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往阿聯酋阿布扎比之前,董輝對這次國際技能大賽之行信心滿滿,因為無論是母校??江蘇鹽城技師學院在國際電氣裝置項目的雄厚實力,還是兩年來的堅持與努力,都讓他相信,自己具備沖擊獎牌甚至金牌的能力。然而在比賽過程中,種種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卻又讓他對此后的競賽之路憂心忡忡,擔心出現“最壞的結果”。所以,當獲得銀牌的消息傳來時,董輝坦言當時既感驚喜,也有遺憾,但更多的是覺得“對自己以及關心、培養自己的人有了一個還算圓滿的交代”。
董輝的訓練過程近乎殘酷。因為4天的連續比賽需要選手擁有良好的體能,他每天早晨6點就要起床進行體能鍛煉,7點吃完早飯后,便一頭扎進工作室,開始一整天的技能練習,直至第二天凌晨。訓練項目單調而乏味,一個簡簡單單的動作,比如用鉗子將電線的絕緣層剝離,再裝上絕緣線針,董輝需要重復做幾百次、上千次。因為剝離的絕緣層長度最佳為8毫米,誤差不能超過1毫米。他必須無數次地反復練習,才能擁有精準的“手感”。“安裝一個設備,中途要拿多少次起子、螺絲刀,我們都要經過仔細琢磨。”教練李建軍說,“如果一個動作浪費2秒,4天的賽事下來,他可能就會因此耽誤十來分鐘。”
高強度的訓練,董輝也有感到“心累”的時候。有一次,他因狀態不好受到教練責備,于是獨自一人坐在教室里,呆呆望著天空,整整一宿沒有睡;還有一次,他與老師發生言語沖突,一氣之下摔門而出。然而無論如何,冷靜下來,他還是回到工作室繼續完成手頭的任務。
阿布扎比之行也很“扎心”。因為不熟悉比賽規則,中方的一名專家及翻譯在正式比賽之前意外退出,這對董輝造成了巨大的影響。“試卷是英文的,所以每名選手都配有一名翻譯幫忙翻譯試卷。雖然我們臨時得到一名新加坡翻譯的幫助,但他只會說漢語,不會寫漢字,書面的翻譯工作還得董輝自己做,他因而比其他選手多出了一項工作。”電氣工程系主任王春陽提起比賽過程,感觸頗深。
問題還遠不止于此。比如說比賽前一天發現主辦方原材料準備不足,卻已經沒有時間去置辦需要的材料。又比如,電氣裝置項目共有三大模塊:電氣安裝、電氣調試、編程以及故障排除,其中電氣安裝耗費時間和精力最大。第二天比賽結束時,董輝已順利完成任務,但大部分選手并沒有完成。結果這個時候主辦方宣布比賽延遲一小時,他的優勢就完全顯不出來了。
盡管問題百出,這名19歲的男孩在關鍵時刻還是表現出了難得的從容與淡定。沒有翻譯遞水,他就強忍著;沒有足夠的材料,他就按照替代方案一絲不茍地進行。在他有條不紊的操作下,難題被一個個破解了。“后兩天的中午休息時間,我繞著賽場轉了一圈。看到別的選手的項目進度時,我心想,至少拿獎牌是沒問題了。”
如今,董輝滿載而歸。回憶這兩年走過的路,他覺得最大的收獲就是“人生的歷練、事業的開闊和心智的成熟”。而在已經連續指導三屆世界技能大賽的電氣裝置項目中國集訓隊教練組長劉建峰看來,從2013年獲得優勝獎到如今的銀牌,說明我國技能人才隊伍不斷強大,“作為一名技能培訓工作者,看到這一幕,倍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