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十九大新聞中心舉辦以“教育綜合改革”為主題的第六場集體采訪。在回答記者關于“雙一流”建設的問題時,十九大代表、鄭州大學校長劉炯天說,“雙一流”建設是國家的重大戰略部署,要加快推進世界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雙一流”建設名單本身就是一個基礎。
劉炯天說,這次“雙一流”名單的遴選有一套比較好的制度設計和標準,包括確立了一個基本的遴選準則、規則和標準,比如大家都知道的競爭優選、專家評選、政府比選以及動態篩選。隨著“雙一流”建設的推進,整套辦法和規則還會不斷得到完善。
劉炯天以鄭州大學進入一流大學建設序列為例進行了回應。他說,實力和條件是基本的著力點。鄭州大學有89年辦學歷史,是一所具有地方性、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高水平綜合性大學,現有包括10位兩院院士和學部委員在內的高水平師資隊伍。他們的學術產出在這次評價中也得到公認。近5年來,鄭州大學從原來國際上學術產出排名1400多位上升到了目前的910多位,最新的國內高校排名也在45位左右。今年鄭大獲批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在國內高校中排30位,社科基金排在第7位。作為一所地方性大學,有這樣的學術產出狀況和水平很不容易,也說明學校正處于一個較好的快速成長時期。
劉炯天說,鄭州大學已有90萬名畢業生,對社會做出了很大貢獻。在近兩屆院士評選中,有6位校友當選兩院院士,人才培養質量較高,也有較好的學科條件,為未來的一流建設奠定了基礎和較好的起點。除了學科實力表現之外,河南是一個人口大省,這幾年經濟社會發展態勢非常好。在中原大地上,布局這樣一所一流大學,不僅是河南人民的愿望,也是國家的意志,承載了一個區域經濟社會現代化的呼喚,承載了10700萬人口對享受優質教育資源的期盼。所以,“雙一流”遴選是以實力做基礎,也有國家推進教育均衡、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發展的背景。
劉炯天說,“雙一流”建設不是用來說的,而是要用來干的。不是拿來做排名的,而是要建設的。通過建設,在不同的時段達到世界一流學科水平、世界一流大學水平,這是“雙一流”建設的基本制度設計和要求,所以更強調干。通過“雙一流”建設,實際是強化高校的內涵建設,帶動高等教育內涵建設和發展。它的兩個直接目標,一是建設一批世界一流學科和一流大學,一是在本世紀末把我國由教育大國變成教育強國,“任重道遠,我們要擼起袖子加油干,為這樣一個宏大設計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