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圖中國教育報李堅真
“擇校熱”明顯降溫,“一考定終身”逐漸被打破,高校“雙一流”建設穩步推進;與此同時,一攬子教育法律法規修訂完成,教育簡政放權走向深入……十八大以來,在*“老百姓關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進什么”思想的指引下,教育改革強音激蕩,四梁八柱的教育改革框架完成搭建,改革紅利不斷顯現。本期以“數說改革”為主題,用數據和實例說話,展示5年來教育改革成就。??編者
過去,人們常說“有困難,找片兒警”;時下,“教育片兒警”正在成為家長群里新的流行語。“教育片兒警”??責任督學的出現,讓無數家長感慨多了個“知心人”。如果對學校的教學、管理有意見,家長都可以找他們反映、投訴;如今,全國超過99%的學校有了“教育片兒警”。
依法治教改革與法治是“鳥之兩翼”
在無數老百姓眼中,“教育片兒警”是教育改革在他們身邊留下的鮮明印記之一。
這5年,教育部加強督導體系建設,全面強化督政、督學、評估監測三大功能,讓老百姓切身感受到教育改革成果。
截至2017年底,共有1824個縣(市、區)通過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督導評估認定,繼上海、北京等5省市之后,又有廣東、福建2省全部通過認定。
改革與法治是車之雙輪、鳥之兩翼。十八大以來,一攬子教育法律法規的修訂工作,將全面依法治教推向了新高度。《依法治教實施綱要(2016?2020年)》的出臺,將法治作為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保障機制。
這5年,從《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到《民辦教育促進法》,教育部配合全國人大完成了教育一攬子法律的修訂工作。2017年修訂的《民辦教育促進法》,確立了非營利與營利分類管理法律依據,從法律層面破解了多年來困擾民辦教育發展的法人屬性、產權歸屬、扶持政策等瓶頸問題。
這5年,從《職業教育法》到《校企合作條例》,從《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修訂案到《國家教育考試條例》,從《學校安全條例》到《學前教育法》,一系列教育法律法規或正在調研起草,或修訂完成,教育法律制度體系更為健全。
這5年,完善以章程為統領的高校內部治理體系,全國普通本科高校章程制定核準工作基本完成。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一系列教育法律法規的相繼出臺和不斷完善,為全面依法治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啃“硬骨頭”牽住招考改革這個“牛鼻子”
招生考試制度改革是重點、難點,也是公認的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牛鼻子”。十八大以來,自恢復高考至今最系統、最全面的一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啟動。
9月,國務院出臺《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充分體現了“形成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模式,健全促進公平、科學選材、監督有力的體制機制,構建銜接溝通各級各類教育、認可多種學習成果的終身學習‘立交橋’”精神,從招生計劃分配、考試內容和形式等5大方面,明確改革主要舉措。
隨后,完善高中學業水平考試、規范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減少和規范高考加分、完善和規范自主招生等關鍵配套文件相繼出臺。
截至2017年,31個省(區、市)均已形成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2017年,上海、浙江高考綜合改革試點啟動后的首批高中畢業生參加高考,兩地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全國高考改革風向標;與此同時,高考加分項目得到有效清理規范,全國性鼓勵類加分項目全部取消,地方性加分項目減少63%。
高職院校與普通本科分類考試招生改革取得重要進展,2017年高職分類考試招生人數占當年高職招生計劃總量的比例從2013年的43%提高到50%以上。
啟動以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與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為依據的高中階段考試招生制度改革,中考加分得到有效規范,同時注重考查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唯分數論”正在被打破。
*多次強調,改革要推出叫得響、立得住、群眾認可的“硬招”“實招”,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來。
這5年,教育改革的“硬招”“實招”層出不窮,在招生、入學等老百姓最關注的問題上體現得尤為明顯??
重點監測的24個大城市數據顯示,義務教育基本實現免試就近入學、劃片規范入學和陽光監督入學;
實施國家農村和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2012年以來累計招生27.4萬人,更多的農村孩子有了上重點大學的機會;
在公辦學校就讀的隨遷子女比例穩定在80%左右,30個省(區、市)實現了符合條件的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參加高考;
……
人民群眾的教育獲得感不斷攀升,正是建立在這些實實在在的改革成果之上。
簡政放權政府不越位不缺位
近年來,教育改革與發展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究其根源,主要在于教育治理的理念、體系、方式、能力滯后,政府、學校、社會之間的關系沒有理順,在一些方面,政府存在“越位”“缺位”問題。
這5年,教育領域推動政府職能轉變,減少不必要的行政審批和干預,教育“放管服”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教育部深化“放管服”改革,累計取消下放15項部本級教育行政審批事項,取消所有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取消2項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取消11項中央指定地方實施的教育行政許可事項。
我國舉辦著世界最大規模的教育,必須形成統籌有力、權責明確的教育管理體制,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在我國教育管理體制中,省級政府具有獨特的地位和優勢:相對于中央來說,省級政府具有貼近基層、就近管理的優勢;相對于市、縣來說,省級政府具有較強的財政統籌和行政調控能力。
2015年,《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出臺。到2017年,鄉村教師補助中央獎補資金增至30億元,比2015年增加30.4%,覆蓋573個特困縣,惠及100多萬名鄉村教師。2017年5月,國務院印發《關于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統籌城鄉教育資源配置,加快縮小縣域內城鄉教育差距。統計顯示,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得到全面改善,覆蓋了全國2600多個縣近22萬所義務教育學校。
這些都需要省級政府進行統籌。《*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擴大省級政府教育統籌權”。這是教育體制改革步入“深水區”后的戰略設計,是推進教育改革發展的新思路。
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如今,十九大的勝利召開吹響了新時代的號角,教育改革即將踏上新的歷史征程。*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下一個5年,我國教育改革必將持續走向深入,在新時代續寫教育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