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談到“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時指出,要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辦好學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網絡教育,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學前教育作為教育活動的最初階段,對教育事業的發展起著基底作用。辦有質量的學前教育,既是黨和國家的要求,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能夠助力教育強國夢。然而,就目前而言,還有諸多因素制約著學前教育整體質量的提升。
一是教學內容小學化。盡管各地出臺了相應措施來遏制學前教育內容小學化傾向,但不少幼兒園為了在夾縫中求生存,不得不放棄辦園宗旨和原則,一味迎合和滿足家長的需求,致使學前教育小學化。
二是辦園條件不達標。為了解決入園難、入園貴的問題,有的地方降低了辦園的準入門檻,致使有的幼兒園因陋就簡,不僅活動場地小,而且設施陳舊,辦園環境和條件不符合新時代的要求。
三是師資力量薄弱。教育質量的提高,教師是關鍵。可種種原因致使幼兒園的師資力量薄弱,優秀教師少,“保姆型”教師多。
只有消除這些制約著學前教育發展的不利因素,才能提高幼兒園的辦園水平,才能辦有質量的學前教育。
首先,需要建立系統的扶持機制。新修訂的民辦教育促進法規定,公辦與民辦普惠性幼兒園要“兩條腿走路”,給予民間資本和社會力量政策扶持和經費支持,采取政府購買基本公共服務的方式,對民辦普惠性幼兒園予以補貼。*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指出,要創新學前教育普惠健康發展的體制機制,鼓勵多種形式辦園,有效解決入園難等問題。國家的優惠政策是學前教育的福音,只有建立系統的、具體的扶持機制,福音才能成為福利。因而,各地有必要建立扶持機制,保證政策支持和資金支援落實到位,讓幼兒園受惠,讓家長得利。
其次,需要建立捆綁式發展機制。破解入園難題,不僅要增加幼兒園的數量,而且要提高幼兒園的辦園質量。辦有質量的學前教育,就應該提倡優質資源共享,充分發揮優質幼兒園的輻射作用,幫扶一批,帶動一地。這就要求各地要建立捆綁式發展機制,實行優質幼兒園與非優質幼兒園聯合辦園的模式,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從而使非優質幼兒園實現跨越式發展。
再次,需要建立并實施科學的評價機制。遏制學前教育小學化傾向,除了采取相應措施進行治理外,更要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引導幼兒園堅持正確、全面的質量觀和規范辦園行為。評價機制具有導向作用,要求設置的評價指標要科學。評價只是手段,糾正不規范的辦園行為才是目的,因而在對幼兒園進行考核與評價時,要嚴格把握標準,切忌降低標準,和稀泥,從而使評價機制失去導向作用。
十九大代表、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表示,我國教育體制“四梁八柱”的改革方案基本建立,教育改革進入“全面施工內部裝修”階段。學前教育處于“全面施工內部裝修”階段,只有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要求評估,筑牢教育的奠基工程,才能真正助力教育強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