堅持立足大局抓謀劃。把學校體育工作置于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之中去謀劃和設計,推動學校體育工作自覺服務于科教興國、人力資源強國、健康中國、全民健身等國家發展重大戰略。二是堅持服務“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發展學校體育作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徑。三是堅持改革創新促活力。學校體育工作進一步突出了問題導向,聚焦重點難點,實現了科學發展,構建起了體系健全、制度完善、充滿活力、注重實效的體制機制。四是堅持依法保障。把學校體育治理納入依法治教之中,不斷完善學校體育的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五是堅持凝聚合力補短板。總體上看,發展學校體育,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是教育工作“補短板”的重要一環。補弱項、促提高需要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協作、學校和學生為主體、社會廣泛參與的學校體育推進機制,依靠*制度優勢和機制優勢推進學校體育工作。
當前,一些傳統的、片面的、不科學的觀念仍然存在,這也是今后學校體育工作要著力破解的重要問題。轉變學校體育發展方式,是推進學校體育供給側改革的根本內容。為此,一要堅持“面向全體、面向人人”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學校體育既要支持部分學生發展其體育特長,更要關注全體學生的體質健康和全面發展,推動各級各類學校的所有學生全都“動起來”“活起來”,打牢全體學生的健康基礎。二要堅持“綜合多元”的價值定位。要把學校體育作為實現教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載體,培養學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塑造學生強健的體魄,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水平。三要堅持“依靠制度”的運行機制。搞好學校體育工作既要靠推大型活動抓亮點,更要靠法治治理抓制度,正確處理活動引導和制度保障的關系。四要堅持“落實多方責任”的治理方式。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納入政府績效考核指標體系,要靠多元共治,調動各方積極性,同時發力、同向發力。五要堅持“終身體育”的認知和觀念。推動學生處理好參與學校體育教育與終身鍛煉的關系,使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終身鍛煉的意識和習慣,讓學生帶著所喜歡的、受益終身的運動項目和良好的鍛煉習慣健康成長、走向社會、走好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