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好中國故事,促進中外交流
麻省理工學院學聯會馮韜孟真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隆重開幕,留學人員雖身處海外,但仍心系祖國,和身處國內的同胞一樣,懷著喜悅和激動的心情觀看了開幕大會。
*同志代表十八屆中央委員會所作的報告,總結了過去五年各項事業所取得的偉大成就,并為未來中國繪制了氣勢恢宏的發展藍圖,海外留學人員一方面對這些發展成就感到欣喜和驕傲,另一方面更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充滿信心,海外留學人員迫切希望能早日學成歸國,加入到祖國蓬勃發展的建設事業中去。
*同志所作的報告中有兩點最吸引我們的關注。一是,報告中提到“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同時強調要“實行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這充分體現了黨對人才的重視,為海外留學人員回國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我們堅信,在這樣開放的人才政策下,中國一定能廣納海內外的棟梁,形成“各類人才的創造活力競相迸發、聰明才智充分涌流”的良好局面。二是,報告向世界展現了一個更加開放的中國。在*大國外交的全面推進中,我國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進一步提高;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指導下,我國不斷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贊譽與尊重。每當與身邊的外國同學談起這些成就,我們內心都會油然生起身為中國人的驕傲。
正如*同志所說,我們海外留學人員也肩負著傳播中國優秀文化,展現真實、立體、全面中國的責任。我們定不辱使命,從己出發,講好中國故事,促進中外交流。
“無論樹的影子有多長,根永遠都扎在土里”
全法中國學聯丁劍
很多人都說出國以后發現自己更愛國了。的確如此,對于廣大留學人員而言,雖然身在海外,但心卻從未遠離。當前,祖國的頭等大事就是黨的十九大的勝利召開,它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發展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非常重要的大會,海外留學人員無不歡欣鼓舞,翹首以盼,紛紛在國外舉辦了一系列活動,喜迎十九大。
巴黎時間10月18日上午,在信仰的感召下,100多名來自法國各地的留學生們自發地聚集到中國駐法使館教育處禮堂觀看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實況,學習十九大精神。
在討論環節,同學們神采飛揚,爭先發言,先后就中國夢與個人留學夢、中國文化傳播與交流、中國教育與科研發展等話題展開討論,對祖國表達最真摯的情感。的確,自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同志的*堅強領導下,祖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可以說,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指日可待!
我們永遠不能忘懷1840年以來的沉淪與屈辱;永遠不能忘懷無數革命先輩在救亡圖存征程中的犧牲與無畏;永遠不能忘懷英雄的中國人民在艱難困苦中探索,矢志發奮圖強的誓言。封閉導致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周恩來、鄧小平、陳毅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上個世紀初來法國勤工儉學探索救國真理,并在巴黎成立旅歐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探尋救國的道路。可以說,旅法留學人員素有學成報國的光榮傳統。
毫無疑問,在新的歷史背景下,留學人員被賦予了許多新的使命,但是堅守愛國主義、矢志留學報國的理想信念堅決不能動搖。當今天下并不太平,世界政治經濟形勢風起云涌,各種不確定因素暗流涌動。這些對于身居海外的留學人員來說,想必是深有體會。因此,更應加倍珍惜我們國家來之不易的發展成果和團結穩定的大好局面。一定要刻苦學習,努力了解國外的真實情況,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一份力量。
正如*同志在歐美同學會成立100周年慶祝大會上所說:“百余年的留學史是‘索我理想之中華’的奮斗史”;對于當今的廣大留學人員來說,如何“把愛國之情、強國之志、報國之行統一起來”“使個人成功的果實結在愛國主義這棵常青樹上”,是每一名留學生都應該思考的問題。我們始終要銘記“無論樹的影子有多長,根永遠都扎在土里”。我們相信,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必將把中國帶向一個更高的發展階段,海外留學生將有更廣闊的舞臺施展才華,報效祖國。
吾輩當爭做黨的事業的接班人
韓國首爾市立大學韓語文學系博士研究生蘇玲玲
金秋十月,萬眾矚目的黨的十九大盛會召開。從白山黑水到燕趙平原,從天山腳下到長江之濱,從雪域草原到云貴之巔,祖國的廣袤大地上,無不洋溢著節日般的氣氛。而在國門之外,留學海外的莘莘學子也側耳傾聽,期待著來自祖國心臟代表著十三億多人民的聲音。
作為一名新時代的留學生,在學業之外我也關心時事。我認為,我國的發展離不開黨的不斷深化改革和建設。
回首十八大以來,五年奮進,碩果累累,砥礪前行,成就輝煌。全國上下齊心,聽從黨的指揮,深化改革謀發展,整頓作風強紀律。黨和國家的事業發生了歷史性變革,也取得了令世界震撼的成就,開辟了治國理政的新境界,開創了*新局面。
作為一名國家公派留學生,如何把自身命運和國家發展結合起來,始終是我思考的核心問題。簡單來說,國家資助我們出國深造,我們自己也選擇來到遠離家人的陌生國度、前往自己所屬專業水平更高的學校學習,不就是為了學有所成以報效祖國嗎?當代青年,當不忘初心、矢志不渝堅定跟黨走,勵志勤學,刻苦磨練,在激情奮斗中綻放青春光芒,不可忘記黨對我們的殷切期望和苦心培養,堅定理想信念,練就過硬本領,培養高尚情操,艱苦奮斗、勇于創新爭先,在實現中國夢的道路上書寫自己的人生篇章。唯有苦干、實干,方可興邦,我輩留學生當爭做黨的事業接班人!
