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十九大報告提出的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的論斷,近日,在蒲公英評論網絡互動平臺上,眾多基層教育工作者、評論作者和網友展開熱議。
大家認為,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給教育提出了新命題,認識和把握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對于推動教育改革發展、對于辦好學校、對于做好教育教學工作有著重大意義。
山東省寧陽縣教科研中心教科室主任許興亮認為,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在教育中的體現尤為明顯。改革開放近40年,我國教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依然存在。就教育發展“不平衡”來看,既存在地區間發展不平衡問題,更突出表現為城鄉教育發展不平衡;城鄉教育的差異,不僅表現為辦學硬件的不均衡,師資和質量的不均衡才是根本所在。
安徽省宿州市?橋區政府督學梁好認為,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強烈訴求,是社會主要矛盾在教育領域的反映。新的歷史時期,教育改革就是要緊緊盯住社會主要矛盾,以人民群眾利益為根本,以滿足人民對教育的需求為宗旨,以滿足人民對教育的要求為指向,重點解決教育發展不均衡、優質資源欠缺、教育結構性矛盾突出等問題。通過不懈的努力,不斷縮小城鄉教育差距,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對農村薄弱學校教育重點扶持,加大推進教育均衡的力度,著力辦好每一所學校,讓孩子們都能在家門口享受到優質的教育。
蒲公英評論作者趙世庭說,盡管教育均衡已經由硬件均衡轉向內涵均衡,但不能不說,當前優質教育資源仍然是相對稀缺的資源。享受優質教育資源事關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人民群眾最關心的事情。優質教育資源供給是否平衡充分,是我國由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邁進的進度表、指示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