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生語文核心素養涉及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學習能力等方面,其中,較之語言能力、思維品質和文化品格,筆者以為,當下培養中職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更為關鍵和緊要。正如費爾巴哈所說的“人是他所吃的東西”那樣,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學習能力可以代表一個人的核心素養。筆者在日常的中職語文教學中觀察了解到,目前一些中職生語文學習能力貧弱,“不入眼、不入耳、不入腦”,幾乎到了“硬軟不吃”的程度,結果是“讀不成句、說不成話、寫不成文”,在課堂上可憐得如同瘦骨伶仃的“豆芽菜”。如何改變這一窘況,切實培養中職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提高他們的語文核心素養?中職語文教師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和宏觀規劃設計的職責,應積極發揮好培養中職生語文學習能力的“設計師”作用。
一是設計出旨在提升應用能力的教學任務。
中職語文教師要站在提升中職生核心素養、為學生未來職業發展奠基的高度,給學生提學習任務、壓學習擔子。南京市知名語文教師徐道梅給每屆新生制定的語文學習“五一目標”任務,就值得我們借鑒,即:一手好字、一張鐵嘴、一肚子名篇佳作、一手好文章、一顆永遠年輕的心。在日常教學中,中職語文教師要深入挖掘閱讀鑒賞、語言表達、實踐活動中蘊含著的語文應用能力要素,精準確定訓練任務,引導學生在應用語言的過程中,增強對語文的興趣和自主學習的能動性。實踐證明,應用引領、任務驅動是培養中職生語文學習能力的“眼經手過”、實實在在的舉措。比如在《林黛玉進賈府》一文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提供的文本節選,設計這樣一項學習任務:模擬賈母委托賈政主筆,給林如海寫一封邀請信,簡介賈府現狀,誠邀林黛玉到賈府生活。
二是設計出旨在開發學生吸納能力的教學方法。
人體要健康,首先需要吸收營養物質。培養中職生的語文素養也是如此,語文學習能力的基礎是吸納,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來’”。因此,做教學設計時,教師要關注中職生對語文知識和語言技能的吸納能力,用貼合實際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以“拿來”的態度,動手、動口、動耳、動腦。例如:畢淑敏的《我很重要》一文,闡釋哲理透徹,理解上無大障礙,而且情感充沛、文筆優美、節奏鮮明。所以,筆者設計了感知性慢讀、理解性賞讀和共鳴性熟讀等教學環節,還騰出時間安排了當堂背誦“假如我病了,他們的心就會皺縮成石塊,無數次向上蒼祈禱我的康復,甚至愿災痛以十倍的烈度降臨于他們自身,以換取我的平安……”等三段文字,并當堂競賽。
再比如張潔的《我的四季》一文,運用象征手法藝術地寫出了作者的人生。由于人生經驗、文句透析能力、文意理解水平受限,中職生“一讀便明白,一說難啟齒”。為了解決學生理解、歸納文意的困難,筆者設計了兩個辦法:帶學生一起尋找文本關鍵詞和在最難讀懂讀透的夏季部分給學生提供了文脈導讀圖。同時,還將以上內容按照范讀的用時標準制成PPT演示文稿,適時將文本中原有的關鍵詞和教師根據文本內容概括的關鍵詞投影出來,讓學生與作者情感對話、思維對接,深入理解文字背后蘊含的深層意義。這樣的教學設計,不僅降低了學生閱讀理解的難度,為學生提供了創新性的思維方式,還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其用腦練思、張嘴練說、動手練寫。
三是設計出旨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實踐活動。
山東省編中職語文教材中,結合單元學習、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以及應用文寫作訓練等,靈活設計了介紹家鄉或故鄉、起草對聯、為景物命名、模擬招聘會等10個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項目。在日常教學中,中職語文教師可以以此為基礎,設計出更多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實踐性小活動。比如徐道梅老師組織學生實施的課前5分鐘演講、班級論壇“囈語堂”、兩周一次的讀書報告會、每人每天500字日記等活動,就喚醒了學生語文學習的“沉睡病”,醫治了學生語文能力的貧乏、無力。上世紀90年代,筆者也曾把劉歡唱的流行歌曲《彎彎的月亮》及歌詞修辭手法引入課堂,曾在每節課上拿出5分鐘,讓學生輪流交流當日見聞及個人評說,曾帶學生爬山寫游記……時至今日,有學生說那時的這些活動,就是語文教學創新,給他們留下了深刻印象。由此可見,豐富多彩的活動載體和活動形式,能夠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自我展現的舞臺和機會,可以很好地解決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問題。
四是設計出旨在樹立標桿影響作用的教師自我展現。
教師是學生的鏡子,學生是教師的影子。中職語文教師要不斷學習,提升專業素養,以扎實的知識、過硬的基本功、廣博的視野和寬闊的胸懷來影響、帶動學生。在日復一日打磨職業技能的基礎上,中職語文教師要認準所教專業的優勢,突出專業特長,設計包裝出教學的精尖技能、品牌技能,并經常運用和展現這些技能,日積月累地熏陶、感染學生。于是之曾在《幼學紀事》中回憶小學“一位眼睛近視得很厲害而又不戴眼鏡的老師”,他“把我們幾個同學邀請到他的宿舍里去,給我們誦讀《罪惡的黑手》。他的聲音不洪亮,也無手勢,讀得很慢,卻很動人。長大以后,我再沒去讀這首詩,然而它給我的印象,卻始終留在腦海里”。可見,文中這位語文教師專長突出,特別愛讀詩,以至讓于是之覺得他“或者是一位詩人,或者是一位革命者”。因此,中職語文教師要努力爭取在聽、說、讀、寫、思、演等語言運用能力方面有建樹、有造詣,才會成為能夠影響學生的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