砥礪奮進做“一帶一路”建設的新使者
韓國外國語大學交換留學生李夙胤
古往今來,中華民族無數的英雄先驅,不辭千辛萬苦將中華文明傳播四方。從張騫出使西域到蘇武牧羊;從鑒真東渡到玄奘取經;從長孫晟出使突厥到鄭和下西洋……這些感人至深的故事,這些中外交流史上的重要創舉,至今仍在我們心中回蕩,它們一齊構筑了東西方文明交往的濫觴。
古往今來,無數外國友人對中華這片神州大地心馳神往。馬可波羅17歲來華,在中國游歷17年,皓首窮經寫下享譽西方的《馬可波羅游記》,經久不衰;韓國新羅時期的著名文人崔致遠12歲來到大唐,通過大唐的賓貢科舉,并最終成為韓國文學史上的集大成者。他們亦和我們的民族先驅一樣,成為中外文明交往的開拓者和奠基人。
憶往昔,看今朝,中華這片大地上一直充滿著魅力,令人憧憬和向往。中國是茶、詩、瓷器的國度,也是絲綢的國度。絲綢飄逸而靈動,輕薄卻又不失堅韌;這正如我們的絲綢之路,絢麗而神秘,浪漫而不失深沉。絲綢之路,不僅是一條充滿駝鈴聲和胡笳的黃土之路,也是我們心中的精神之路。
當古老的絲綢之路再一次煥發年輕的生機,當青春的激情再一次被點燃,我們內心澎湃……以*同志的*高瞻遠矚,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也激勵著我們心中的夢想。
有人說,以我們的微薄之力,能為“一帶一路”建設做什么呢?其實,我們能做的很多。在世界各個國家,在漢語的傳播匱乏的地區,商業交往與協議便變得越發艱難。我們既可以充當翻譯的使者,也可以做一名傳播漢語的教師,播種中華文明的種子,假以時日,定能收獲果實……
“力行而后知之真”,我們可以親赴當地實踐,了解當地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和風俗習慣,并用心編寫成資料,發送給千千萬萬活躍在“一帶一路”建設沿線的工作者們,這樣就可以減輕交往中的困難和阻力,讓工作更有效率地開展。
我們是新一代的學子,是祖國新的希望。我們應當牢記身上的責任,牢記黨和國家的重托。我們,也許是最熟悉中外兩國語言、最了解中外兩國文化的新一代青年,我們扮演著特殊的角色。我們應當心系時代,即使在默默無聞的崗位上也可以發光發熱。
誠然,做中外交往的使者也許是辛苦的、忙碌的、顛沛流離的,也許你的努力不能被眾人所見。但那又何妨呢?我們的付出能為我們的時代,為“一帶一路”建設作出一點小小的貢獻,我們內心都將無比地充實……
黨的領導是我們取得一切事業成功最根本的保證;科學的理論引領是我們是前行的明燈。我們必須牢牢堅持黨的領導,密切關注和深入學習我們黨的最新理論成果和發展戰略。
*同志著眼于時代發展大勢,科學地總結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為我們未來的發展指明了道路。*同志指出,*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從現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決勝期,我們將開啟全面建設*國家新征程。從2020年至2035年的第一階段到2035年至2050年的第二階段,我們將把握機遇,我們將直面挑戰。
*同志的報告縱觀全局,感人肺腑,催人奮進。無數青年學子細心聆聽,深受感召。*同志的報告,猶如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們前進的道路。我們定會一路凱歌,取得*的新勝利!
*同志在報告中提到,“行百里者半九十”。我們一定會牢記他的囑托,刻苦努力,有始有終。我們定會牢記*的重托,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讓我們緊緊跟住時代發展的脈搏,不負好韶光。讓我們擼起袖子加油干,砥礪奮進,努力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新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