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的時間
中元節農歷7月15日。中元節是中國傳統節日,自上古以來便有,一直延續至今,中元節是一個傳統祭祖節日,又稱施孤、鬼節、齋孤、地官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等,是中國人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祭祀先祖。
中元節的由來
“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根據五雜俎的記載:“道經以正月十五日為上元,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十月十五日為下元!
就這樣每年到了這一天,它成為了一個秋嘗祭祖又表達著祈禱的祝福的華夏傳統節日。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組成了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
現在,這一天叫中元節,也叫盂蘭節,民間更多稱為鬼節或七月半,在這天晚上楚門的人會變少很多。
中元節有什么傳說
(1)、中元節是什么節日由來及相關傳說
(2)、中元節過節時間是什么及節日風俗是什么
(3)、一般中元節要注意事項及禁忌都有哪些
(4)、中元節的習俗及由來是什么
(5)、2021年中元節文明祭掃宣傳標語
(6)、中元節(鬼節)禁忌集錦
(7)、有關中元節的詩句,中元節古詩句及賞析
(8)、中元節要注意事項及禁忌有哪些
(9)、關于中元節的故事,鬼節的來源是什么
(10)、2021年最新街道社區中元節活動實施策劃方案
中元節有兩種傳說,一說是源于佛教《大藏經》中的目蓮救母的故事。目蓮歷經千辛萬苦才到陰府,見到死去的母親被一群餓鬼折磨,目蓮用缽盆裝菜飯給母親,卻被餓鬼奪走。目蓮只好向佛主求救,佛主被他的孝心感動,授予《盂蘭盆經》,目蓮按照經中指示,每年七月十五日用盂蘭盆盛珍果素齋供奉母親,餓鬼再也不敢來搶奪了。為紀念目蓮的孝心,佛教徒每都舉行盛大的“盂蘭盆會”。道教也在這一天舉行“中元普渡”,供奉食物及焚燒冥紙,讓無主孤魂飽吃一頓。
另一說是由古代“郊社”演變而來。農民在夏收之后,趁農閑舉行祭田、祭祖儀式,酬謝管理土地的神靈和開辟田園的祖先,也含有慶祝豐收的意義。古時中元節只是在農歷七月十五這一天舉行,是用素筵祭祀,并規定不能在別人家中過夜。后來從素食發展為葷食,從祭田、祭祖發展到超渡“無主孤鬼”。大概是古代七月多疫病,死的人多,因而有的地方也把七月稱為“鬼月”,需要祭奠, “七月半”也就演變成“送鬼節”,當然不同地區也有些許的區別。