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微信已經成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聯系方式,這一功能在群組里體現得更加淋漓盡致。在微信群里,多人聊天、視頻等超越時空限制地面對面交流,對情感的維系是低成本而高效益的,為大家喜聞樂見。
由于便捷、及時,所以很多學校也開通了校園微信群,如教師群、班級群。班級群的主要功能是家校聯系,但班級群建立后,也往往會被負面社交和垃圾信息等內容綁架,負面效應隨之顯現。對于班級群,不少家長是又愛又恨。家校聯系群如何才能健康地生存下去呢?上海市靜安區教育局制定的《靜安區中小學班級微信群建設公約》就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該《公約》從組建和管理兩方面對家校聯系群的健康生存作出了制度保障。
組建方面,班級微信群由班主任或任課老師依法實行實名制管理,群成員一般由班主任、任課教師、家長組成,進群家長應為學生的法定監護人。未經班主任同意,不得擅自邀請非本班級家長及親朋好友進群。
管理方面,公約規定班級微信群內,一是杜絕任何形式的廣告、拉票、紅包、集贊等與學校、學生無關的信息;二是杜絕群內通報點名、批評學生、公布成績或排名等;三是務必厘清班主任(管理員)、教師、家長各自的職責。
班主任為第一責任人,負責群成員實名制、聊天監管、違規提醒處理等。教師不得在群內公布學生的成績排名或對比學生成績的優劣,不得發布學生的負面信息,不得與家長發生爭執。家長對學校、老師的意見和建議不要在群內發布,如有需要應直接聯系相關老師,或來信來訪向校方提出;不得發布帶有煽動性、過激性的言論;不得在群內發布廣告、推銷商品或與本群無關的信息。此外,任何群成員都不能瘋狂點贊、發雞湯文、推銷產品,以免干擾家長對信息的接收率。
《靜安區中小學班級微信群建設公約》對家校聯系群的組建和管理有極大的規范作用,同時,對其他群的組建和管理也有示范意義,值得借鑒和推廣。
網絡并非法外之地,微信群也不是一個什么信息都可以發布的空間,必須服務于一定的功能,不能被濫用。有了像《靜安區中小學班級微信群建設公約》這樣規范性的制度,只要群成員能嚴格遵從,依規交流,家校聯系群,想說愛你也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